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愛玲
摘 要:就目前的高校教育而言,用于教學與管理的信息系統日趨豐富,其信息化的建設越來越快速。但是,建設高校信息化這一工程的周期太長,而且也沒有統一進行規劃等原因,造成了信息及信息管理無法跨部門分享的困難。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進行整合與重組以及再造的過程模式進行了探討。不過在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應注意在建立整個系統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運用。
關鍵詞:高校教育;資源整合;重組再造
就現代社會而言,社會的結構在改變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高校教育的發展中對于其教育資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大,可是高校自身擁有以及可以使用的資源是很有限的。而且,高校的教育教學以及各項社會服務活動等需要大量資金,之后在資源上更是缺乏。所以需要重組結構,進行管理信息資源的整合。
一、高校教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進行資源的整合
科學發展觀是由胡錦濤總書記于2003年提出,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對于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更是其思想的支柱。針對高校結構和功能以及屬性來看,這些都與社會經濟的關系以及政治關系等(不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的關系中)都有著復雜的聯系。從根本的意義上而言,就是對其各種關系進行資源整合,而在這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高校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其理念就是要將學生作為高校發展的中心,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進行資源整合的同時,還要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為按規章做事。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要做到統籌兼顧,將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進行協調,調動師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會將精英與大眾、教學與科研和規模與效益,以及共性發展同特性發展等多種關系之間的矛盾及對立性凸顯出來。就目前的高校而言,所需的辦學經費越多,對于社會的效益也就越明顯,在資源分配比例的問題上也就越合理,從而減少了教育結構中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對于高等教育的發展所起到的指導作用是多層次的,具有哲學意義的。在進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加大科學發展觀的宣傳力度,做到每個人都能領會其實質。并不是零零星星的知道其中一部分。對于教育部門的主要領導以及高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須先使他們領會透徹了,才能夠按教育規章來進行辦學。
(二)根據政策規定合理的進行引導,結合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并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標準。對于高校的教育要凸顯出本身的教學特色,而不是以同一個模式去進行指導。
(三)學校要結合自身的資源以及特色來進行研究,切記不可盲目的追求不符合實際的東西,要進行科學的管理與發展。
二、高校教育進行整合的原因
(一)高校在進行大范圍的擴張同時,還要考慮到怎樣提高教學的質量。在擴張過后其學生人數的增加,往往導致了教師因為課堂規模的變大而對學生的管理精力變少。高校的擴張也就意味著財政支出變大,而政府在教育的投入經費上是遠遠跟不上高校擴張的規模,種種原因導致了學生的教育資源緊缺的現象。
(二)在高校的教育的專業上具有多樣化的特征,要做到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不可以盲目跟風,各專業都開設一些量多而不精。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努力去做到最好,這樣的多樣化高校才可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個人的需要,在高校教育系統中,進行合理的構造與競爭。當高校擴張后,還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數的增加也意味著畢業生在就業上要面臨更大的壓力,也就要求著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三)從以上兩個方面就可以反映出當代高校教育的多元化的特性,而多元化又會延伸出多元化質量觀,它是需要相關的理論來作為其邏輯支柱。針對國內近期的教育質量觀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五個
方面:
(1)教育發展的質量觀;
(2)教育的合適目標質量觀;
(3)在高校的需求性質量觀;
(4)高校教育多樣性的質量觀;
(5)高校教育特色性的質量觀。
就多元化的質量觀來看,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現有資源以及相關特征來進行特色化的辦學,結合自身所持有的有限資源進行整合。
三、高校教育資源整合的原則
為了能夠提高教育效益以及結構的優化,就需要對高校進行資源的整合。并且結構優化與提高效益也是在進行資源整合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其中結構優化就是指的:把高校原有的結構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修改,其修改過后的結構能夠利于事物的發展。而效益的提高就是把基于高校原有的資料來進行合理的運用,把其自身的特色展現出來,進一步的提高了效益。在整個過程中,結構優化與提高效益是息息相關的。它們之間是成互補的作用,其結構優化主要是從主體的內在性出發,屬于靜態,而提高效益是從主體的外在性出發,屬于
動態。
如果把高校比作是一個系統,那么在這個系統中所擁有的資源就是一個結構,這個結構是由學校中的每個個體或每個單位的教學資源來進行組合的。其結構優化是把這個結構中所有要素以及其相關關系中的質與量,改變成一個全新的狀態使其更具備系統功能。結構優化中的改變與調整等目的都是為了把系統功能發揮到最大。
提高效益是從結構優化中衍生出來的,所以說效益與結構是息息相關的關系。如果從系統的角度上來看,其提高效益的路徑就有兩個:首先是,將結構中的各個要素對于結構的權重進行改變,使得新組成的結構在系統的貢獻上更具有意義。這個路徑主要是將力度放在少數重要部門的管理以及人才的培養等方面,其行為在改變結構要素中的權重。其次是,將結構中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結合方式進行調整,使其在系統的貢獻上更為直接。而這一種路徑就是將專業進行合并的方式,把結構中原來的那部分要素進行打破分解,然后再向專業化的方向出發。優化結構就是為了提高效益,但是提高效益并不只是靠結構的優化來實現。
四、高校教育資源整合的方式
(一)高校教育內部資源整合的意義,整合資源是為了將有限的資源或自身擁有的資源變成高校教育開展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它是通過調整和協調以及重組的形式來進行結構的優化以及提高整體效益的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二)高校教育內部資源整合的方式,其方式分為了兩種:合并重組與深度開發。合并重組主要是在管理需要上或者是高校專業發展的需要上,將內部已經開展的專業進行長遠發展規劃的合并重組。而深度開發是對高校辦學對于外部資源的利用,也就是在政府的牽頭下將另一個主體學校的資源運用到自身的發展中,進行資源的合并。
五、結語
對于高校的教育信息資源整合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目標的定位以及開展特色教學。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優化結構與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則,形成一個有專業特色,重點突出的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 陳德良.高校素質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2,(6):101-103.
[2] 王秉琦,劉子實,吳渝等.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建立高校內部資源整合機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0,4(2):6-9.
[3] 王剛.對當前職高教育管理的幾點研究[J].考試周刊,2011,(71):203-203.
[4] 周艷輝.高校繼續教育資源整合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