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秋 趙惠 楊鴻黎 黃艷萍
(楚雄師范學院體育系 云南楚雄 675000)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是借助多種多樣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并發揮體育的功能,使旅游者在旅游中從事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以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是個新興的項目。

圖1 開展項目的知曉和參與項目分布

表1 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了解程度

表2 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了解渠道

表3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活動的參與情況

表4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活動場所調查

表5 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動機
采用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對楚雄市區抽取了200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的發放,其中當地群眾91名,游客68名,工作人員41名。
(1)文獻資料法:通過網絡查詢并下載近年來各類刊物上發表的與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相關的論文20余篇,進行了文獻綜述。(2)實地考察法:在進行實地考察與問卷調查時,對已經開發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的地方進行現場觀摩與考察,并詢問游客的意見。(3)問卷調查法:采用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對楚雄市區抽取了200名調查對象,其中當地群眾91名,游客68名,工作人員41名,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為100%。(4)數理統計法:對回收的200份有效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圖2 吸引調查人群參加的性質分布
2.1.1 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了解情況
由表1可見,被調查者的200人中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有114人(占57%),聽說過的45人(占22.5%),不了解的41人(占20.5%)。調查人群中,大部分對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有一定的了解,說明楚雄市區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從表2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對象了解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渠道中,通過電視廣告了解的有108人,占54%,通過網絡了解的有53人,占26.5%,通過報紙雜志了解的有57人,占28.5%,通過其它渠道,比如通過旅游、工作、現場觀看等方式了解的有30人,占15.0%。說明電視廣告對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宣傳做的比較好,同時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可以通過網絡,加大宣傳力度。
2.1.2 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參與情況
表3調查結果顯示:在200名調查對象中,參加過的有1~5次的有103人,占51.5%,參加過五次以上的有48人,占52.5%,從沒參加過的有49人,占24.5%(表3)。從結果上來看,調查對象參加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尤其對楚雄這一少數民族聚居地來說,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體育旅游正是提升其知名度和發展旅游業的一個良好手段。
從表4可以看出,在調查對象中,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場所,選擇旅游景點的有72人,占36.0%,選擇廣場的有97人,占48.5%,選擇社區的有6人,占3.0%,選擇學校的有35人,占17.5%,選擇其他的有11人,占5.5%。說明旅游景點、廣場是群眾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比較多的場所,而社區、學校參加的比較少,應進一步加強社區、學校活動場所資源的共享。
2.1.3 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的開展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在楚雄現在已開展了賽馬、摔跤、賽龍舟、陀螺、斗雞、射弩、吹槍、馬術、磨秋、秋千、舞龍舞獅、左腳舞、民族健身操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其中由于地方夜色等原因,人們認知和參與的最多的項目是左腳舞,而這一項目也是目前楚雄開展的最具規模和最具特色的項目。從圖中可以看出摔跤、賽龍舟、陀螺、斗雞、射弩、磨秋、秋千、舞龍舞獅、民族健身操等人們認知程度較高的,但是參與情況并不是非常理想,這樣也會使少數民族聚居地所形成的獨特民族文化優勢浪費,針對這一情況,要充分發揮楚雄現有的民族文化優勢和民族旅游資源優勢,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中來。
2.1.4 參與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動機
從表5可以看出,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目的,調查對象中,選擇了休閑度假的有113人,占56.5%,選擇觀光旅游的有110人,占55.0%,選擇探親訪友的有20人,占10.0%,選擇商務會議的有12人,占6.0%,選擇體育健身的有119人,占59.5%,選擇其它的有1人,占0.5%。說明體育健身已成為人們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首要目的,其次是休閑度假,再次是觀光旅游,并且選擇體育健身有119人,占59.5%,說明人們的體育意識增強。

