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頻
(廣東省惠州市技師學院,廣東 惠州 516003)
服裝數字化最先在美國產生,其次發展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目前,我國的服裝業數字技術CAD應用普及率在15%左右,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正朝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
數字化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技術,將文字、圖形、色彩或關系等各種信息以數字的形式輸入計算機中,進行計算后,再以另外的形式輸出的技術。服裝數字化技術,就是用計算機對服裝設計等進行處理,進行虛擬測驗的技術。數字化服裝企業的信息技術包括ERP(服裝工藝信息系統)、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程編制)、FMS(柔性縫制加工系統)、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等等。
服裝數字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三維測量成像技術、三維模擬二維對應技術、平面圖形處理技術、圖案色彩分解組合技術、工業數據管理技術等等。
三維測量成像技術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數字化技術,是“集光學、智能識別、曲面重組、立體顯示于一體”的尖端技術之一。在服裝行業的應用之一即是三維人體測量。以美國TC2三維人體測量儀為例。該系統由4組傳感器,即4個光源和4個攝像頭(頭、腳前后各一組)組成,其掃描原理主要是三角測量法,即“光源、人體和攝像頭成三角形位置,通過成像中光柵的上下位移計算出同一截面內點的前后距離”。在測量過程中,光柵的移動和變化形成了不同影像,從而得到較為精準的人體尺寸。此外,該技術的應用還有英國Cyberware全身掃描機、德國TechMath人體掃描儀等。
三維模擬二維對應技術發展也比較快,它“可以得到三維衣片,并且通過可展曲面進行復雜衣片的二次展開形成平面衣片”,但還存在一些技術難點尚未突破,實際應用性不強。目前三維服裝模擬與二維對應技術開始得到應用,如TPC(HK)Limited公司研發的軟件系統。該系統以參數的人體模型為基礎,“通過服裝結構線的三維模型與二維樣片的對應關系”(如圖1),實現了三維服裝和二維衣片的對應,大大降低了從三維衣片直接展開成為二維衣片的技術難度,從而使三維設計形成實際生產的二維衣片成為可能。

圖1 三維人體結構線與二維衣片結構線的對應
平面圖形處理技術(主要是服裝CAD技術)是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之一,它是以三維人體測量為基礎(國際上常用的三維人體測量技術一般是通過光敏設備捕捉投射到人體表面的光在人體上所形成的圖像,取得一系列的真實人體數據,如圖2),然后利用電腦繪圖技術,將測量到的數據轉換為虛擬模型,自動生成紙樣(如圖3)。其大致流程為三維人體掃描——根據人體進行款式設計——自動生成紙樣——細部處理(縫份、貼邊等)——放碼、排料——生產。
服裝企業的數字化應從信息一設計一結構一加工一營銷各部分著手,分別實現其數字化,相互連接,從而實現21世紀傳統服裝企業成為數字化技術企業。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電腦在各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傳統的手工制衣因此受到沖擊。要跟上時代潮流,服裝行業也要逐步實現數字化。
由上述服裝數字化特征可以看出,未來服裝工程以數字化為發展趨勢:款式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等都將實現數字化。而三維測量和電腦試衣的應用,服裝CAD的智能化和參數化,,CAPP、CAM與整個模塊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的網絡化等,都使服裝工程流程發生改變(如圖4所示)。
我國的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依靠勞動力提高競爭優勢,因此數字化的普及,實現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化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而且,目前我國服裝行業數字化、信息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數字化進程。要實現服裝工程數字化,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國家方面:盡管現階段國家大力倡導數字化的普及,但是在具體工作中并未切實有效的執行,相關工作,如勞動力的轉移、技術引進還無法給出實質性的措施,導致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企業方面:企業領導對數字化和信息化認識不清,部分服裝廠的領導者受教育水平不高,對此缺乏足夠認識,而大多數領導者則滿足現狀,不愿投入過多資金引進技術和設備,導致資金不足,整體計算機運用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滯后,也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與技術;工作人員方面:傳統的服裝技術人員對自身經驗技術過于信任,對新技術有抵觸心理,不愿接受新技術的培訓與應用。這些都導致了服裝行業的數字化進程緩慢。
要實現服裝工業的數字化,就必須認清這些問題,加強數字化的教育和普及。國家應盡快制定完善的“服裝工程數字化”政策及相關措施,解決由數字化引發的其他社會問題,并且加強高校及企業的數字化教育,培養專業人才;企業也應盡快轉變發展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應用數字化技術,引進具有先進技術的人才,定期舉辦培訓以提高其專業素質;轉變工作人員的思想,將傳統員工轉變為具備信息化技術能力的新興員工,將傳統制衣經驗同數字化技術結合起來,從而提高競爭力。
數字化是由國外開發研究而形成,在我國的出生年齡較短,因此技術研究不足,專業人才缺乏。這也是制約我國數字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CAD為例:首先服裝CAD軟件雖然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其本身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對于晚裝的出樣等一些復雜的紙樣,需要不停的修改,所以運用出樣系統并不方便。這就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開發研究,進一步實現CAD軟件的智能化。
其次,由于CAD等軟件自身存在缺陷,加之設備昂貴、維護費用高等原因,開發商對軟件的開發熱情不高。這就需要國家和企業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刺激開發商加強新型數字化軟件的開發與更新。

圖4 數字化服裝發展趨勢
最后,服裝工業數字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所以其數字軟件應結合服裝設計的特點進行研發。目前,由于軟件開發商缺乏服裝企業經營與管理經驗,在研發時過于注重產品本身,而對于服裝設計關注較少,缺乏一些專業化功能的設計,如領面與領里、掛面與衣身等樣板的智能化處理等,不利于數字化的深入發展。而服裝企業也因缺少運用信息管理系統所必備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與之相匹配的基礎管理規范和標準,在兩者之間造成了盲區。因此在產品的開發與更新中,應加強開發商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主動配合,使開發商對用戶真正所需解決問題的深入了解,并將之融入到軟件產品當中,同時加強技術人員的信息化培訓,減少各自的盲區,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服裝工程數字化。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增強產品競爭力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服裝工業的數字化技術不僅能夠省去反復制作樣衣的繁瑣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率,更能推動服裝產業的科技化、智能化,跟隨時代潮流,從而加速服裝產業的發展進程。服裝數字化也因此受到服裝企業和高職服裝院校的關注而不斷深入提高。目前階段,我國應繼續深入服裝企業的數字化發展,積極倡導數字化,研發數字化軟件,實現服裝數字軟件專業化。
[1]王鳳麗.數字化服裝的發展趨勢[J].國際紡織導報,2004(04).
[2]李旭.服裝數字化技術基本特征分析[J].紡織學報,2005(05).
[3]閔悅.淺談服裝工程中的數字化[J].南昌高專學報,2007(03).
[4]高飛寅.服裝數字化模式初探[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