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娜
芭蕾藝術起源于意大利,興盛與法國。并先后在俄羅斯,美國發展起來。它是在民眾自編自演,自然純樸,露天野外的民間舞蹈基礎之上,又經過宮廷職業舞蹈家的提煉加工之后形成的表演性、規范性很強的舞蹈藝術。芭蕾藝術已然成為世界性的藝術,許多國家都有著自己國家民族特色的芭蕾舞。盡管各地的芭蕾舞都在走著自己獨特的道路,有著別具一格的特色。但經過幾百年的歷史見證與發展,芭蕾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科學的一系列動作規范以及審美特點。
體型特征:芭蕾對人的體型,氣質具有塑造功能。我們可以把他們歸納為開繃直立弧長這六個字。
“開”——是指腿的外開性,也就是要把腿從大腿根處向外轉開到最大限度。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學特征,也是人們從人體構造出發逐步研究出來的科學成果。人的腿向外轉開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間活動范圍,能做出在正常情況下根本做不出來的許多動作。芭蕾中有五個腳的基本位置,它們都是以開為前提的。任何姿態均要求雙腿從跨關節向外打開,以擴大動作空間范圍,使動作姿態更為優雅;
“繃”——是指要繃腳,最好使腳面能凸出來,以增加腳形的美和腳的表現力。同時繃腳的練習能增加腳腕關節的力量和靈活性。比如在最基礎的跳躍動作Saute中兩只腳在離開地面時都要繃得非常緊,非常尖,使整條腿的線條顯得非常漂亮,非常流暢。;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撐腿)和伸出的腿(動力腿)要伸直。基本站立和甩腿都要求保持筆直、穩定、有力,使舞姿更為伸延、舒展。換句話說是把兩條腿的肌肉拉長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見的舞姿——第一阿拉貝斯克為例,右腿支撐腿要盡量向外轉開,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盡量向外轉開,伸直。從而展現給觀眾舒展、長線條、完美的視覺造型;
“立”——是指身體要直立、挺拔,并把身體重心準確地放在兩條腿或一條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員收腹、挺胸,絕對不能撅臀部或駝背。演員身體形態或身體重心的不正確都會影響各種舞蹈動作和技巧的準確完成。直立挺拔向上,身體姿態要挺拔舒展,講究形態美;
“弧”——手臂要呈弧形,手型應呈柔和的弧形。手臂不僅對舞蹈動作產生了協調作用、平衡作用和穩定性作用,同時也幫助舞蹈技巧更好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就像Alaseconde Pirouette在轉的同時手臂保持規范的七位不僅能使整體舞姿更加優美,更能給舞者轉圈的動力讓,他們更好的把握好重心。
“長”——演員的腿以及身體線條要修長。無論是腳背、腿、手以及整個身體所呈現給觀眾的線條都是向上挺拔向遠拉長,給人一種無限延伸的感覺。
技巧:芭蕾技巧包括各種跳躍、旋轉等等。在所有跳躍、旋轉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優美的身體基本形態,給觀眾展示輕盈優美的形態。
足尖技巧:芭蕾舞演員的足尖技巧的使用,是芭蕾舞區別與其他舞蹈的顯著特點,它突出了演員修長的雙腿和輕盈感,而且增加了技巧和表現力,使芭蕾成為最生動、最典雅高尚,最優美的藝術。
旋轉、跳躍以及雙人舞:芭蕾的技巧在舞蹈中被公認為是難度最高、最難練的技巧。主要技巧包括旋轉、跳躍、雙人舞技巧等。旋轉:一只腳為軸,另一只腳在膝蓋處或腳踝處,外旋或內旋。評判其動作質量,不僅看轉圈的數量,還要看旋轉速度和節奏以及結束動作是否平穩、利落、漂亮。跳躍:分小跳、中跳、大跳等,最感人的跳躍是不僅跳得高、落得穩和穩,還要把握好音樂節奏,手臂、頭以及臉部表情協調一致。雙人舞:分為地面和空中兩方面的技巧動作。其美感不是為了表現男演員的力氣,而是突出女主角在空中的輕盈飄逸。雙方通過輕松自如的默契配合,表現雙方情感的交流。
由于芭蕾審美特點中的開、繃、直、立以及技巧動作的完成需要通過長期規范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才能熟練的掌握以及完成。所以在芭蕾基訓教學中我們更應該要強調注重對于規范性的要求。規范在芭蕾基訓教學中也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首先,規范的芭蕾基訓教學能幫助舞者塑造優美的姿態和高雅的風度氣質。芭蕾是屬于視覺藝術,所以人們在欣賞芭蕾舞蹈的同時,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表演者的風度氣質,形體姿態。所以優美的體態與高雅的氣質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演出的效果。舞者經過長時間規范的芭蕾基礎的訓練使自己所展現的舞姿更有線條感,更加優美。同時也能掌握正確的身體垂直的重心與直立的感覺,使舞者在做動作過程中更加平衡和穩定,使舞蹈演員的形體挺拔、舞姿舒展。為今后更高難度的旋轉,跳躍等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規范的芭蕾基訓教學能增強舞蹈演員的肌肉素質能力以及控制力,從而避免或減少舞者的傷病。芭蕾基訓的教學是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階段都會根據不同情況對于舞者各種能力進行科學的訓練。就拿芭蕾中的“Battment tendu”來說,這個動作可以說是伴隨芭蕾舞者舞蹈生涯一生的動作。這個動作是芭蕾中最基礎的動作之一,它看似簡單但要做好是相當困難的。只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規范,并在長期訓練中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達到正確的訓練目的,為其他把桿、中間、跳躍等更大幅度的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規范的芭蕾基訓教學還能避免或減少舞者的傷病。就拿芭蕾中的大跳Grand jete來說,不正確的方法很有可能導致舞者在落地的時候對膝蓋和腳掌造成一定的傷害。這就需要在平時訓練中規范舞者的方法,起跳時較多地運用從腳跟到腳掌、腳趾的推力,使雙腳先后或同時離開地面形成騰空動作。落地時均以腳尖先著地,然后是腳掌,最后是腳跟,用腳趾、腳掌和腿部Plie的力量緩釋身體的重力,使落地穩定且能保持動作連貫。同時注意落地下蹲時腳尖、膝蓋打開從而緩解膝蓋承受的沖擊力避免對膝蓋的損傷。