表6 對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認識程度

表7 愿意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原因

表8 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知曉情況

表9 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參與情況
2.2.1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楚雄市地處云南省中部,東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連普洱市和玉溪市,北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與麗江市相望,是昆明、楚雄、大理、麗江黃金旅游線路的重要景點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2.2.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濃厚
從表6可以看出,在調查對象中,169人認為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濃厚,占84.5%,31人認為不濃厚,占15.5%。認為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文化氛圍濃厚的占大多數,說明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濃厚,這對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奠定了基礎。
2.2.3 地方民族特色突出
從表7可以看出,在愿意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原因中,選擇地方民族特色突出的有150人,占75%,選擇環境優美的有37人,占18.5%,選擇交通便利的有30人,占15.0%,選擇其它的有13人,占6.5%。從而可得,地方民族特色突出是人們愿意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主要原因,說明地方民族特色突出是楚雄市區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主要優勢之一,正是這一優勢為楚雄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客。
2.2.4 地方民族舞蹈的普及程度較高
從表8和表9可以看出,200名調查對象中,有155名知道左腳舞這個項目在開展,占77.5%,其中自己親身參加過的有148人,占74%。左腳舞是楚雄的地方性特色舞蹈,尤其在楚雄的桃源湖和彝人古鎮普及程度較高,這一情況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民族體育運動的發展和民族文化氛圍的形成,有力的凸顯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是當地寶貴的旅游資源之一。
2.2.5 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喜好程度很高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活動,從表10可以看出,在調查人群中,有64人對這種新型的旅游活動非常感興趣,占32%,116人比較感興趣,占58%,20人不敢興趣,占10%。隨著現在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改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這種新型的旅游活動被大多數人所喜愛。這對楚雄市區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提高了較好的環境。
2.3.1 吸引游客參加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性質
從圖2中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中,吸引游客參加項目的性質分布中,選擇娛樂性強的有91人,新奇性強的有63人,健身性強的有60人,參與性強的有57人,刺激性強的有25人,從而可得知,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中,娛樂性強是吸引游客參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新奇性強,再次是健身性強,說明調查人群的少數民族體育意識增強,為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2.3.2 影響參加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因素
據表11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選擇安全問題的有55人,占27.5%,選擇環境因素的有69人,占34.5%,選擇項目單一的有82人,占41.0%,選擇旅游地特色不突出的有95人,占47.5%,在影響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展的因素中,排在第一的是旅游地特色不突出,第二是項目內容單一,第三是環境因素,第四是安全因素,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突出當地的旅游特色,豐富項目內容,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活動中來。

表10 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喜好程度

表11 影響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展的因素
楚雄市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盡管在近幾年來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楚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的力度,政府部門應該進行統一的規劃,積極發揮其政策導向作用,多渠道引進資金,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場所、設施建設及管理投入。
以大力推廣“全民健身計劃”為開端,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活動,提高人們的意識,利用各種社會環境大力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彝族文化的吸引力和少數民族體育本身具有的娛樂、健身、教育、競技等功能,吸引廣大群眾參與,也會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
加大宣傳力度,結合楚雄的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來吸引周邊相鄰地區、鄰省的人民參加交流活動的熱情,也可以通過邀請賽的辦法,邀請周邊鄰省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比賽,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逐步引入到旅游景點,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參與到少數民族才有體育活動中來,從而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得到更好的認識。
結合彝州特點,突出彝州特色,打造彝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精品,在立足傳統,繼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要豐富現已開展的項目內容,還要大膽的創新,積極挖掘整理開發一些娛樂性強,參與性強的項目,比如民族健身操等。
[1]劉衛國,付健,吳曉山,等.傳統體育賽事節慶旅游開發對民族地區社會文化的影響——以廣西融安龍舟節為個案[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2).
[2]趙敏敏.論云南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發展中的品牌建設[J].消費導刊,2009(10).
[3]饒遠,張云鋼.體育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以云南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研究為例[J].思想戰線,2003(1):33-36.
[4]關輝,羅思遠.對云南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4.
[5]沈陽,饒遠.云南旅游大省建設中的新亮點——民族體育與旅游業互動式發展[J].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1(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