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陜西省漢中市405醫院,陜西 漢中 723312)
剖宮產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是妊娠達到28周以上在麻醉情況下切開產婦的腹壁和子宮壁,從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然后將子宮壁和腹壁各層組織縫合的一種手術[1]。但是隨著剖宮產的增多,對母嬰的不利影響也明顯增加。所以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和時機,降低剖宮產率對提高產科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所有住院分娩孕產婦1175人,行剖宮產術570例,年齡19~43歲,其孕周、文化程度、孕產次數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剖宮產術病例根據病歷記錄進行回顧性統計,計算剖宮產率并分析剖宮產的手術指征,剖宮產指征均以第一指征進行統計。
剖宮產率和剖宮產手術指征分別詳見表1和表2。

表1 剖宮產率比較

表2 剖宮產手術指征
我院剖宮產率呈上升趨勢,以胎兒宮內窘迫、產程異常、瘢痕子宮、社會因素為指征的剖宮產趨勢明顯增高,分析剖宮產率上升原因有:①監測手段提高:由于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B超、胎心監護儀等儀器的普及使用,可隨時了解胎兒宮內的安危狀態,如胎兒窘迫、羊水過少、臍帶繞頸等,使醫生能及早發現分娩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及早選擇剖宮產。②麻醉及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剖宮產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③人為因素:不論初產婦、經產婦對剖宮產的安全性過分依賴,而很少關注剖宮產并發癥帶來的危害。臀位、雙胎、妊娠高血壓疾病不是剖宮產的絕對指征。但其分娩方式基本由剖宮產取代,尤以近三年為甚。④孕婦分娩知識不足:孕婦對陰道分娩缺乏信心,知識相對不足。⑤孕婦方面因素:高齡初產婦增多,肥胖孕婦和巨大兒的增多,還有“珍貴兒”、“試管嬰兒”等,為確保嬰兒安全,選擇了相對安全穩妥的剖宮產。⑥醫務人員因素:產婦及家屬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增強,而法律相對滯后,醫生權利在得不到有效保護的情況下,為避免醫療糾紛,產科醫師故意放寬手術指征。特別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實施舉證倒置使醫生對孕產婦及家屬的要求采取了縱容或妥協的態度。筆者認為降低剖宮產率應該做到:①呼吁社會,提倡自然分娩。加強孕期檢查和產前健康宣教,搞好圍生期保健,提高孕婦自我保健能力,早期預防并治療產科并發癥。②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對難產、胎兒宮內窘迫的診斷要準確,有剖宮產史者可以陰道試產的應在嚴密的監護下,做好手術、輸血準備的同時鼓勵陰道試產[2]。③提高服務質量,改變服務模式。提倡“人性化”“家庭化”分娩模式,提倡導樂陪伴分娩[3],產程過程中積極給予心理安慰及健康指導,減少產婦恐懼、焦慮、緊張等消極心理對產程的不良影響[4]。④提高產科質量,加強醫務人員責任心,嚴密監測產程,努力提高產科醫生處理產程異常、頭位難產的水平,熟練掌握陰道助產技術,正確實施胎吸助娩,從而降低剖宮產率。⑤宣傳陰道分娩的好處和剖宮產手術的近期、遠期并發癥及對母嬰的影響,轉變他們對剖宮產的錯誤認識,讓孕產婦和家屬“知情”選擇。與產婦及家屬做好交流溝通工作,因社會因素而要求剖宮產者盡量解釋和說服。⑥為產科醫生創造安全的醫療條件。目前產科醫療糾紛和訴訟增加,產科醫務工作者從業壓力加大,正在成為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最后也呼吁廣大產婦及家屬理解產科醫生的工作壓力,給醫生創造良好的行醫環境,讓醫生能以科學的態度選擇分娩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愛母行動口號就是“減少干預、回歸自然”。因此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通過醫患雙方、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剖宮產率回歸合理水平,讓生育真正回歸自然。
[1]孫文華,胡成俠,尚仁香.我院剖宮產率上升原因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7.
[2]張小勤.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177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57.
[3]陳 哲,朱曉微,等.導樂陪伴對分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56
[4]范麗娟.孕產婦試產失敗的原因分析與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