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這無疑對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然而新的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物教學又提出了許多新的目標和要求。教師要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通過一輪高三課程的結束,總結了一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認真設計教案
教案是教師對將要講授的一堂課的總體規劃,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掌握教學目標,參考教師教學用書,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現有的知識水平,而且,不同班級的學生水平不同,要針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吃透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了解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有利于引導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備課過程中,還要預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提出的一些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法。
二、適當的提出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誘導學生,讓學生主動的發現并提出問題,而且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進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適當的舉例
研究顯示,人們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時,興奮性水平提高,大腦接受的信息較快,而且印象深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的盡可能的列舉一些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實例。例如:在講授脊髓的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時,就可以舉例,別人偷偷地用針刺你的手,你會馬上縮手,我們稱之為縮手反射,但是如果在你之知情的情況下,只要在承受范圍內,即使針刺你的手,也不會縮手。通過這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學生不但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而且印象深刻。因此,課堂上,多選擇一些例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巧用現代教育技術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很抽象難懂的,學生學習的時候比較難理解,這樣可以通過實驗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照片,動畫和視頻資料,把抽象的、難理解的知識就可以很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這樣由于把這些概念、原理,現象轉化成學生熟悉的事物。例如, 在學習細胞分裂時,利用flash做的課件,把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兩種方式的全過程設計成動畫,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就是細胞分裂各時期發生連續變化的動態過程。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聯會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著絲點分離,染色單體分開等過程就非常清楚直觀了。這些過程用語言描述時,學生很難理解,但是用課件展現給學生后,學生興趣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了,求知欲望強了,注意力和學習熱情大大提高,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重視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 ,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實驗中讓學生培養動手能力,做實驗之前,讓學生預習帶著問題做實驗,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對于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補充、解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聽課時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提高 學生的聽課效率。
六、采取恰當的互動教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從日常生活現象的感性認識、從生動直觀的情景作為啟發的切入點和引發點,通過引導、點撥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延伸和深入。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制造、優化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面或氛圍來創設情景教學,使知識在其中得以存在和應用,進而能夠激發和推動學生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還可以抓住教學契機,刻意營造認知沖突,把事物、概念之間的矛盾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激發學習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教師進一步引導、分析、點撥,課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如俗話說:“糞大水勤,不用問人”,說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此時,教師可以提出:我們前面學習了“如果施肥過多時植物細胞會失水”,這樣形成認知沖突,既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生物教學效率還與教具、教師的表達、教師的個人形象、課堂氛圍等許多因素有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研究總結反思,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要認真鉆研,及時關注相關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提高教師自身的生物學素養。教學效率就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