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祥王 娟
(1.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在農村金融市場,當前存在兩種金融方式,即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非正規金融(又稱為民間金融)是指在國家的金融法律法規規范和保護之外且不受政府金融監管當局控制和監管的金融活動,屬于體制外的金融。按照當前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情況,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業務的意愿不強,因而商業借貸的不足必須要民間金融資本來補足、但對其加以引導和規范也是必需的。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南通及周邊地區的120個農家進行了調查訪談,分析南通市目前農村民間金融的現狀,旨在能探求出農村民間金融規范化發展的途徑,為南通市農村發展提供更有利的金融支持。
《2012年江蘇省金融運行報告》顯示,江蘇省民間金融活躍,融資額度逐漸增大,主要方式為直接借貸,借貸利率呈總體上揚;人民銀行民間金融的樣本監測中,中小企業民間金融規模呈加快增長趨勢,貸款利率明顯高于正規金融貸款利率,而農村民間金融的規模則基本穩定,但借貸利率水平差異較大。
目前,江蘇省農村民間金融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既有民間借貸、典當行和擔保公司等傳統的民間金融形式,也出現了一些具有時代特征的民間金融機構,如農村互助儲金會、農村合作基金會等。
目前,農村金融的需求主體一般包括農家、農村企業和農村非企業組織等三大類。作為農村經濟的組成部分,農家兼具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特點,即需要生產性、商業性資金,更需要生活性資金。同時農家也是三類主體中數量最為龐大的群體,考慮到農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我們把農家作為此次調研的重點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典型抽樣法,分別從南通及周邊地區選擇若干樣本村,利用我院經貿系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及部分農村生源學生暑期回家探親的機會,按隨機抽樣的方式對農家進行調研與訪談,共發放問卷120份,經過篩選形成有效問卷103份。本次調查對象農家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農家的基本情況
1.農家的借款原因。在接受訪談的103個農家中有76個農家有過借款經歷,從借款的金額與頻數上看,農家借款主要有兩大類用途,一是子女的教育費用支出,二是農業生產和非農業生產,如表2所示:

表2 農家借入資金的原因
2.農家借款的來源及規模。在接受訪談的103戶農戶中,絕大部分農家以務農和外出打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共占樣本總量的80.6%,其余農戶主要以做生意或以固定職業如教師、醫生為生,當然也有農業生產和家庭生活都非常窘困的,沒有生活來源等待救濟的。對于那些以務農為主的農家來說要滿足子女的教育和農業與非農業的生產,還是比較困難的,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借貸,當問及“當您急需資金時,一般會向誰借款?”時,59.89%的農戶選擇“親戚朋友”,20.63%選擇“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選擇“民間金融組織”的只有19.48%,如表3所示:

表3 農家借款的來源及規模
3.農家選擇借款渠道的原因。在針對各種借款渠道的調查中,向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普遍覺得太難了,向民間金融機構借款都覺得不是利率太高就是覺得不受法律保護,而向親戚朋友借款都覺得既方便快捷又不需要利息。如表4所示:

表4 農家選擇借款渠道的原因

?
4.農村民間金融機構借款的利率。農村民間借貸的利率歷來就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由于被調查農家中實際發生民間金融的較少,所調查的利率為農家所了解的當地民間借貸利率。結果如表5所示,利率區間主要集中在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2-5倍之間。

