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 佳
多元化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與路徑
□ 曾 佳
一、依托于技術進步與節目多樣化發展趨勢的電視媒體。當下,電視已經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在工作之余消遣娛樂的主要媒介載體,其快速發展趨勢主要集中體現在多樣化的節目類型與不斷進步的技術載體上。
就電視節目類型樣式來說,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受眾審美多樣化需求,電視節目已經從最初的劇情類、新聞類和散文類的簡單劃分發展到了多種多樣的劃分模式。以真人秀、競賽或劇情為載體的綜藝類節目發展得尤為迅速,而單就同一種類的節目來說,其演化方式也多種多樣,并開始依托于其他媒體探尋更市場化的生存走向。例如,依托于網絡進行播出的電視作品,PPS就是依靠其客戶端同電視劇發行進行合作,主打長篇電視劇的網絡播出權。
二、具有特定受眾群體的廣播發展趨勢。廣播雖然受眾范圍不如電視廣泛,但仍然有它特有的發展空間。廣播特有的以“聽”為本的性質和某些特定的受眾群體是廣播發展的最直接動力。
與電視不同,廣播的接受器官是聽覺,它可以將人類的視覺從某種程度上解放出來,以便在聽廣播的同時,繼續專注日常生活及工作,于是諸如司機等特定的人群就成為廣播媒體的最大受眾群。同時,也隨即產生了交通廣播、音樂廣播等相應的類型廣播。為了獲得更廣泛的受眾,并取得相應的市場收益,廣播也正試圖同電視結合,熱播的電視劇集往往能夠以廣播劇的身份現于廣播,產生單純的“音頻版本”,同時以MP3等音頻格式見于網絡下載客戶端。
三、網絡媒體的多渠道、多樣化發展。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12月,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30%以上,超過85%以上的網民實現了在家庭中享受私人網絡。①網絡以其多樣化的內容、多渠道的發展路徑成為當下發展最為迅速的媒體。
單就網絡自身的特性來看,媒介資源的多樣化以及共享性使其獲得了較為靈活的發展空間,而在共享信息之后進行的實時交流與反饋,又使網絡的發展逾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障礙。正因為具備這些優勢,網絡成為電視與廣播共同尋求合作發展的對象,依托于網絡載體進行播放的視頻與音頻,是網絡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
四、電視、廣播同網絡媒體融合的現狀及趨勢所在。為了迎接并應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國內各個大型電視機構及廣播開始進入同網絡媒體融合的復合媒體時代。單就電視領域來說,中央電視臺和上海文廣集團最先涉入網絡音頻及視頻領域。
僅僅幾年時間,各大廣播電視媒體就都紛紛向網絡領域進軍。2001年,新華社與中國電信合作推出自己的網絡電視平臺;2004年,央視網絡開通“中央電視臺網絡電視”,中央電視臺相當一部分節目可以實現網絡資源共享。
地方衛視以湖南衛視新平臺“金鷹網”為首,在網絡同電視結合的同時,努力試圖發掘其市場地位,不斷探尋贏利點,使網絡與電視形成“湖南衛視——金鷹網——芒果網絡電視”的層級發展階梯。
廣播電臺資源進入網絡領域則稍晚于電視。2005年2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成立網絡電臺,以豐富的內容資源形成了一個以中央電臺為中心力量,全國各地方電臺為輔助力量的發散分布式格局,共達到9套節目、270多個重點欄目在線點播服務,網站音頻數據總量達到了2TB。
一、綜合性的媒體功能優勢。走向融合發展的電視、廣播與網絡,最集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者整合以后的優勢功能實現上。
電視利用自身已經形成規模與范式的發展脈絡,為網絡和廣播提供了自身廣泛的受眾群體及相應的節目樣式。而廣播則可以在音樂資源、交通信息以及傳統說書類節目中為網絡提供另一部分可利用的媒體內容。網絡因其自身所特有的綜合性、跨時空性媒體優勢,能夠較為完整地整合起電視及廣播的節目內容,并利用實時反饋的特性對一部分節目資源進行迅速的市場分析及盈利點定位。
二、三種媒體互動發展中的促進作用。一旦實現較為全面的媒體融合,電視、廣播、網絡三種媒體之間的關系就形成了一個發展中的良性互動趨勢。
如果存在一個較好的媒體資源,電視、廣播和網絡三者可以同時享用,客觀上促進了媒體資源的廣泛傳播,但如何利用三者自身的優勢來占有更豐富的媒體資源,也是三大媒體平臺時刻需要關注的問題。這就從另一個角度促使了三者之間的相互借鑒、學習以促進彼此間影響,在良性互動中,增加自身的成長空間。
三、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新媒體形式誕生。伴隨著電視、廣播以及網絡媒體的融合發展,結合三者優勢的新媒體力量應運而生,媒介發展進入了一個從形式到技術都不斷迅猛進步的嶄新時代。②新型的媒介形式主要包括移動多媒體廣播、數字高清電視以及手機媒體等。
數字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于廣播電視領域,而廣播電視領域所欠缺的互動性以及移動性也伴隨著手機媒介終端的誕生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新興的媒體形式正是廣播、電視以及網絡媒體融合發展的先進產物,媒體的功能從簡單的娛樂、信息傳播開始向服務業擴展,③這是媒介融合后對于受眾最直接的優勢顯現所在。
一、媒體內容的激烈競爭。盡管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資源共享,但這種共享資源的開放模式也使得媒體之間形成了彼此的競爭關系。一旦某一優秀的媒體資源在其中一大媒體中實現了首輪傳播,第二次傳播的力度及范圍就很有可能被削弱,其直接結果就是收益的下降。例如,電視劇資源一旦在網絡平臺登錄,收視率會呈現出下降趨勢,網絡平臺的不限時段和容量的隨意性播出是造成其在電視中收視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管理模式及體制的重新制定。在媒體實現全面融合發展的同時,傳統的管理模式及管理體制就出現了諸多不適應性,尤其對于網絡。從現有的法規來說,網絡同廣播、電視媒體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對資源的任意占用將使其他媒體面臨版權保護的尷尬局面。因此,制定新的媒體管理模式也是電視、廣播與網絡融合發展所面臨的一大問題所在。
三、媒體內容的重復使用致使藝術精品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對同一內容的過度開發使用,并在見到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迅速炮制雷同形式作品,是文化藝術市場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大典型現象。例如某一題材的敘事性作品,在電視劇率先火爆之后,網絡就以其迅速的傳播優勢對它進行二度傳播,廣播也隨之將其錄制成音頻作品。同一時期內,同一內容的作品遍布各大媒體,形成媒體資源的改編完全沒有新意、過度重復使用的局面。與此同時,雷同作品再度被如法炮制,于是造成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藝術精品出現短缺現象。
由此可見,在媒體資源及媒體形式不斷融合發展的今天,視頻內容及音頻內容成為各大媒體進行資源共享及互動的主要力量。借助新型媒介的傳播優勢,媒體內容實現了互換流通,傳播效果達到了最大化,媒體資源也得到了充分的整合、開發以及利用。
注釋:①參見CNNIC在京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②[美]蘇珊·泰勒·伊斯特曼等著,劉 微譯:《廣播、電視和網絡宣傳與營銷》,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
③童建華:《融合網絡下的手機電視交互》,《中國新通信》,2009(3)。
江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