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
論曲藝表演
■康康
面對曲藝日趨邊緣化的現實,曲藝表演藝術家須在曲藝表演上狠下功夫才能挽救曲藝日漸頹敗的事實,與時俱進的曲藝表演應成曲藝傳承利器。
曲藝 說唱 表演 與時俱進
曲藝作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南腔北調,說學逗唱”,顧名思義,曲藝表演即是民間口頭文學和說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而成的一種表演藝術形式。曲藝之于當代,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需當繼承與發展。
(一)曲藝表演說唱兼備的藝術特質
曲藝植根于說唱且發揚于說唱,曲藝表演的重點在于訴諸人們的聽覺享受,在又說又唱中嬉笑怒罵表演開去。曲藝表演要求語言性和音樂性兼備來敘述故事發展的脈絡,這一特點也使得曲藝表演既統一又富于變化。統一性在于曲藝表演無論是以說為主的相聲、評話,以唱為主的京韻大鼓、揚州清曲亦或是又說又唱的二人轉、云南揚琴等都存在“說白”、“念白”穿插其中無縫對接唱詞,且無論說詞還是唱詞都生動活潑、易于上口。富于變化。曲藝中說與唱的結合是說說唱唱、說中有唱、又說又唱的交叉運用,既有規則又有變化。
(二)曲藝演員表演的審美特質
曲藝表演需使觀眾產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美感,活靈活現地表演,這就對曲藝演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其一,曲藝演員需要對自己表演的曲藝作品進行分析,自編自導自演,如何安排劇情發展、如何安排語言鋪排、如何安排氣氛渲染等都需曲藝演員根據觀眾需求進行編排。其次,曲藝演員需具備說功、唱功及惟妙惟肖的模仿功力,因為曲藝中經常需要演員“一人多角”,跳進跳出,變換自如。通過分飾各類角色完成對故事的講述。在同一劇目中,曲藝演員時而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出現,又時而以劇目講述者的身份出現,時而扮演無惡不作的大奸人,又時而成了人人稱頌的善心人。角色的轉換之快讓觀眾知曉故事發展情節的同時也通過曲藝演員的表演充分領略曲藝的美感。最后,曲藝表演不拘場景,所處之地即為舞臺,表演信手拈來,通過說唱調動觀眾的形象思維,使觀眾展開想象,頭腦中形成故事發展的情境。
(一)曲藝的落寞
近年來,曲藝逐漸淡出觀眾視線,影視劇、話劇等占據著主流位置。究其原因,一是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文化部門官員甚至自身都搞不清楚曲藝與影視劇的差別,將二者混為一談。二是曲藝創作者抱殘守缺,思想頑固。曲藝發展到現代已經融入了許多現代的元素,而許多老藝術家卻將傳統的曲藝概念奉為金科玉律貫徹執行,不接受時代與觀眾需求的變化。三,曲藝表演舞臺簡陋,道具簡單,演員也只有寥寥一二人,達不到現代人對舞美、對現場氣氛的要求,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在此種情境之下,曲藝漸趨于落寞。
(二)與時俱進的曲藝表演應成曲藝傳承利器
曲藝經過幾百年來各代藝術家的傳承發展到今天實屬中華民族應發揚光大的瑰寶。面對曲藝漸趨邊緣化的現狀,曲藝表演藝術家須在曲藝表演上狠下功夫才能挽救曲藝日漸頹敗的現實。首先,曲藝表演的說唱詞老腔老調老面孔原汁原味的表演能得到觀眾認可的畢竟少之又少,作為導演,應時刻關注觀眾需求的變化來創新創作思維,要融入為觀眾喜聞樂見的、為現代觀眾審美所接受的元素進行曲藝的創作和表演,如相聲的“包袱”就不宜老舊得拋出去即冷場;要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作品的新、美、深,告別簡單敘事,爭取創作出文化含量高的作品。
其次,曲藝表演的舞美也應與時俱進。過去一塊驚堂木走天下的狀況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人的審美要求?,F代曲藝舞臺設計也可以精心設計,根據曲藝劇目故事發展情境變化舞臺效果或者配合大屏幕、燈光等營造不同舞臺氛圍。大型相聲劇《明春曲》就利用了電影銀幕和LED現代設備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中篇蘇州彈詞《雷雨》就運用了與故事內容相吻合的舞臺背景和擺設,另外全本打上了字幕,讓觀眾一目了然。
再次,曲藝表演形式也可與其他藝術表演形式相結合。如東北二人轉可以融入舞蹈成分,說唱中進行舞蹈更能吸引觀眾眼球。春晚新推出的賈玲、白凱南組合表演的相聲就加入了很多肢體動作與傳統的相聲有所區別,更易為觀眾所接受。揚州彈詞開篇《揚州小巷》也運用舞蹈演員伴舞,來增加這種地方藝術的美感。
最后,曲藝表演的唱詞、說詞等經典段落可以通過新媒體如手機、pad等進行傳播,朗朗上口的段子的傳播也能帶動曲藝的繼承??傊嚤硌莸呐c時俱進應成為曲藝傳承的利器。
曲藝作為最具中國民間特色的表演形式,在中國文藝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它不僅為后期的影視劇創作提供了素材,更影響了中國人審美情趣及精神氣質的形成。曲藝表演藝人對于曲藝的演繹,口耳相傳也好,文字記載也好,都對曲藝發展到今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曲藝要發展就需要創新,要貼近當代。但曲藝表演,在當今融入現代觀眾審美的創作中,亦不該迷失自己的特質。
1、季紅莉.《論曲藝表演中說與唱的結合》.《藝術教育》.
2、百度百科——戲曲.
3、鞏偉.《論河南墜子的創新與嬗變》.鄭州大學學報.第37卷第6期.2004年11月.
4、人民網.《曲藝創新勢在必行》.人民日報.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