表5 民間金融機構借款的利率
雖然說,農村民間金融在我國早就已經存在,但他經歷了由禁止、打擊、到默認但不提倡等過程。目前雖然已引起政府的重視,但因為缺乏各種法律保障,民間借貸市場仍處于半地下的狀態。在得不到法律保護的情況下,農村民間金融的保護只能通過非法組織來提供,這樣會帶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作出規定,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上浮不得超過4倍,目前各種借貸糾紛案件都是以此標準辦理的。銀行利率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一種執行利率,而市場利率會隨著供求關系、物價水平和盈利水平自然變動的利率。市場化利率是世界各國銀行都追求的一個理想目標,民間借貸的利率也應市場化,更應發揮其市場導向的優勢,甚至可以給正規金融機構以示范作用。從歷史和現實來來看,民間借貸的利率經常因無管制而導致市場混亂,從而引發各種社會和經濟問題。
在民間借貸的頻繁交易中,有些人嘗到了甜頭,逐漸從單純的借款行為中分離出來進行非法吸收存款,然后以高利率發放貸款,辦起了非法的“地下錢莊”,擾亂了民間的金融秩序。同時,農村地下金融因為沒有法律保障,只能在金融體制之外畸形生長,很難滿足農村民間借貸的需要,仍采用簡單的口頭約定方式和很高的利率,既制約了資金的需求,也會成為很多法律糾紛的根源。因為農村金融沒有納入監管部門的監管范圍,政府部門也就無法掌握其規模和存在的問題,潛伏著很大的金融風險。
農村民間金融的交易雙方往往有兩種形式,一是簡單合約型。這種借貸的方式比較常見,雙方只是簡單履行一下手續,大多數是僅憑一張借條或者一個證明人即發生借貸行為。二是口頭協商型。這種情況多數是在親戚朋友之間、同事之間、鄰居之間等熟人中進行,完全依靠個人的感情及信用行事,沒有任何紙質手續。貸款期限的長短,借款利率的高低,憑雙方關系的深淺而定。民間借貸的債權人有時會礙于情面,不好意思向對方索取必要的證明資料,如果是以獲得高額利息為目的的,不會對借款對象進行審查和對借款用途進行有效監督。而借款人由于急需用錢,不論自己承受能力如何,也不管借貸利率的高低,只要把錢借到手就行。結果往往會導致債權人不能如期收回本息,而債務人不能按時歸還本息,從而引發債權、債務糾紛。
因為民間借貸自發性和不可控的特點,導致政府部門難以宏觀調控從而實現信貸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隨著農村民間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參與人數的不斷增加,使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逐漸嚴重。因為貸款人缺乏對貸款進行貸前、貸中、貸后的嚴格調查,便會使農村民間金融風險加劇。往往因為用途不佳、效益不好、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引導的投資項目被正規金融機構退回以后,民間金融便為其融通資金,使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大打折扣。一些農村民間金融機構從一開始便是有先天的痼疾,脫離了政府的監控,經營的業務嚴重不規范,如高息攬存,盲目貸款。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利率由國家確定,而民間借貸的借貸利率則是雙方商定,兩種利率存在相互矛盾。一般情況下,民間金融多數是在資金需求緊急,而從銀行無法得到解決的情況下發生,基本上是一個賣方市場,借貸利率水平通常特別高,民間借貸形成的貨幣量也難以預測和控制。由于對農村民間金融的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一方面會導致部分農村民間金融轉變為高利貸,給社會的安定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農村民間金融在金融機構的體制外運行,造成了大量資金在體外循環,干擾了正規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轉,給國家的貨幣政策造成影響。
農村民間金融的存在彌補了大量正規金融服務的不足,對農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由于對其立法、監控的滯后,它的弊端也日益顯現。由于缺乏管理和監督,加上其自身的風險控制和管理機制的不完善,既容易破壞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又不利于資金規模與投向的控制,為此,必須對民間金融加強管理,有效引導民間資本走向實現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
農村民間金融的市場需求量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正規金融的市場需求量,因為實際的金融需求量最終是由市場上的經濟活動所決定的,對整個金融系統來說,這種需求是外生的,如果正規金融如果無法滿足其需求,必定會轉向農村民間金融。對農村民間金融,首先應澄清它不等于非法金融,盡管現在的各種法律法規對農村民間金融仍采取比較嚴厲的控制,但在民間金融和正規金融各自占據的市場之間,民間金融仍有無比廣闊的空間。尊重農村民間金融的存在,客觀地對待農村民間金融,依法對農村民間金融進行比較合理的引導與監控,可能更加有利于正規金融和農村民間金融之間進行合理的競爭和良性的互動。
農村的基層金融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民營經濟戶和農家,為了調動其積極性,增強其防范風險的能力,對其貸款的利率可隨行就市,讓利率來調節資金的流進與流出,從而使廣大民間融資的需求盡量在正規金融機構得到滿足。
雖然我國目前尚未建立相應的存款保險制度,但實際上一直由政府部門承擔著隱性擔保。例如,在處理非法集資的問題中,政府部門也承擔了存款保險的角色。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逐漸開放,所有制和產權制度日益多元化,再由政府部門來承擔隱性擔保已經不太合適,建立農村民間金融的存款保險制度已迫在眉睫。上線可先在部分的農村地區進行試點,探索性的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從我國現狀來看,建立農村民間金融機構存款保險制度的最基本目的為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能力和對瀕臨破產的農村民間金融的處置能力,從而降低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破產率,以保護公眾信心。
民間金融機構應當積極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充分發揮其中介的職能,創新其金融業務,從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積極地探索開展個人委托貸款業務,為民間借貸的雙方牽線搭橋,銀行可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要求代為發放、監督使用并協助收回貸款,銀行只履行委托業務,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通過銀行的個人委托貸款業務,資金出借方不但風險更小,同時也可以作為個人理財的渠道之一,從而使民間借貸由地下操作變為公開。
中國人民銀行和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應密切關注民間融資的發展動向,這是農村民間金融運作中保證民間金融組織的安全和提高資產質量的內在要求;加強農村民間金融的調控,準確地把握其規模與流向等,及時對民間融資進行調查分析,定期地監測民間借貸的利率,隨時關注民間金融的新動向,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參考,這是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同時,金融監管部門還應加強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的合作,堅決打擊非法民間金融等活動,防止造成嚴重的社會和經濟波動。
[1]陳柳欽.我國農村民間金融規范發展的路徑選擇[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9(6).
[2]李琰,魏翔、李紅霞.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現狀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1).
[3]朱旗揚,張健梅.湖北省農村民間金融的現狀及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5).
[4]寧德斌,王瓊.農村民間金融對農村經濟的作用:基于農戶問卷調查[J].科技決策,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