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錢剛

近三千多年以來,有多少英雄血灑在西域這片充滿著蒼涼和悲壯的廣袤大地上,多少個熱血的頭顱埋葬在這片熱土之中,當我們需要對此進行追問或者回憶的時候,其追憶和回憶的本身就是為了強調歷史對于現實的作用,強調在歷史反思的共性構建下找回歷史所落下的時代塵埃。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通過歷史記憶來找回對未來的生成和掌握,從而觸及和放大每一個推動歷史發展的塵埃,使其飛揚起來,重新進入到人們的現實審視視野,把歷史作為過去的全部來認識社會發展的相似性和重復性,考察社會自我判斷下的形態表現。
當我通過提及這個相似性的時候,我依靠的是鞏固自于現實主義文藝形態論;當我們需要從歷史中去縱向的界定其現實視角的時候,我們需要用文字來記載并且來發展對于歷史的價值意識,形成一種值得去意識的基礎。由此,就產生了史,也因此衍生了名人傳記。以這種現代反芻的視角來感覺的和適應時代的現實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找到歷史和現實的對應和相互作用力。高崇炳先生的《古代西域名將傳》的內在即源自于這種對應,而其外延形成的正是他想通過歷史傳播對于現實的關注和發掘所需要產生的某種審視關系,從而反映現實性關懷。這里隱藏著埋在語言下的充滿意識、觀念、理想和價值的附加,但是是否可以產生我們所期待的共振則需要作者的發掘和展現。從這個意義上展開討論,《古代西域名將傳》就是想通過我們的個體性閱讀體悟,使大眾在相同的方向上獲得對現實存在的共性反映和實踐的價值存在和提升。
《古代西域名將傳》寫到的是一個民族共同體衍射到歷史長河里的影子,是在理想化的英雄創造歷史的認同感下對自我英雄情結的膜禮和設包。
作為一本簡傳式的傳記集,《古代西域名將傳》在書寫中取消了對英雄的內在化情感的還原和揣度,而是著重于對于英雄的民族大義的確立,突出表現來自于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國家責任和民族使命的想象,弘揚著一種建構于中國傳統“士”者的“忠孝、榮譽、大節、民族”等諸多精神性承諾的守信和道德感確認,試圖在當下崇高性消解的語境下喚回高揚道德崇高感和精英價值觀。
另外,拓展群體英雄主義道德感下的歷史外延,高崇炳先生更樂意于在憑借傳統的道德觀傳述中建立起的對犬儒化現實的擊打,以文學建構著革命化的策略來反抗對于偷生、安于現狀的精神弱化/失卻理想者群體的批判。這種純粹地精神化斗爭通過以史喻今的手法,肯定個體化英雄的道德追求向社會的漠視群體的宣戰,是透過歷史的血液來驚醒現實的麻木和沉默。深入地呼喊對于個體英雄情結的建立。但是在現實場景里這種建立并不是在強調革命的英雄行為或者是虛擬干大事、立偉業的創舉,而是在肯定一種立足于自我現實的社會熱情,使人們從精神的麻木中蘇醒過來,不再沉湎在沉默中失去自我,面對著英雄的站立尋求個體英雄氣質的社會性培養和表現,最終完成對生活的執著和人生的積極熱愛,面向社會構建起博愛、寬容、勇于犧牲和責任承擔的精神的價值宣揚。
英雄情緒的反復滲透和漫延,在高崇炳這里突出的顯現出一個作家對犬儒主義的有力批判。通過英雄人物個性鮮明頑強的戰斗,使飽含著被賦予具有強烈自我犧牲意識的道德觀下的英雄形象貫穿在文章中,尋找歷史情境批判下現代社會中個體英雄情結的缺失和時代精神的匱乏原因,不停地拒絕著對于大眾媚俗的迎合。從歷史人物的英雄化過程中形象地完成對于民族精神的救贖。而這種救贖本身也是在強調作者個人的英雄情結存在,在于完成他以個我下的本我完成時代精神改寫和闡釋的信念。因此由上述三個方面構成的英雄情結的潛入價值確立,不僅使《古代西域名將傳》完成了現下對于英雄精神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在于完整地支撐一種富于社會的正能量的釋放和擴散。
《古代西域名將傳》從西漢寫到了清末,寫出了衛青、霍去病、哥舒翰、耶律德光、速不臺、彭澤、林則徐、左宗棠等一百多個馳騁在歷史空間里的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和社會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追求所需要體現出的是作者借助于歷史的平衡來闡釋作者所要表達和強調的愛國情操。具體的來講,高崇炳先生試圖通過對歷史人物的顯形足跡的獨特性表現來反復抽取其中的歷史感下文以載道功能和個人體驗中的緣情價值。首先,作者以歷史的中心化為坐標來思考歷史對于國家統一和愛國主義本質的具體化形象性借捎,在面對著惡劣而又復雜的歷史糾結和地緣解說中,用大量的歷史依據來重釋國家統一對于民族群體愛國操守的中心化命題的深入穿越,以幾千年來的精神秉持形成對當下言之有效的愛國操守傳統新的有效性和運用,用不同時代的歷史形象構建面對當下的現實愛國主義操守的確認和不可動搖性,從而強調愛國主義在創作中的主體性永恒和現代性尊重。
