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

確定國防費的數量和規模必須遵循兩個最重要的原則:一是與國防需求相適應,二是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在經歷持續多年的補償性增長之后,我國國防費正在逐步邁向與經濟發展相同步的協調性增長階段。從1978年到1987年,國防建設處于低投入和維持性狀態。國防費年均增長3.5%,遠低于同期GDP年均14.1%的增長水平,國防費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4.6%下降到1987年的1.74%。
從1988年到1997年,為彌補國防基礎建設的不足和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的需要,我國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國防投入。國防費年平均增長雖然達到14.5%,但同期GDP年均增長20.7%,國防費占GDP的比重繼續下降。真正的補償性增長,從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才開始。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從1998年到2007年,我國國防費年均增長15.9%,同期GDP年均增長12.5%,國防費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
國防費占GDP比重的逐步回升,標志著我國的國防費正從過去的補償性增長向協調性增長轉變。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也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國際戰略形勢和戰略力量對比出現明顯變化,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壓力上升,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凸顯,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對軍隊和國防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跟世界軍事強國相比,我軍的信息化建設還是比較落后的。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搶占新的戰略制高點。中國必須加大在相關領域的投入,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我國國防費的適度增長,還是承擔更多國際義務的需要。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正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國際維和、聯合反恐、人道主義救援、護航行動等,都需要一定的財力和物質保障。歷史和事實已經證明,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無論中國國防力量如何發展,都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2.全國政協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軍事專家李杰:

今年我國新增國防費主要用于四方面:一是適當增加高新武器裝備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投入;二是推進部隊后勤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條件;三是緩解物價上漲影響,適當調整部隊維持性費用;四是推動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提高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我軍正處于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的階段,正是需要加大國防建設投入的關鍵時刻。只有保持軍費的適度增長,才能保障作戰能力的持續提高。
軍事專家李杰:今年我國面臨的海洋形勢非常嚴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而只有加強海軍力量,才能更加有效地與其他海上執法力量配合,維護我國海洋權益。隨著海軍維護海洋權益的任務增加,重要性更加突顯,海軍軍費比例會有所增加。
今年國防預算增速同比有所下降,因為今年軍隊人員工資等生活費支出增速會有所下降,同時像航母、運-20等一些大項目前幾年在起步階段需要的資金較多,隨著這些大項目走向正軌,投入有所減少。但今年國防預算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這是因為我軍的武器裝備仍然要繼續發展,數量也要增加,此外,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軍隊將加強軍事訓練,這些都需要增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