鄭月平 劉浩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國家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綱要》對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課程建設和課程評價等提出新的要求。按照《高等教育體育院校體育教學計劃的有關課程設置及規定》具體要求,在教改新的理念下,我院的健美操普修課程設置內容幾經修訂,從最初的自編到大眾第一套規定動作,到中國健美操協會重新編了大眾健美操標準等級套路第二套、三套規定動作,剛開始我院把健美操標準等級套路作為技術教學部分的內容。此后,為了創建健美操選修課的精品課程,我院教師對該課程的技術動作內容作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本文目的是通過對我院修訂健美操選修課程所設置內容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與研究,旨在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我院健美操選修課程建設,為健美操普修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我院健美操普修課程內容。
1.2.1 文獻資料法
運用文獻資料法,有針對性地閱讀了健美操、體育教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著,同時利用中國期刊網等,以“健美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為關鍵詞搜索相關文獻資料,為本論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根據論文的研究內容,擬定了專家訪談提綱。利用電話、Email、面談等方式,就目前我院修訂健美操選修課程設置內容實施情況對有關專家學者進行專訪。
1.2.3 問卷調查法
制定調查問卷前,結合學生及教學實際情況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設計了調查問卷,對體育教育訓練學院兩個健美操普修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問卷57份,問卷有效率95%。
1.2.4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運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
健美操項目在我國快速普及與發展,社會對健美操人才需求發生了變化,對體育院校健美操培養目標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健美操教學內容設置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知識技能的內在結構,我院健美操普修課程在不斷速減時數的過程中,培養目標從最初強調單一了解健美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基本技術動作,轉變為強調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教學能力的培養。目前該課程教學內容專為我院體育教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等非健美操專業的術科學生設置,總時數為64學時,每周4學時,教學內容設置見表1。

表1 教學內容安排(形式和時數分配)