持續的個人情感表達的書寫重復,使《古代西域名將傳》蘊中的緣情更濃的是進入了作者自身所需要表現出來的對于國家團結穩定的一種發掘啟諭和內在肯定。從個人角度出發的緣情的愛國主義操守是在以“歷史感染”作為一種手段,通過歷史人物個人現實面對國家這個命題時做出的選擇結果強調完成了現實情節下個體所需要面對的愛國主義價值呈現。這樣的敘事性選擇通過歷史人物的個人情感流動來表現作者對愛國主義的深刻發展和認識表達。高崇炳的書寫更多的是以遠距離的時空性觀察來堅持個體之間存在的對于愛國操守的相似性結構,以廣泛的歷史基礎來謳歌愛國主義的傳統意義。從現代背景的文化表征意義上講是在通過個人現實經驗與歷史回饋的群體性歷史價值的高度去確立愛國主義的理想化模式,將傳記中的個體性歸結,這里堅持的除了經驗,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泛濫的文化思潮中更具有一種與身俱來的屬于社會化下個人追求的歷史責任感和道德感。作為一種群體經驗,是通過歷史來證明和實現愛國主義情結的延續和流動。面向民間性的愛國主義布道,這不僅是對于愛國主義的時代指向性的強化,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證明國家統一對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是在徹底清除一些打著愛國主義幌子,行國家分裂企圖之實的歷史的演義的垃圾,在社會價值言說上有更強烈的全局把握指向。
《古代西域名將傳》對于現實而言是一種穿越性記憶,在情感選擇中,歷史與現實間存在一種非平衡狀態,書寫歷史的作用就是通過這種不平衡需要來找到歷史與現實之間的中心契合和選擇對應,在相互為參照物下推動現實的發展。在歷史階段與現實的此及在未來的承續關系之間,歷史被越界充任現實實現和預言未來的工具,必將被不停地附諸于多種依附的價值表達。高崇炳先生在《古代西域名將傳》中完成了英雄情結關照和愛國主義繼承等書寫之外,最主要就是期望通過這種價值依附所產生的啟迪力量來表達一種和諧的民族關系和存在的必要性和現實。《古代西域名將傳》中各個民族英雄的對于國家統一所做出的積極努力揭示著其貫穿始終的民族團結和諧的積極主題。這個主題在作者筆下是以民族的共同化發展為基點展開的民族文化認識作為參與民族關系的理解性標尺。在高崇炳先生的筆下,不同民族英雄所創造和書寫的民族團結融合的是作為對時間長河觀照的工具來使用的,其文本中一再強調的戰爭所推動的民族的相互理解與包容是對當下民族關系的一種詮釋和期待,是面向新世紀文化環境下對于民族關系的認識和命題的思考。
高崇炳先生想借助于對歷史的敘述中敘述的民族融合,國家共建來強調對中華民族族群的確立言說。在高崇炳先生看來,《古代西域名將傳》中各個歷史人物對于民族共同感的體驗來源于對與中華民族族群的共同認可。將要肯定的是中國歷史環境下的各民族的和諧到未來的時空里的中華民族族群的共同感追尋和確立。在此思維的支點下,中華民族的各民族就可以在“各個民族的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獨立發展民族文化,并最終走向可以被歷史融合的中華民族族群的共同力量顯現,呈現出一種超越了個體民族顛覆的獨立的民族精神的共同化命題。
雖然《古代西域名將傳》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內容,我們可以從《古代西域名將傳》中可以讀出許多的東西,但是由于高崇炳先生的寫作選擇,迫使《古代西域名將傳》僅限于一種白描式的事件敘述,沒有對英雄的內心世界進行闡釋,形成有效的審美展現,只著重于人物的外在活動中的身份存在,沒有更多的人物情感浸潤和精神解讀,導致人物形象不夠豐滿,缺乏立體感,從而與我們的閱讀視角發生了一些疏離,影響了文本在社會中的傳播力和價值滲入性,使我們無法獲得更加有效的想象來豐富人物的更廣闊的外延意義。其次,《古代西域名將傳》著重于客觀的記敘,沒有與文本所承載的歷史環境進行更加深入的契合,在一定程度上講無法反映出其強烈的意圖和文本引領性,展現出更強的審美活動,促成多種審美具體的生成和嫁接,融通世界的現實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從而在歷史的觀照中親近現實,反映現實,達到對現實的區別和認知,更加貼近讀者的心理期待和閱讀選擇,這將是高崇炳先生在以后的修訂中所需要把握和注意的。
當然,傳記在文學的本質中,更傾向于事實的忠實反映,是反映當時場景下的歷史選擇對于后世的借鑒作用,具有多個方面的統一性的價值肯否意義的。盡管存在著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但是綜合歷史承擔中的審美表達傾向,我們無法否認《古代西域名將傳》為我們所提供的對歷史感的認知性邏輯體驗,這種體驗使《古代西域名將傳》文本呈現的現實功能性選擇意義的指向中遠遠大于其文學性價值的確立。《古代西域名將傳》在疏離了文學的趣味意義后,更加直接地進入了對社會現實和歷史記憶的平衡,生成了多種態勢的解讀可能。這也使《古代西域名將傳》能夠以一種白描式的個人為點,時空為線的鏈接方式,構成了一部嚴謹的民族團結發展的歷史簡史。使讀者透過英雄形象,完成內心對于歷史的強力和價值判斷,以強烈的歷史選擇性,使整部作品激蕩著中華文明價值判定和愛國主義訴求,具有強烈的未來追認可指向。
從這一點上講,《古代西域名將傳》含有的英雄情結、國家意識、革命結構都呈現出一種傳統的普適價值和情愫滲入,遺留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意義被反復探求時,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那些發源于歷史的光芒如塵埃正飄蕩在我們的周圍,正在照耀著我們所面對和選擇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