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霞 胡紹強/文
(第一作者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第二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金融大街支行)
物流銀行業務從狹義角度講,是以市場暢銷、價格波動幅度小、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且符合質押品要求的物流產品質押為授信條件, 運用較強實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將銀行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有機結合, 向公司客戶提供集融資、結算等多項銀行服務于一體的銀行綜合服務業務。從廣義的角度講,物流企業資金運營及銀行為其提供的金融服務都可稱為物流銀行。
物流銀行在國外早已出現,而國內的外資銀行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同類業務服務已比較完善,主要服務于外資企業。國內誠通集團旗下的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是較早從事物流金融的企業。2004年8月以來,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為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在廣州、北京、杭州、南京等全國10個城市試點推廣“物流銀行”,開展以存貨質押為主的物流金融業務,以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
物流銀行增進了金融業與物流業的聯系,加速了物流與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融合,有利于促進現代金融業和現代物流業的共贏。
典型的物流銀行服務有代客結算、倉單質押和保兌倉三種業務模式,銀行通過拓展流動資產貸款業務,減少存貸差產生的費用,增加貸款的利息收入。作為一種金融服務新產品,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價值,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提高銀行貸款的資產質量,解決突破中小企業的融資障礙等作用和優勢,但也面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風險和管理方面。
一是核心企業信用風險。銀行必須實時掌握和了解核心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當核心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時,核心企業可能變相隱瞞交易各方的經營信息,甚至出現有計劃的串謀融資,利用其強勢地位要求并組織上下游合作方向商業銀行取得融資授信,再用于體外循環,致使銀行面臨巨大的惡意信貸風險。
二是上下游企業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風險。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不存在,出現偽造貿易合同或融資對應的應收賬款的存在性、合法性出現問題,質押物權屬、質量有瑕疵,或者買賣雙方虛構交易惡意套取銀行資金等情況,銀行在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盲目給予借款人授信,就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因此需要對上下游的結算系統進行全封閉管理,信貸資金采取受托支付的手段,避免因惡意串通騙貸的行為發生。
三是物流監管方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物流監管方會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損害銀行利益的行為,或者由于自身經營不當、不盡責等致使銀行質物損失。因此,可以引入物流監管責任保險,加強對物流人員的監管及崗位輪換。
四是業務操作風險。目前操作風險是當前業界普遍認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需要防范的風險之一。尤其是營銷人員在接觸供應鏈金融項目時,會通過自償性的交易結構設計及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通過專業化的操作環節流程安排,以及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引入等方式,構筑了獨立于企業信用風險的第一還款來源。但這無疑對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規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造成了信用風險向操作風險的位移。因此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操作要求的執行力度將直接關系到第一還款來源的效力,進而決定信用風險能否被有效屏蔽。
五是抵質押資產滅失及處置風險。抵質押資產作為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對應貸款的第一還款源,其資產狀況直接影響到銀行信貸回收的成本和企業的償還意愿。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抵質押資產主要分為兩類:應收賬款類和存貨融資類。應收賬款類的風險主要在于應收賬款交易對手信用狀況、應收賬款的賬齡、應收賬款退款的可能性等。存貨類融資的主要風險在于質物是否缺失、質物價格是否波動較大、質物質量是否容易變異,以及質物是否易于變現等。
美國“UPS”堪稱物流金融的典范。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由創始人吉姆·卡塞于1907年8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成立。經過百年來的不斷發展,UPS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包裹快遞公司和專業化運輸及物流服務的全球頂尖供應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UPS的發展動向在業界備受矚目,主要原因是獨具匠心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鏈解決方案是一個流線型組織,能夠提供貨物配送、全球貨運、金融服務、郵件包裹服務和業務拓展咨詢等一攬子服務方案,從而真正實現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三流合一”。在該方案的形成過程中,金融物流模式的引入堪稱典范。就目前發展情況看,UPS和其他國際型物流公司( 如馬士基)的第一位利潤來源均為物流金融服務。
在發展過程中,美國UPS公司通過一系列的兼并重組后,形成四大支柱公司,分別是:UPS包裹快遞公司,負責傳統的UPS業務;UPS物流公司,主要提供供應鏈和電子商務;UPS資本公司,負責內部和外部金融服務;UPS零售,負責監管所有UPS擁有和運作的零售實體。
美國UPS在物流金融方面的成功,給中國企業在物流金融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
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為例,雙方在品牌、渠道、技術、文化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合作基礎,為打造新的物流銀行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與其他銀行相比,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具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優勢,具有通達順暢的網絡優勢,目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形成覆蓋全國城鄉最大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還有功能先進的技術優勢,郵儲銀行公司業務系統已分別與匯兌、儲蓄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其零售網絡在匯劃資金、資金歸集、發放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同樣,中郵速遞物流公司無論在業務規模、網絡能力、技術層次、還是在服務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都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是國內最大的快遞物流服務運營商。
