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丙種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上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淋巴、腹腔液及腦脊液中,其含量占人體內免疫球蛋白的75%以上。丙種球蛋白的主要特點是其具有激活補體經典途徑的能力。新生兒的糖耐量低,再加上其體液免疫功能不全,新生兒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后均出現血糖增高現象,為探討血糖變化與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之間的關系,對27例使用丙種球蛋白的新生兒的血糖進行動態觀察。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間的27例新生兒,其中男15例,女12例,日齡為1~11 d,胎齡為37~40周,出生體重為2610~4532 g,平均為3437 g。觀察新生兒病例無合并感染、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腦室內出血或休克等。將其隨機分為甲乙丙三組。
1.2 試劑和儀器 使用凍干靜脈注入丙種球蛋白,以滅菌注射用水將制品溶解到25 ml后以5%葡萄糖溶液稀釋1~2倍作靜脈滴注、糖濃度為2.5%。羅氏血糖儀及試紙條。
1.3 方法 對甲乙丙三組均進行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用羅氏血糖儀檢測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入前、后2 h檢測末梢血血糖的變化。靜脈輸入的速度平均為7 ml/h,丙種球蛋白輸完時停止其他液體的輸入。共輸入27例新生兒,查看甲組血糖情況,甲組恢復正常后,再進行一次丙種球蛋白的輸入,同上。
1.4 統計學方法 采集數據經過統計軟件SPSS 11.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對血糖變化的影響 觀察輸入丙種球蛋白的27例新生兒,在輸入前2 h用羅氏血糖儀檢測他們的血糖情況,血糖濃度為2.3~5.0 mmol/L,平均為3.6 mmol/L,在輸入丙種球蛋白2 h后用羅氏血糖儀檢測末梢血血糖情況,發現他們血糖均有升高,血糖平均值升為5.7 mmol/L,與輸入丙種球蛋白前相比較有明顯的差異。在下來的24 h內,所有新生兒血糖均已恢復正常。再對甲組新生兒進行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2 h后用羅氏血糖儀檢測末梢血血糖,血糖均值有所升高為6.2 mmol/L,血糖與輸入丙種球蛋白前相比,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表1 各組輸入丙種球蛋白前后2 h檢測的血糖情況
2.2 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導致血糖升高與進餐后血糖升高的差異 再從科室選取同期同樣標準的新生兒9例,在餐前2 h用羅氏血糖儀檢測末梢血血糖情況,平均血糖為4.5 mmol/L,餐后2 h再進行血糖檢測,血糖平均值為5.2 mmol/L,與餐前2 h相比,存在較小差異,這與輸入丙種球蛋白前后的差異相比,兩者差異值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這里可以看出除去進餐影響因素后,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輸入仍使血糖有明顯升高。
醫學研究顯示新生兒血糖超過7 mmol/L時,較容易發生尿糖和滲透性利尿,嚴重的發生脫水,新生兒中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更容易發生高血糖情況,他們的室管膜下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結構不緊密,當出現高血糖情況時,已發生滲透性血癥,導致顱內出血。另外高血糖還可引發呼吸暫停等。鑒于高血糖的危害,在使用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時,要謹慎使用。對新生兒輸注丙種球蛋白時要做到:加強血糖檢測,尤其是病情發生變化時。當新生兒發生高血糖時,要及時調整葡萄糖的濃度,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恢復正常。當新生兒需要調整進糖速度時,更要加強監視血糖變化情況,出現血糖下降趨勢時,要合理調整進糖的速度,以免發生高血糖后反應性低血糖。
[1] 黃麗.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致癲癇樣發作2例.解放軍藥學學報,2010,25(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