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樊融杰/圖|本刊記者 孟杰
一家89%的收入與93%的盈利均來自海外的央企,從2009-2012年,年復合增長高達147%。
作為2012年唯一成功將IPO價格定在指導價區間接近頂端的上市融資企業,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MEC)在登陸香港交易所當日,募股公開發售部分就獲得了57.88倍的認購,一躍成為全年的新股“超購王”。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多國政府已經沒有辦法通過發展基礎設施拉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以工程承包為主業的CMEC在上市之時卻意外地受到了市場熱捧。上市當日,開盤價就到6.08港元,比原定的發行價5.4港元高出了17%。
開盤沒多久其股價便達到7.49港元之后,然而在此之后就再未創造新高,反而一路下跌,至今年7月中旬股價最低達3.42港元,至11月5日又攀升到了5.74港元。
“現在我們公司的股價被大大低估。”在接受《英才》專訪時,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01829.HK)董事長孫柏和總經理張淳均對《英才》記者表示。
身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的核心子公司,CMEC成立于1978年,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工程承包為核心業務,以貿易、研發及國際服務為主的工貿結合、技貿結合的大型國際化綜合性企業。
對CMEC來說,僅在2010-2012年,其89%的收入與93%的盈利均來自海外。“作為央企,許多人都會自然把我們的股價和國內的政治晴雨表聯系到一起。實際上我們絕大部分經營業務都在國外,在國內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張淳表示。
港股投資者對CMEC的擔心還不僅僅停留在其央企的背景。
要進行大型工程承包不但需要和當地政府有著密切的聯系,更要在當地獲得長久支持。因此,國外局部地區的政治動蕩所給港股投資者帶來的心理影響已經成為了CMEC高層需要重視的問題。
多年的全球工程承包經驗,為CMEC上市之前就在行業內積累了特有的優勢:善于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因為沒有相關制造廠與施工單位,可以根據利潤與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業務范圍,形成了“輕資產、高回報”的獨特業務模式;同時,擁有150多個海外的銷路渠道,也使其能獲得足夠的項目資源。
最受市場關注的還是CMEC領先的商務模式。為了保證收款的安全性,CMEC使用為收款投保險到工程流程上進行設置等多種方式,降低自己的收款風險。不僅保證了公司的現金流,同時因為除去了截留資金,CMEC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毛利率。
基于這些優勢,僅從2009—2012年四年的時間中CMEC的凈利潤就從6.1億人民幣猛增為19.28億,年復合增長高達147%。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開拓新市場的難度日益增大,過去那種“做完工程便去開發下一個市場”的策略逐漸被CMEC所拋棄。取而代之是利用過去發展所形成的優勢,開始在已經開拓的市場中實行區域化、本地化經營。
單純從電力能源行業進行的國際承包工程所產生的收入總額而言,2011年CMEC在全球國際承包商中排名第六。能夠在世界工程外包的行業中占據著一席之地,CMEC所取得的業績與國機集團的整體戰略密不可分。從2008年,國機集團進行戰略調整,從“一體兩翼”(以工程承包為主體,以科技研發、國內外貿易為兩翼)向“三大主業”(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轉型。
2012年國機集團經營收入達2133.8億元,其中CMEC的營收為212億,約占集團營收的10%。而這個比例在2011與2010年時也均超過了10%。
但是,隨著在國際上業務越做越大,CMEC原有的一些弊端逐漸暴露出來。
“在H股上市,企業必須按照國際市場的規則來調整和修正自己。”孫柏對《英才》記者表示,“現在有港交所、投資者來關注你,從外力上強迫來規范你,逼著我們必須對公司自己內部的運行機制,進行調整與改革,這其中也包括管理人的思想觀念”。
進一步邁向國際化的同時,CMEC更提升了原有的融資優勢。
“在沒有真正進入資本市場之前,公司的所有融資渠道,基本上靠國家的政治性貸款。”張淳對《英才》記者表示“現在CMEC已經有能力從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了”。
CMEC在去年12月上市之后便募集了38億港元。現在CMEC公司掌握著雄厚資金,為未來的發展做足了準備。
“我們要充分利用公司的上市平臺,通過在股市上采取增發等各種途徑,募集更多的資金,保證公司的資本運作的資金優勢。”孫柏表示。
雖然CMEC選擇通過香港資本市場來進一步使自己走向國際化,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前景不明朗,國內工程承包業務也成為了其近一兩年關注的重點。
“國內涉及到國計民生基礎設施的項目,特別是能源、環保以及更為廣泛的農村、城市建設這些項目將會有很多。”孫柏表示,“我們不想失去國內基礎建設這個機會”。
今年10月3日,摩根士丹利給出評價,認為預計CMEC可實現甚至超出全年指引。預測其2013-2015年盈利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
“現在我簽約的項目大約有200多億美元”張淳對《英才》記者表示“未來每年20%的復合增長率應該是有保障的”。張淳的自信不僅來自于手上已簽的項目,還來自于未來在非洲和東南亞的細化投資,以及在歐洲與南美掌握的項目信息。
除了以上傳統業務地區以外,CMEC也開始將目光放在前蘇聯地區。蘇聯解體之后,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的電站需要修建,而電站工程承包項目也正是CMEC所最為擅長的。這確保了CMEC有更多的國際項目,并且此類項目可以以歐洲產業價格為基礎,保證其可以獲得合適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