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良 王瑞坤
(1.北京市弘都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院,北京 100045;2.北京中標新亞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本工程為河南信陽國際會展中心空調工程,建設地點位于信陽市羊山新區,新七大街以南(百花園對面)。會展中心總建筑面積為77 378.76 m2,共有地上3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40 m。建筑中共有 A,B,C,D,E,F 共6個展廳,其中 A,B,C,D 展廳建筑面積均為4 269 m2,A,B展廳建筑高度為24 m,C,D展廳建筑高度為12 m;E,F建筑面積約為3 420 m2,建筑高度為12 m。
展廳、多功能廳、中庭、門廳、休息廳等均采用全空氣系統,組合機組自帶熱回收,安裝于空調機房內。由于各個功能房間層高比較高(A,B展廳24 m高,C,D等展廳及休息廳12 m高),因此采用分層空調設計,只保證下方人員停留區的舒適度。
下面以A展廳為例詳細介紹空調系統方案及模擬結果。A展廳高度24 m,風管敷設在6.5 m位置,風管距離墻體2 m,直徑1 727 mm,15°,30°雙排開孔,回風口設置于展廳四個角,距地0.5 m安裝。上送下回的方式,有利于整個展廳內的氣流組織均勻。
為了驗證空調系統的送風效果,采用了CFD對氣流組織進行了模擬計算。驗證了空調系統的送風效果,具體模擬分析結果如下:
模型剖面速度場輪廓曲線(中心送風區域不同位置風速分布)見圖1。

圖1 模型剖面速度場輪廓曲線圖
圖1顯示出射流方向出風情況,由于誘導效應,高速射流相互匯聚,風管風口位置風速約為8 m/s,下送后風速迅速衰減,在整個近地面區域分布在0.3 m/s左右,同時兩風管中部形成一定的回流,使中上部送風達不到的位置也形成氣流組織的運動。由于回風設置在下后方,對氣流組織下送有一定加強,并且對氣流組織整體有向后彎曲的趨勢。
速度矢量圖見圖2。
圖2顯示射流運動軌跡,局部形成回流的情況,空氣從射流孔送出后沿一定角度高速運動,速度相應的衰減,貼附地面運動,在角落形成回流,上方建筑物引起貼附流動,場館中部形成一定程度的回流。
截面溫度場分布示意圖見圖3。
圖3為截面溫度梯度分布,送風射流主要送向中心下方人員密集區,中間區域相對溫度較低,模擬值約21℃~23℃,風管以上區域沒有設置送風,加上冷空氣下沉,所以風管以上高度溫度較高,達到約30℃以上。

圖2 速度矢量圖

圖3 截面溫度場分布示意圖
對于會展中心這種高大空間的建筑,在空調設計上采用分層空調能夠滿足工作區域內人員舒適度的要求。CFD模擬技術的應用保證了空調系統設計的合理性,使得空調系統的設計效果有了可預見性。
[1] GB 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
[2] GB 50019-200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S].
[3] 范存養.大空間建筑——空調設計及工程實錄[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