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李波
地方電臺如何走出直播誤區
□李晶李波
直播是廣播吸引聽眾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一些地方臺錯誤地認為,直播就是“救世主”,只要是直播就能產生轟動效應,實現搶占市場份額、擺脫生存和發展困境的目的,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也要上直播節目。一段時間后,不但沒有產生大的效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大批聽眾棄廣播而去。這里固然有許多客觀因素,但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們走進了直播的誤區。
直播具有現場感強、時效性強、參與性強等特點,縮短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實現了主持人與受眾的雙向交流。然而,地方臺直播節目創新乏力,漸漸形成了千臺一腔的固定模式,即主持人講完了開場白后開始播放廣告,廣告與廣告之間穿插歌曲,之后是主持人與聽眾閑侃或有獎競猜,最后安排幾首歌曲,讓聽眾熱線點播。人們形象地把該模式稱之為“三段式”,直播成了“廣告+有獎競猜+點歌”。
聽眾聽廣播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新的信息、新的啟迪,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情趣,直播節目的品位與收聽率有直接內在的聯系。一檔直播節目文化含量大、思想內涵深刻、情趣高雅,聽眾就喜歡聽、愛聽。反之,節目“內容淺、水份多”,聽眾就不買你的賬,以致失去聽眾。要提高直播節目品味,就必須提高策劃人員、節目主持人的素質。主持人思想內涵、文化底蘊決定著節目的品位。就目前地方電臺來看,主持人也是策劃人員,他們集采編播、主持于一身,可謂肩負重擔,沒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文化底蘊難以勝任。
一些地方臺盲目搶上直播后,誤認為導播就是熱線電話員、話務員,于是把臺內閑雜人員臨時拉來當導播。由于導播的素質低、把關不嚴,熱線電話失控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直播節目要重視導播的作用,提高導播人員的素質。那么,導播的職責和作用有哪些?
一、導播是現場編輯。直播節目的突出特點是現場直播與熱線電話參與的有機結合。一檔編輯好的節目在按原播出計劃進行播發的過程中,導播要隨時接聽聽眾打來的熱線電話,接受現場記者發來的報道,分辨信息的真偽和重要程度,對熱線電話、現場報道、突發新聞進行編輯分類。如果遇到重要信息,導播要及時與主持人取得聯系,打破原來編排計劃,及時巧妙地安排,保證直播節目順利、完整、有序進行。
二、導播是直播節目的把關者。參與直播節目的聽眾由于素質參差不齊,難免會遇到敏感的話題或拿熱線電話開玩笑談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甚至有悖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因此,導播要注意監聽,發現問題時當機立斷,切斷電話,避免出現不應有的話外音造成不良影響。
三、導播是組織協調者。不同類型的節目有不同的主題。直播節目在進行過程中,參與者都想發表自己的見解,但參與者對先談什么后談什么,如何切入主題不太了解。導播在接聽電話時就要事先了解參與者談話、討論的內容,告訴參與者如何運用精煉、規范、文明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并根據節目討論需要安排播出次序。同時,導播根據參與者電話中提出的問題,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直播節目的出現,實際上是播出形式改革的一種具體表現。廣播形式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廣播內容的改革更為關鍵。如果沒有抓住聽眾關心的、與時代同步的話題,光憑熱熱鬧鬧的形式,其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其實,提高聽眾參與性、擴大受眾面,未必只有直播。
模擬直播是在錄播基礎上,吸收直播的優點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形式。它是由主持人模仿直播狀態,經錄音加工制作后,再以直播形式傳遞給聽眾。模擬直播可以將整個欄目內容都用模擬直播方式進行錄制播出,也可以先行將部分內容分組錄制,再有機組合排列播出。事實上,模擬直播是對傳統錄播方式的改進,能彌補直播中存在的缺陷。模擬直播可以減少差錯率,保證節目播出質量,也可以豐富節目內涵,提高節目品位。模擬直播可以在主題確定后,反復推敲仔細琢磨節目的內涵,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還可以促進編播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多年的實踐證明,直播的優點是使聽眾猶如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正在發生的事情,從而產生現場感、參與感、新鮮感。而直播又是一個特殊的傳播方式,即“一次性合成播出”,它受主持人的思維、應變能力以及對技術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不容易升華主題,播出的節目“水分大”“有雜音”。如果不分輕重緩急,一律直播,容易失去直播的特點。而錄播可以精益求精,保證播音質量,避免差錯,力求完美,少出次品。錄播也具有參與性的特點,比如:來信點播點評、來信尋醫問藥、商品導購、有獎競猜、現場采訪。如果單純強調直播重要或是錄播重要都是不正確的,關鍵是擺正直播與錄播的關系,根據實際,確定直播、錄播節目的比例。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廣播節目內容與播出形式的完美統一。
白山市渾江區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通化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