表2 學生選健美操選修課的動機

表3 學生考核成績統計表

表4 學生對課程設置內容滿意程度調查表

表5 學生對套路內容難度評價調查表

表6 學生最喜歡課程拓展項目的調查表
課程內容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設置是否滿足學生的需求,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教師個性魅力的展現。從表1來看,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通過健美操普修課的學習,既可以掌握這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有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實踐三大部分構成是合理可行的,另外,每部分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拓展,例如:通過理論講授使學生熟悉理論基礎知識,然后可嘗試編寫帶操的教案、記寫編排組合等;在技術方面以掌握大綱考核內容為主,在此基礎上學習有氧拉丁、瑜伽、搏擊、踏板、街舞等;實踐方面主要以培養帶操能力、創編能力為主,鼓勵學生進行隊形的變化,進行拓展與創新教學時主要采用分組方式。同時,從表中顯示,教學內容形式和時數分配可更具體一些。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學生從事學習的主觀動因,它是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了解學生的動機是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來滿足學生需求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學習動機是明確的,65%的學生喜歡健美操普修課程,認為健美操充滿活力、很時尚;18%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身體的協調性、自信心,改善形體;12%的學生認為可以提高自身的健美操技術和技能;另外還有5%的學生選擇健美操普修課的原因是有利于去校外帶操或今后就業。據調查,每個自然班男生選擇健美操普修課程的人數比例往往少于女生(表2)。
健美操選修課程考核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核。現行的期末成績評定主要有三部分組成:技術占60%、技能占30%、平時成績占10%。技術動作共三套,采取“學完一套考一套”的模式,學生套路動作掌握較規范熟練,動作舒展美觀,技術水平一套比一套好,協調性、熟練性和動作表現力逐漸提高。理論考試已撰寫小論文形式進行。另外,學生在帶操、自編動作和隊形設計上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對課程的興趣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教學效果較為明顯。從表3可以看出,成績優秀學生占23%,良好學生占67%,及格學生占10%。由于協調性較差、完成動作節奏感不強、上課不努力、缺少興趣等因素的存在,導致成績較差的學生以男生居多。
2.4.1 學生對學時分配狀況、技術內容和理論教學的評價分析
現行的學時分配為理論課內容占13%、技術技能占78%、考核占7%、機動占1%。表4顯示,學生對健美操普修課現行學時分配滿意度占61%,比較滿意占31%,感覺一般占1%,不滿意為0%。表5告訴我們,15%的學生認為套路內容是不難的,77%的學生認為難度適中,而僅有8%的學生認為偏難。大部分學生認為,健美操普修課所學套路動作非常實用,具體表現為94%的學生對現行技術內容給出滿意評價。然而學生對理論學習的滿意度只有6%,概率較低。據調查,學生對理論課還是認可的,認為可以接受理論課考試方式,只是希望調整理論課的授課方式,同時希望教師能擴展理論知識的范圍。從表6可以看出,學生希望進一步拓展對有氧拉丁、搏擊操、街舞、瑜伽、踏板操等的學習和了解。
2.4.2 學生對實踐環節和課程考核的評價分析
健美操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有帶操、自編動作、隊形設計三大部分。調查顯示,48%的學生認為通過帶操、自編動作的練習,提高了示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自信心;通過五人隊形的編排設計實踐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作欲望、合作精神、分析思考等綜合能力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健美操普修課程考核注重對學生的學習、創新和實踐等綜合能力的考核。我們現行的期末考試以技術考核為主,按照5~6人的小組形式進行。95%的學生喜歡這種考核方式,5%的學生認為應當采取個人考核的方法。據調查,91%的學生接受由任課教師評定成績的模式,4%的學生希望由學生與教師聯合考核或有其他教師共同參與評定,還有5%的學生建議由學生自我進行成績的評定。
(1)在新的教改的理念下設置的健美操普修課程教學內容基本能滿足學生需求,培養目標符合當前社會培養人才的需求,學時分配所涉及的技術和理論內容基本合理。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健美操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協調性、節奏感和審美能力等。學生可在較短時間內掌握這門運動,為推動健美操的普及與發展創造了條件。(2)學生學習健美操的動機是基本明確的,學生非常喜歡這一項新興的充滿活力又很時尚的運動。(3)期末考試以技術考核為主,大部分學生認可現行健美操普修課程考試制度,學生成績普遍良好。學生認可現行的理論考試方式,但可以調整理論課的授課方式。學生拓展自主編排、隊形設計、帶操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普遍認為都得到了提高。
課程的完善與優化朝多元化方向發展。課程設置滿足學生的需求,課程內容應經過學生選擇、學習、評價反饋即評估后,反復篩選確定。以學生為主體,并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通過課程的完善與優化,提高學生對健美操運動的認識,加強自我設計、自我鍛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本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2.1 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法優化
理論內容方面,應擴大理論課教學內容范圍,如增加健美操裁判和健身基礎知識的講授,使學生通過各種相關內容的學習和討論,提高學生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調整教學形式;增加理論考核板塊比例,以口試、小論文各種形式結合進行為好。技術內容和能力方面,需繼續提高三套組合動作的難度和組合動作配合,造型編排能力,加強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建立合理的課內外學練一體化訓練模式,同時不斷增加對新興有氧運動項目的介紹。組織教法方面,在原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多媒體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
3.2.2 考核評價模式優化
改進健美操考核方法,采用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具體操作時,可以用比賽制,將學生分為5~6人為一小組,重視學生的相互評價,注重過程評價內容與終結評價形式,這將增加學生實踐交流機會,以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各方面潛在能力。
[1]張銳.美國加州圣荷塞州立大學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2003(4).
[2]趙樹耀,馬海濤.我國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體操類課程設置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5).
[3]彭健民.體育教育本科專業教育類課程設置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4).
[4]易小堅.21世紀普通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趨向的研究[J].體育學刊,2000(3).
[5]龐亞俊.陜西省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現狀與教改對策的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碩士),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