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景慧
(韓景慧,民革山東省委會宣傳聯絡部副部長/責編 盧淼)
在民革山東省委會,活躍著這么一個支部:他們成立時間短,只有一年半,卻已形成了自己的支部理念;他們黨員人數少,只有35人,卻成功舉辦了多項重大活動;他們平均年齡低,不足40歲,卻個個都是本行業的中流砥柱。這就是民革山東省直綜合支部。當被問及支部建設的經驗時,主委趙勇略微沉吟后回答道:“我認為做好支部工作主要是三個字:抓、放、扶。只有調動每一位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把支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綜合支部成立于2012年1月16日。支部成立之初,主委趙勇就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強學習、爭創一流,把支部建設成為優秀基層支部。然而,近幾年來民主黨派成員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基層組織建設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和特點,沒有太多的前人經驗可以借鑒,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干什么?怎么干?趙勇把支部班子成員召集在一起共謀對策。
“先抓思想建設,思想基礎打牢了,工作才能有動力。”委員馬玉彪快人快語,雷厲風行。為了讓大家盡快熟悉民革黨章和民革歷史,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馬玉彪專程從民革中央、民革省委會借閱了大量資料,利用業余時間自費編印了 《民革章程學習參考》等資料。資料內容豐富、用詞嚴謹,從民革的性質、任務等方面做了深入、透徹的闡述,尤其對現階段民革黨員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政議政給予了具體指導。在第一次支部活動上,“新鮮出爐”的學習資料送到支部每位黨員的手上。大家興奮地說:“這是支部自己編印的學習寶典,今后大家的學習更有針對性了!以前在學習 《黨章》時還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現在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趙勇認為,思想建設不能停留在書本里和口頭上,而是要扎扎實實落在行動上,最好的載體便是開展活動。十八大召開前夕,綜合支部專程來到濟南市歷下區文東路清華園社區,舉辦 “喜迎中共十八大,民革黨員送法進萬家”活動。活動當天,十幾名律師共接受法律咨詢二百余人次,內容涉及財產糾紛、遺產處理等各方面內容。馬玉彪還特別聯系印刷了 《婚姻法》、《物權法》等普法資料一千余份,在活動現場很快便發放一空。71歲的李秀忠老人拉著趙勇的手激動地說:“聽說民革黨員開展義務法律咨詢,我一大早就來等著了。”原來,她所在的小區物業公司要提高物業管理費,居民們普遍認為不合理并表示接受,但卻不知道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此,律師建議她組織居民召開業主委員會,以委員會名義與物業公司談判,訂立正式的合同。居民趙女士正準備買房子,可一直拿不準房產證上究竟應該寫誰的名字,律師從物權法、繼承法的角度幫她詳細分析利弊,趙女士滿意而歸。
2012年冬天,濟南市唐王鎮大白菜因運輸價格過高等原因而滯銷,成噸的白菜爛在地里令人心疼。與此同時,很多五保戶和困難家庭卻因經濟困難吃不上菜。支委會發出倡議,由黨員集資購買一些大白菜送給困難群眾,解決農民兄弟和城市困難家庭的實際問題。倡議得到了支部黨員的熱烈響應。11月26日,兩輛滿載 “愛心白菜”的濟南市菜籃子工程運輸車開到活動地點,一萬三千斤 “愛心白菜”送到了文化東路社區240戶困難戶和20名環衛工人手上。89歲高齡的劉淑芳老人興奮地說:“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有了這些白菜,雨雪天就不用為買菜發愁了。”環衛工人張鳳琴說: “我今年54歲,做環衛工作已經有13個年頭。有黨和政府關心,有民革黨員的幫助,我今后工作起來更有干勁了!”支部的善舉也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唐王鎮韓西村委會的韓主任激動得握住趙勇主委的手說:“你們民革真是幫我們解決了現實的困難,我代表村民感謝民革黨員們給于我們的幫助!”