僅有強強聯合是不夠的,如果銀企之間沒有共同的合作基礎、共贏的合作模式,物流銀行也難以開展。以郵政儲蓄銀行與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為例,二者同為中國郵政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雙方有共同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戰略共同由集團公司總部設立,合作內容和戰略目標更容易達成共識,同時也有助于風險控制。
全球最大的50家銀行中90%以上開展了供應鏈融資業務,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供應鏈金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F在,部分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業紛紛擠入該市場,試圖分一杯羹。郵儲銀行具備資金和網點優勢,速遞物流企業有多年從事物流業務的經驗,兩者的結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郵儲銀行和郵政速遞物流供應鏈金融開展情況,筆者設想,雙方可以從郵政集團總部組成聯合團隊,在銀行產品與物流信息方面進行充分整合,同時引入保險、第三方交易平臺等,使雙方真正能夠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業務、資金、信息無縫連接。具體為: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首先雙方開發出一套共享信息平臺,郵儲銀行與郵政速遞物流將雙方的客戶進行梳理分類,對于有物流與金融需求的客戶,將客戶的詳細信息進行登記。如:客戶的賬戶信息、商品信息、倉儲物流信息、信用信息、授信信息等,使雙方在營銷過程中避免重復,形成快速有效的營銷機制。
二是建立供應鏈金融的資金池業務。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年業務規模180多億元,可為社會各界客戶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門到門速遞物流服務。在供應鏈融資過程中,郵政速遞物流公司作為標準的物流企業,必然扮演著貨物運輸、倉儲和監管的角色。由郵儲銀行針對貿易企業、郵政速遞物流及銀行的賬戶結算、授信共同組建資金池,從而使資金在封閉的池中進行循環。
郵儲銀行與速遞物流自2011年開辦供應鏈融資業務以來,雙方已經在許多項目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如汽車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一些大宗商品的供應鏈融資業務,但總體規模依然較小。原因在于:
一是銀行方面。主要是產品單一,從業人員風險排查、安全防范、作業處理、業務操作、市場拓展、目標控制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離現代化商業銀行的基本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急需增補人員和強化培訓以加強人力資源儲備。
二是速遞物流方面。目前郵政基層單位發展物流,還只是利用原有富余運能、調整郵運班次、擠占郵運車輛來開展的,也就是常說的“直遞業務”,這和社會公司搞運輸沒有什么兩樣。而國際速遞物流公司除了提供速遞服務外,都不約而同地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成為集快遞、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于一身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三是信息不能完全共享,效率低下。目前雙方的客戶信息不能共享,尤其是對物流有金融需求的和對金融有物流的信息尚不能有效地結合,往往出現重復營銷,或者在客戶有需求的時候,由于雙方各自需要出方案、預約時間談判、再落實到各級達成共識,期間需要的時間往往使客戶失去耐心,從而失去業務合作的機會。
相比于傳統的商業銀行授信業務,供應鏈金融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銀行對授信企業的信用評級不再強調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規模、固定資產價值、財務指標和擔保方式,轉而強調企業的單筆貿易真實背景和供應鏈主導企業的實力和信用水平。換言之,銀行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二是銀行圍繞貿易本身進行操作程序設置和尋求還款保證,因而該授信業務具有封閉性、自償性和連續性特征。因此,以此為基礎的授信業務也可以反復進行。對提供融資監管方的物流企業而言,在獲得一定的監管收入的同時也強化了供應鏈上各成員對物流監管企業的依賴。
物流產業資本對金融資本的需求并不是對大型金融機構的需求,而是對能夠服務于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貿易的中小企業對金融的需求。郵儲銀行與速遞物流的結合真正能夠使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是服務中小企業的典范。與此同時,由于銀行控制了客戶的結算,物流控制了貨物,使客戶能夠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貿易往來,有效避免客戶將資金挪用,從而形成經營的風險。在同一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也能夠繼續跟蹤,并對上下游客戶進行貿易鏈的融資,所以,銀行的結算資金不僅能夠充當交換的支付功能,而且還賦予資本運動的含義,使這種資本運動緊密服務于業務鏈的運動。
從國內幾家成熟的開展供應鏈金融的銀行來看,供應鏈金融其實是將產業上下游的相關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提供融資服務。這種模式能夠解決供應鏈上相關的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使它們快速成長,同時,供應鏈參與各方大協同的趨勢也能有效降低相關金融服務的風險。截至2011年6月末,深圳發展銀行貿易融資授信余額達到2169億元,較年初增長24%,不良率0.19%,較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如果能夠在供應鏈金融中再引入保險、第三方資產流轉的平臺,將會使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時進行處理,從而保證了銀行資金的安全,更加有利于業務的發展。
郵政集團擁有百年品牌優勢,郵儲銀行具備資金和網點優勢,速遞物流企業有多年從事物流業務的經驗。通過信息共享平臺與資金池,通過保險、第三方資產流轉平臺,可以真正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優勢組合,使郵儲銀行成為特色的企業物流銀行,速遞物流成為特色的企業金融物流。通過這種結合,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為首都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1] 張敏,朱永德. 論“物流銀行”在我國的發展[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
[2] 曹靜.論我國專業物流金融公司的建立:UPS的啟示[J].上海金融,2005,6.
[3] 甘海源,聶鴻飛,張丞.關于我國“物流銀行”發展的思考[J].河北金融, 2006,3.
[4] 孫美和,錢緣.物流銀行——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J].物流科技, 2007,4.
[5] 文勝,何磊.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UPS的物流金融模式[J].物流技術,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