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生

唐卡是藏傳佛教藝術的主要載體之一,也是最具西藏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藝術之一。在拉薩八廓街上行走,經常會有唐卡店映入眼簾。進得店內,琳瑯滿目、色彩濃烈的唐卡畫,讓人感覺一股濃郁的宗教氣息撲面而來。見旁邊有個少年正在埋頭精心描制唐卡,便說,給你照張像吧。少年擺擺手,意思是不要,只好作罷,但他描制的唐卡卻吸引了我的目光。細致的工筆素描、色彩的濃烈奔放,讓人覺得畫面上的佛像猶如真人,生動活潑,但要表達什么意思卻看不懂。走出唐卡店,與我同行的藏族朋友拉偉對我說,唐卡一般都是圍繞中心人物來構圖創作,然后從上角開始,圍繞中心人物順時針方向來構置與之相關的活動場景和故事。乍看,畫面顯得密集,但知道了它的順序,看起來就不那么費勁了。拉偉說,每張唐卡畫都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情節不受時空、歷史的限制。有的唐卡面積可達上百平方米。
唐卡,作為西藏地域文化和外來文化交融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式,隨著藏傳佛教的發揚光大應運而生。過去,沒有人把唐卡作為一種藝術品來看待,只是把唐卡視作某種神力的承載物。在西藏,唐卡被牧民們視為珍寶,因為在作畫前,要根據畫面內容請對應教派的寺廟喇嘛行“開光”之禮。這樣唐卡就有了宗教的意義,而畫師們一般不在畫上面留名,說是怕凡俗之氣褻瀆了佛像。
五世達賴在《釋加牟尼佛像記·水品寶鏡》一書中,記載了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用自己鼻血繪制西藏第一幅白拉姆女神像的故事。多數學者認為,唐卡緣起應在吐番時期。而唐卡繪制技法,卻與隋唐時期中國畫的游絲描和鐵線描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不僅從內地給西藏帶去農谷作物種子,也帶去了各種中原文化典籍。其中就有唐朝的繪畫技法。然后這些文化就隨著時間慢慢滲透到“唐卡”的創作中。盡管現在唐卡的制作手法與過去不大一樣,但唐卡呈現出來的對神的敬畏,卻一點兒也沒有減少。相反,更加穩固了唐卡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唐卡表現的內容大多是藏族游牧民的歷史風情和藏傳佛教生活,但唐卡上面的圖案,卻經常會出現許多印度佛教早期的標識和吉祥符號。比如“八寶圖”,曾是印度國王加冕獲贈的禮物。但這些符號,卻被畫師們紛紛拿來為我所用,并被賦予新的宗教含義。像勝利幢、獅子座、海螺和雙魚,都是唐卡畫中經常出現的圖案,均被巧妙的藏地化。唐卡中的一些法器、物和植物,更是將印度佛教造像技術嫁接唐卡繪畫的技藝里,使唐卡藝術呈現出了融百家風格、展藏地宗教的特色。既表達了對宗教的虔誠心懷,又使卡藝術的表現形式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藏牧民生活里,金銀首飾是十分重要的裝飾品之一。所以我們在那些金銀粉飾的唐卡畫面中就能感受到他們日常生活的一些細節,對金和銀表現出的追祟。自然,金和銀就成為唐卡創作中不可多得的材料,這樣就出現了我們看到的金唐卡和銀唐卡。如果按材料多少來說,還有用珍珠鏈接起來的珍珠唐卡。因為地域生活的習慣,藏族人民喜愛的紅藍黑綠色彩,也成為唐卡創作的主要色調。在八廓街的卡店里,那些用金銀色線勾勒出來的唐卡,不僅氣勢磅礴,色彩濃烈,而且猶如高原的太陽,刺人眼睛。當藝術一旦和宗教融為一體,它的神性便應運而生。唐卡就成為反映藏牧民游牧生活和日常祟拜的一個縮影。
因為制作工藝和材料不同,唐卡又可分成珍珠唐卡、繪唐卡、繡唐卡、綿唐卡、花唐卡、絲唐卡、刷唐卡。其中珍珠唐卡,最為罕見,也最珍貴。現在西藏乃東昌珠寺里保存著一幅元末明初的珍珠唐卡,長2米,寬1.2米,共用珍珠29209顆,鑲嵌鉆石1顆、寶石2顆、寶石1顆、185顆、珊瑚1997顆,還有黃金15.5克,可算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唐卡了。聽著拉偉的介紹,雖然未能目睹這幅唐卡真容,但能想像它的精美與奢華。在這些唐卡中,最數印刷類唐卡是最便宜的。在八廓街沿街的商鋪上,可以隨處看見印刷唐卡。這樣的唐卡價格從十幾塊錢到四五十塊錢不等,都用套色工藝印刷裝裱,或者先將畫好的圖案做成雕板,印于薄絹和細布上,然后再著色裝裱。一般布繪唐卡、刺繡唐卡、織綿唐卡,都按尺幅大小來算,最便宜也要五六百元,好的,尺幅大的,要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上世紀九十年代,紐約佳士得拍賣了一幅明朝永樂年的大型刺繡唐卡,最后以100萬美元成交。這是唐卡首次以高價拍賣。有專家估算過,唐卡現在正以每年3倍的價格上漲。2006年,一幅反映藏傳佛教大師宗喀巴一生經歷的唐卡,竟以1650萬元成交。這幅唐卡最大特點是由15小幅畫面組成,旁邊還由畫師用金彩書寫的藏文故事,這些故事都圍繞宗喀巴大師的一生際遇來描述,可以說,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宗喀巴大師傳奇的一生。
隨著唐卡收藏熱度的提升,一些贗品也開始充斥著唐卡收藏市場。一些作舊仿冒的唐卡也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這和我們收藏其它古玩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把品相毀壞嚴重的老唐卡的顏料去掉,再在上面作舊施色,年代越久,顏料裂紋就越多越細,如果是行家,會從背面看勾線是不是與畫面完全一致。假如放入高猛酸鉀浸泡仿舊,用手撫摸唐卡,手感一定會覺得僵硬,在顏料底料中能發現白色的作舊痕跡。如果是仿古唐卡配上老的錦緞裝裱,就要考慮對整個唐卡進行畫面布料以及工藝上的全程判斷。看畫面布料粘接是否自然,補繪挖空技術是否完美,畫法風格以及畫面內容是否一致,對畫面的歷史時期有個大概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對唐卡是不是贗品有個很好的把握。
當然,購買唐卡時,最好買那些金粉充當顏料的唐卡,因為金價在不斷上漲,那些金繪唐卡,收藏升值空間也更大。
不過要記住,唐卡收藏,是要講一些規矩的,由下而上地把唐卡卷起來,如果反方向卷之,則意味著你對菩薩和佛、神靈的大不敬。在藏語中,唐卡也被稱作唐嘎,是指在布和綢緞上繪畫的卷軸畫。它不僅有欣賞供奉之功用,還有闡釋天文歷算等實用功能,所以,唐卡被藏族人民一直視為自己民族的“百科全書”。
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更是成為西藏地域文化的代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追祟。尤其是隨著近幾年西藏旅游和藏學的升溫,唐卡收藏前景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