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英
細菌性痢疾是夏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尤其給年幼的兒童造成較大的困擾[1]。由于近年來抗生素的臨床應用較廣泛,導致耐藥菌株也在不斷的增長,臨床上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往往會由于耐藥菌株的干擾而導致治療比較困難,由于臨床上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給臨床對細菌性痢疾的治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2]。凱福隆又稱頭孢氨噻肟等,為第三代半合成頭孢菌素,抗菌譜更廣,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更強。因此,本研究應用凱福隆的藥理特性,對30例細菌性痢疾患兒進行了治療,獲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凱福隆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凱福隆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8個月~5歲,平均年齡(2.3±1.2)歲。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0個月~4歲,平均年齡(2.1±1.3)歲。藥敏結果顯示:治療組30例對凱福隆全部敏感,對氨卞青霉素敏感5例,對丁胺卡那敏感6例,對慶大霉素敏感6例。對照組30例對凱福隆亦全部敏感,對慶大霉素敏感7例,對丁胺卡納敏感6例,對氨卞青霉素敏感5例。兩組患者的發病時間分別為:治療組30例患者發病時間為(2.63±1.1)d,對照組發病時間為(2.85±1.3)d。治療組30例患者中,伴發燒20例、輕度脫水15例、中度脫水10例、重度脫水5例,嘔吐10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發熱21例、輕度脫水18例、中度脫水7例、重度脫水4例,嘔吐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標準:①大便中有痢疾桿菌生長;②年齡:多發生在幼兒時期,年齡為8個月~5歲;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脫水;④糞便:由于細菌性痢疾多感染胃腸道,糞便為膿血便或粘液便,糞便常規鏡檢有紅血球或膿球;⑤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7~10月份,本次研究中全部病例均符合該標準。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凱福隆,劑量50~100 mg / (kg /d),分兩次靜滴,療程2~4 d。對照組給予氨卞青霉素,部分加用氟哌酸或麗珠腸樂等綜合治療,有脫水明顯或有電介質紊亂者給予靜脈補液糾正。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通過治療2 d后,觀察大便外觀,大便外觀能有一定的形狀,且水分明顯減少,大便常規恢復正常,腹瀉次數<3次/ d,臨床癥狀消失;有效:通過治療3 d后,觀察大便外觀,大便能呈一定的形狀,且水分也有所減少,腹瀉次數有所減少<4次/ d,大便常規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治療3 d后,臨床癥狀無改善,大便不成形,腹瀉次數不減少[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腹瀉次數變化(表1)及療效和平均止瀉時間的比較(表2)。
表1 治療前后腹瀉次數的變化(±s,次)

表1 治療前后腹瀉次數的變化(±s,次)
組別 治療前每日腹瀉次數 治療后腹瀉次數~24 h 24~48 h 48~72 h治療組 12.26±3.55 7.52±4.25 4.52±1.52 1.10±1.15對照組 10.23±2.85 7.14±3.58 5.85±3.21 2.98±1.35
表2 療效與平均止瀉時間(±s)

表2 療效與平均止瀉時間(±s)
組別 顯效率(%) 總有效率(%) 平均止瀉時間(h)治療組 75.87 91.52 38.25±12.53對照組 48.23 78.69 52.56±20.32 χ2值或t值 χ2=5.32 χ2=2.51 t=21.65 P值 <0.05 >0.05 <0.001
副作用:治療組30例未見皮疹、肝酶水平升高等毒性作用。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衛生條件也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小兒健康仍然容易被各種細菌所感染,其中細菌性痢疾是影響小兒健康的一個重要疾病。由于現在醫療衛生場所使用抗生素非常廣泛,也導致耐藥菌的大量出現,其中急性痢疾桿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加,已經發現對多種抗生素不敏感的痢疾桿菌的出現,給嬰幼兒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現在報道耐藥菌株能夠隨著藥物的不斷應用而自身產生一種特異的藥物滅活酶,使相應的藥物失活。有報道研究了現有的痢疾桿菌的耐藥率,研究了對7種抗菌藥物的敏感試驗,其中敏感菌株只占到2.7%,總耐藥率達97.3%[4]。因此,應采取措施,使用這類桿菌敏感的抗菌藥物,對痢疾桿菌感染進行控制。
凱福隆(Claforan)又稱頭孢噻肟,為第三代頭孢菌素,能夠殺死大部分細菌并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能夠對抗多種細菌產生的耐藥酶。其抑菌機制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更強,尤其是對志賀菌屬腸桿菌科的細菌更加的敏感,但對陽性球菌不如第一代與第二代頭孢菌素。凱福隆可以分布在機體的大部分組織中發揮作用,在肝內代謝,代謝后產生的化合物亦有抗菌活性,代謝后產物可以與母體一同發揮抑菌活性,最后經腎臟排泄[5]。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經凱福隆治療后24 h腹瀉次數減少了5次左右,而對照組經治療后24 h腹瀉次數減少了3次左右;治療組經凱福隆治療24~48 h后,腹瀉次數減少了8次左右,而對照組經治療24~48 h后,腹瀉次數減少了5次左右;治療組經凱福隆治療48~72 h后,腹瀉次數減少了11次左右,對照組經治療48~72 h后,腹瀉次數減少了7次左右,三個時間段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治療組和對照組顯效率相比,治療組顯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止瀉時間對照組要明顯長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30例病兒中有8例通過給予凱福隆進行治療,每日水樣便的次數明顯減少,大便具有一定的形狀,其中有3例在24小時內即有明顯改善,變為軟便或成形便。而對照組則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大部分是在48-72小時,大便成形有了明顯的改善。因此,通過上述研究表明,凱福隆與對照組相比,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大便次數,縮短腹瀉時間。
因此,凱福隆用于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且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但是凱福隆要比常規抗菌藥物價格偏高,所以可以有選擇的應用,另外嬰幼兒不能肌內注射,對青霉素過敏及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長期用藥可致二重感染,如念珠菌病、偽膜性腸炎,應予以警惕。
[1] 張瑞祥.凱福隆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療效觀察.天津醫科大學學報,1997,2(3):86-87.
[2] 齊麗芬.急性細菌性痢疾的護理效果觀察.中國保健營養,2013,4(3):47-48.
[3] 郭彥萍.多藥聯合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臨床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0):77-78.
[4] 趙紅英.循癥護理在急性細菌性痢疾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2,5(28):62-63.
[5] 王鳳榮,張莉莉,朱洪梅,等.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2013,4(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