趙勇認為,支部主委應抓大放小,不宜管得過多過細。“很多事情支部委員就可以處理。如果所有事情都找我決斷,我既管不過來也管不好,而且還會損傷大家的積極性。”他掰著指頭細數每個黨員的優點:馬玉彪謹慎細心,由他策劃組織活動萬無一失;王艷萍性格開朗,負責對外聯絡最合適不過;孫郁良熱情奔放,工作交個他可以放一百個心……當然,“放”是有限度的,不是完全不管。“工作中有了困難我來解決,有了責任我來承擔。我就要做大家的堅強后盾。”趙勇說。在這種工作理念下,黨員們解放思想、你趕我超為民革作貢獻,自發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活動。
前不久,中共山東省委按照中央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部署,在省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開展 “聯百鄉包千村”行動,民革省委會把齊河縣肖屯村作為幫扶對象。按照中共山東省委和民革省委會要求,綜合支部自發投身到幫扶工作中。1月20日,伴隨著2013年的第一場雪,民革山東省委副主委王鳴歧、省直綜合支部主委趙勇等,帶領綜合支部十幾名黨員,來到肖屯村為這里的39個困難戶、4戶五保戶,送去了價值3萬余元的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這些錢物全部是綜合支部黨員自發捐助。孫玉忠(化名)老人是村里的特困戶,夫妻倆都已六十多歲,兒子在外打工,兒媳長年患有精神疾病,孫子剛一落生便患先天殘疾,都5歲了還不會說話、走路。他的悲慘遭遇深深刺痛了民革黨員的心。支部為他送來了大米、面粉、食用油和慰問金。他激動地說:“有了你們的關心,我能過個好年了!”支部還協助民革省委會為村子捐建了同心書屋,購買了電腦、打印機等價值近4萬元的物品。民革省委會專門向捐款黨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2013年,民革中央下發了 《關于開展伸出博愛之手——民革基層組織牽手困難群眾活動的通知》,綜合支部第一時間響應。支部黨員專程來到國民黨二級上將、原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李文田將軍之子,72歲高齡的李平老人家中,為他送來了價值兩千余元的生活用品和慰問金。這也標志著民革山東省委貫徹落實民革中央精神幫扶活動正式啟動。在探望過程中大家了解到,李文田將軍追隨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將軍積極抗日,戰功卓著,生前曾經營救過中共地下黨員及我黨高級將領,解放戰爭期間因特務監視起義未遂,1951年去世。李平老人晚年孤身一人,靠低保和做護工照顧病人為生,經濟生活比較困難,并在2011年被確診為惡性腸癌,治療費用昂貴。支部當場決定,今后每逢過年過節都要派人來陪伴老人,為他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李平老人激動地拉著趙勇的手說:“民革沒有忘記我。有了你們的關心幫助,我會以更大的熱情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振興貢獻力量。”
綜合支部的黨員有一個共同感受:加入民革組織以后結識了許多新朋友,視野更開闊了,事業也更加順暢了。這源于支部內的互相扶助。
“我們常常說要為黨員搭建平臺,那應該怎樣搭建呢?”趙勇反問道。他認為,首先要為黨員在事業上搭建平臺。每次支部活動,他都拿出時間讓大家交流信息,談談各自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很多問題當場就得到了解決。一位黨員在創辦養老院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趙勇出面聯系政府有關部門尋求政策上的支持,力爭把政策用透用活;他還發動支部各行業精英出謀劃策,提供土地政策、規劃設計等方面的支持。支部尤其注意保持與黨員所在單位的聯系,每當有黨員在民革組織獲得了榮譽,都及時通報給黨員所在單位。黨員鄭飛高興地說:“我在民革獲得的一點一滴成績,單位都能及時掌握。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視和溫暖,今后工作更有干勁了。”
支部還非常重視黨員的政治訴求,給予每個黨員參與政治、表達意愿的機會,有近三分之一的黨員在民革組織擔任了不同的職務,多位黨員獲得了民革省級組織的表彰獎勵。在此基礎上,支部黨員政治責任感日益提高,參政議政熱情空前高漲。支部黨員撰寫的社情民意信息 《公司解散清算、破產清算案件立案為什么這么難》和 《關于改善政府部門檔案查詢管理工作、減輕群眾負擔的提案》被省政協、民革省委會采用,主委趙勇也光榮當選為山東省和濟南市政協委員。在2013年召開的濟南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趙勇做了 《加快繁榮夜市經濟,展示泉城新形象》的大會發言,建議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扶持、加強科學規劃、落實管理服務舉措和發揮品牌效應四管齊下,打破瓶頸,從而點亮濟南夜市名片,讓 “泉城夜市”這一古老的商業模式成為泉城旅游的 “發動機”,成為濟南新的經濟增長點,受到社會各方廣泛關注。
“有夢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來。”趙勇說。下一步,他將與支部黨員一起相應民革中央號召,繼續做好困難家庭的助夢人,為實現 “幸福中國”積蓄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