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磊

摘 要:多倫諾爾縣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南端,是錫林郭勒盟進出華北京津地區的南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多倫諾爾縣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化融合碰撞之地,創造了燦爛的多元文化。201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南部中心城市建設選址最終定于多倫諾爾縣,這將是一次歷史性的發展契機。因此,根據此項決議的精神指示,對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價值評估,為其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提供科學的依據,為多倫諾爾縣中心城市的建設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多倫諾爾;文化資源;方法;評估
文化資源價值評估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其考慮的因素也非常繁多,但其核心工作是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的構建和區域文化資源評價對象的選擇,這其中存在諸多的程序和需遵循的原則。本文的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借助了云南縣域特色文化資源評估體系、山西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及其他相關的評價體系進行綜合構建而成。而文化資源的單體評估對象,選取了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50個單體文化資源。
一、綜合評價方法的運用
(一)基本步驟
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層次模型,通過構建判斷矩陣、層次排序和一致性檢驗一系列操作及計算,得出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各指標的權重值。
通過實地調查和資料搜集確定評估指標的數據來源,對可定量的指標運用模糊十分制評價 方法,依據數據來源進行賦值。定性指標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經過數據整理、統計獲得。
針對單體文化資源評估指標的評價分值的獲取,定量指標的評價分值依據以上數據來源,經過標準化處理得到的數值為基準分值。定性指標的評價分值的確定,通過對每一個文化資源的問卷調查,然后求平均數的方法確定分值。
(二)綜合評價模型
通過對選取的文化資源依據上述方法進行處理而獲得的指標評價分值,與其指標權重相乘即為綜合評價分值,用數學模型表示多倫諾爾縣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綜合評價模型為:
W=
W表示多倫諾爾縣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綜合評價分值,Ci表示第i個評價指標的評價分值,Di表示第i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值,n為評價指標的數目。
(三)文化資源的價值等級分類
利用上述數學模型,計算出多倫諾爾縣各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的綜合評價分值。本文將開發潛力劃分為五個等級,可為文化資源價值開發的可行性評估依據、以及開發時序確定提供科學依據。Ⅰ級文化資源,10—8,Ⅰ級文化資源,優秀級文化資源;8—6,Ⅱ級文化資源,潛力級文化資源;6—4,Ⅲ級文化資源,良好級文化資源;4—2,Ⅳ級文化資源,普通級文化資源;2—0,Ⅴ級文化資源,普通級文化資源。
二、文化資源單體評估分值的確定
依據上述的方法和標準,將計算得出的單體文化資源價值評估的綜合評價分值進行整理。見表1:
三、評估結果的分析
(一)整體評價分析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
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的整體開發潛力巨大,具有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主要集中在Ⅰ級、Ⅱ級,文化資源的開發空間大,潛力型文化資源比重最大,占取樣總數的36%,保存性待開發的文化資源的開發空間適中,占取樣總數的18%,普通級文化資源占取樣總數的14%,相對較低。總體而言,多倫諾爾縣文化資源的可開發率、可利用率較高,其浪費率較低。
(二)從空間聚集角度評價分析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
從文化資源的區域類別分布角度來看,自然文化資源的分布較為均勻,按其分布數量依次為蔡木山鄉4個,大河口鄉3個,多倫諾爾鎮2個,大北溝鎮1個,其品質以蔡木山鄉和大河口鄉最佳。社會物質文化資源分布的差度較大,多集中于多倫諾爾鎮,其文化資源的品質和規模具佳。社會精神文化資源大多為縣域共有的文化資源,品質較好,價值較高,影響力較大。
從文化資源的等級優良度來看,50個單體文化資源,優秀級文化資源共16個,潛力級文化資源共計18個,良好級文化資源9個,普通級文化資源7個。多倫諾爾鎮的文化資源無論是總量還是等級品位都比較高。優秀級和潛力級的文化資源主要分布于多倫諾爾鎮,其中少量的高品質文化資源分布于蔡木山鄉(5個)和大河口鄉(3個),大北溝鎮沒有優秀級文化資源的分布,潛力級文化資源1個,縣域共有的文化資源共計7個。良好級和普通級文化資源在各鄉鎮分布相對均衡,除多倫諾爾鎮分別為3個外,其他鄉鎮都分別在3個以下。
四、結語
優美的自然環境,優越的地理區位,造就了多倫諾爾區域文化的融合性、包容性。草原水鄉,文化交融是多倫諾爾的區域文化的真實寫照。多倫諾爾縣民風淳樸勤儉,古鎮舊貌依存,文化資源豐富絢麗,古今兼備,種類繁多,形態多樣,分布廣泛,集群較好,獨具特色。這些先天優勢決定了其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很高,這為多倫諾爾縣中心城市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牛淑萍:《文化資源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2]江藍生謝繩武主編,《2003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2003
[3]呂慶華:《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
[4]申維辰:《評價文化——文化資源評估與文化產業評價研究》,山西教育出版 社,2004
[5]歐陽友權:《文化產業通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黃雪英:《閩西文化資源評估與文化資源開發》,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12(4)
[7]江榮生、曾啟鴻、楊曉晶、袁書琪:《古樹名木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8.12(6)
[8]姚莉、屠飛鵬:《基于AHP法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定量評價研究——以雷公山地區苗族文化旅游資源為例》,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12)
[9]霍松濤、梁留科:《縣級區域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研究—以河南省淇縣為例》,鄭州航空上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0]郭劍英、余曉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評價—以四川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為 例》,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