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江蘇無錫 214121)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的開展現狀。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有關啦啦操運動的文獻資料,積累理論基礎,豐富研究資料,明確研究方向,開闊思路。
1.2.2 訪談法
通過有計劃的對北京市海淀區29所高校負責啦啦操運動教學或者訓練的教師及學校體育部或者團委負責學生社團活動的教師進行訪問與交談,統計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開展普及的概況。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需要,結合論文研究預期要達到的目標,設計了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問卷。
1.2.4 數理統計法
將收回的調查問卷的結果輸入計算機,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2.5 邏輯分析法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運用邏輯分析法,通過總結、推理、判斷等形式,對搜集到的文獻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概括,使行文更加流暢合理,加強論文研究的科學性。
2.1.1 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在校園內的推廣情況
啦啦操運動在國內發展以場地啦啦操為主,北京市海淀區各高校主要發展的也是場地啦啦操。從與海淀區29所高校相關負責人的訪談中了解到,啦啦操運動在高校中的開展形式各不一樣。表1展現的是啦啦操運動在29所高校中不同的開展形式。

表1 啦啦操運動在高校中開展的形式(N=29)
表2顯示的是29所高校中啦啦操運動課程開設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高校未將啦啦操運動的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
2.1.2 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競賽訓練現狀
(1)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隊伍基本情況。體育項目競賽對項目發展的促進作用有目共睹,已達到各界人士的共識。啦啦操運動競賽一方面促進啦啦操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對啦啦操運動的廣泛宣傳也是大有裨益。北京市各高校中成立的啦啦操隊伍大多數是臨時組隊,占到77%,主要是針對某項比賽或者表演活動。長期存在的啦啦操隊伍比例很少。高校啦啦操隊伍參與的各項表演活動以公益演出為主,純商業演出的比例很小,僅占6%。
(2)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訓練的物質保障情況。海淀區各高校啦啦操運動的訓練場地以室內綜合性場地為主,除了供啦啦操運動訓練外,也供健美操、體操等其他項目訓練使用。而有啦啦操運動訓練專用場地的高校很少。除此之外,仍有部分高校的啦啦操運動訓練沒有固定的場館或者使用的訓練場地為室外場地,這既說明啦啦操運動訓練的物質條件在部分學校極為匱乏,也說明物質資源在高校間配置不均衡。在場地設施設備方面,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配有音像設備,大多數學校的訓練輔助設施不夠完備,還有部分學校缺乏安全保護措施。走訪中得知,有些學校的各種配套設施,尤其是安全保護設施,在實際訓練的時候,并沒有完全投入使用。調查情況顯示,訓練與競賽中所需的費用完全由運動員自費的占18%,由學校財政支出的占28%,半自費的占43%,選擇其他方式的占11%。由此看出,自費和半自費的比例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不利于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發揮最佳的狀態。
2.2.1 啦啦操運動各子項目發展不均衡
啦啦操運動分為場地啦啦操和看臺啦啦操,目前開展較廣泛的是場地啦啦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無論是競賽還是推廣,看臺啦啦操與場地啦啦操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表現出較萎靡的發展態勢。場地啦啦操分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選擇舞蹈啦啦操比賽項目的參賽隊伍占大多數,而選擇技巧啦啦操的只占13%。由此可見,舞蹈啦啦操成為了啦啦操運動的主要發展對象,技巧啦啦操的發展步伐較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表2 啦啦操運動課程開設情況調查(N=29)
2.2.2 啦啦操運動的開展缺乏物質保障
本文對海淀區各高校啦啦操運動的教練員做了啦啦操運動訓練與競賽經費保障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的人認為啦啦操運動隊伍的經費很充足。另外有60%的教練員認為本校場地能夠滿足訓練需要,而只有47%的教練員認為各種設施能夠完全滿足訓練需要。
2.2.3 啦啦操運動教學與訓練缺乏科學系統性
海淀區高校啦啦操運動隊有一部分是針對比賽或表演臨時組建的,比例達77%,隊員流動性較大。這使得教練員很難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另外,高校啦啦操隊伍的隊員都是學生身份,其他學習任務都將占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訓練時間保持在每周三次及以上的啦啦操運動隊伍僅占29%,大多數高校的啦啦操運動訓練的時間和效果很難得到保障。
2.3.1 成立啦啦操專項協會,定期舉辦賽事
目前北京地區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固定的啦啦操運動賽事。可成立北京市大學生啦啦操專項協會,打造自己的品牌賽事,定期舉辦比賽,提高社會各界對啦啦操運動的關注度,增加啦啦操運動員與教練員訓練的積極性,以促進啦啦操運動技術的不斷提高。追求在擴大比賽規模,合理設置比賽級別及增加項目設置等方面做到更好。
2.3.2 加大啦啦操運動的市場化運作
國外啦啦操運動的市場化運作,與其自身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種經驗值得借鑒。北京是座經濟文化大都市,但是啦啦操運動的市場化運作還遠遠不夠,還需大力發掘啦啦操運動表演的賽事效應和擴散效應。在打出啦啦操運動體育文化名片的同時,獲得正當的商業利益,幫助解決啦啦操運動發展過程中經費不足的問題,從而最終實現利益和文化的共贏。
2.3.3 整合高校體育設施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海淀區高校分布較集中,教學資源豐富,但是不同高校所擁有的體育設施情況各不相同,有所差異。鑒于體育設施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可采取地理區域的劃分方法來建立學區,在學區內,各個高校的體育資源對其他高校的學生開放,利用部分學校現有的體育設施資源,為廣大的啦啦操運動員打造良好的訓練環境。
2.3.4 增強啦啦操運動在高校的宣傳與推廣力度
相比高校其他體育項目,如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啦啦操運動雖然在高校的發展迅速,但是在學生中間被認可與關注的程度還遠遠不夠。體育教師應在課堂上增加啦啦操運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啦啦操運動相關知識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在課外,教師可以引導或者幫助學生建立啦啦操社團、俱樂部等,為其在學校的各種活動和比賽中創造表演的機會,為啦啦操運動在學校的開展做宣傳,增加影響力,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參與進來。
北京市海淀區高校拉啦啦操運動發展起步較晚,與國內先進地區存在較大差距,與國際啦啦操運動的接軌還未形成。大多數高校已經認識到啦啦操運動的獨特魅力,承認其價值與功能,但是在校園內開展不夠廣泛,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高校間的發展實力不均衡,整體水平較低。海淀區高校云集,人力物力資源豐富,啦啦操運動在高校里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前景廣闊。
[1]馬鴻韜.啦啦操運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慶如.啦啦操運動發展演進及特征表現[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
[3]蒙茁芽.啦啦操運動在高校校園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廣西高校為例[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0.
[4]胡湘.高校啦啦操運動的現狀調查與發展思路[J].體育世界,2010,7.
[5]何玲,孟明亮.2008北京奧運啦啦操參賽隊伍調查與分析[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