芭蕾舞基訓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從剛開始的地面訓練到扶把訓練、把下訓練、跳躍訓練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系統地科學地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訓練。我們從單一的動作開始,然后逐步過渡到幾個簡單動作組合的訓練。再進一步,則用各種連接動作把一些舞姿和有一定難度的技巧串聯起來,形成一段段的組合。在芭蕾基訓教學中,每一個組合都是分步驟反復練習,通過老師重復不斷地要求與糾正,使學生能有意識地去完成動作要求。所以學生在各個學習過程中應該明確各個階段的訓練目的和要求,規范好自己的基本形態、手腳的位置、舞姿的重心等方面的要求。初級階段通過地面練習和簡單的扶把和把下訓練,糾正好自己的基本舞姿和形成規格的手位和腳位,尋找肌肉外開的延伸的意識。為后階段更復雜的舞姿以及一些技巧動作和中大跳打下良好的基礎。到了中專中高班程度的時候,在掌握了初級階段要求的前提下會漸漸地加入一些更復雜的舞姿像Arabespue、Ecarte等等,同時會開始加入一些技巧動作以及中大跳的訓練。在這階段學生不能僅僅將注意力完全都集中在技巧的難度上,而忽視了規格的要求。就好比我們在做Tour en lair的時候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高度上,而容易忽略了空轉之前腳底下規格的位置、空轉過程中舞姿是否優美、空轉結束后落下的舞姿方向和腳底的位置。所以在這一階段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于規范的注重,為日后變奏、劇目表演和鍛煉動作的表現力奠定基礎。而到了大學的階段,學生基本都已經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專業系統的訓練了,具備了一定的肌肉能力也基本掌握了不少技巧動作。所以在這一階段更多的是在老師的開導和啟發下去領悟動作的表現力,從而去彌補自己的缺點,展示自己的長處,使動作更有生命力。但動作的表現力也都是建立在規范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學生不能放松對于規格的重視而更加應該有意識地盡力去做到規范。只有把規格加上動作的表現力結合起來才能體現芭蕾舞的精髓。
由此可見,無論是處在芭蕾學習的什么階段,規范是必須始終強調的。其實芭蕾中有很多要求都是一脈相承的,這一點從Battement tendu就能很有力的體現。Battement tendu是芭蕾舞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說在芭蕾舞中絕大多數動作都離不開它。瓦岡諾娃曾說過:“發現這個動作是如此英明,看來它的首創者深刻的了解到腳的韌帶的構造和功能的實質。”這個動作除了能增強腳腕的能力,為迎接更復雜更強烈的動作做好準備之外,還能使人學習如何通過轉開的支撐腿讓人的身體正確地、穩定地站立在地板上,同時,讓另一條腿能夠輕松地、富于表現力地去做動作。Battement tendu在擦地時上身軀干要保持正和直立,重心在支撐腿上。動力腿走最遠的路線,兩腿始終保持伸直與外開。向外擦地時經過全腳、半腳掌,在最遠處用力向外繃腳背,腳尖不要離地。就好比刨木頭的感覺。收回時經過半腳掌、腳跟著地,然后全腳收回規格的位置。Battement tendu看似簡單,但是要練好這個動作是很不容易。有人說過:“通過一個Battement tendu就能看出一個人學得怎么樣。”只有經過長期的規范其要求、反復的訓練,以后才能做出更好的運用到Adagio和Grand battement jete等動作中,也為Allegro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就必須從把上Plie開始就時時注重規范,并且貫徹到其他每個動作之上。
還有許多細節方面的規范我們也比較容易忽略,作為學生來說我覺得以下兩方面的規范我們注視的程度還不夠。首先是對于頭的規范,由于在基訓課堂上一般都設有鏡子讓同學能看到自己的舞姿,這只是在糾正動作時候用以輔助用的。但作為學生往往會覺得頭對于整體舞姿的影響不是很大,所以時不時就會不自覺地去看鏡子里自己的舞姿。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頭亂看的壞習慣,破壞了舞姿的同時還會對重心造成影響。其次我們對于旋轉技巧啟動時和結束后的腳底位置與舞姿常常也不太重視,尤其是旋轉結束后的落地舞姿。其實一個好的旋轉技巧的完成應該是包括從啟動到落地結束的每個過程。學生往往過多地注重圈怎么轉的多,認為結束的舞姿并不重要。事實上一個干干凈凈,規格舞姿的三圈比轉了五六圈,但不注重舞姿隨隨便便落地的圈更加值得肯定。作為學生容易忽略有些動作細節的規范,其實規范好基礎動作和細節可以說是芭蕾訓練中最應該注重的環節之一。
總而言之,芭蕾是一門規范的藝術,它的一切發展都是建立在規范、嚴謹、科學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只有以長期規范、科學的訓練作為基礎,加上各種表演的訓練以及一些舞臺的經驗等各種因素綜合起來,才能培養出更優秀全面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