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萍
營造舞蹈的意境美
■姜國萍
舞蹈以人體富有韻律感的動作來反映美的生活內容,是具有代表性的動態造型藝術。觀眾通過對舞蹈形式的審美感知,來想象或創造一個觸動心靈的理想時空,這就是所謂的“意境”,只有為舞蹈作品營造出“動情”的意境美,才能讓觀眾從直覺審美上升為情感審美,從而對舞蹈作品的審美追求產生共鳴。
舞蹈美感是人們在對舞蹈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的審美過程中,產生了賞心悅目的精神滿足后,所引起的愉悅和歡樂的一種心理狀態。舞蹈美感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種主觀反應,它也是舞蹈美作用于社會生活和影響人們的情感與思想——精神世界的中介。一個舞蹈作品若不能引起人們的美感,就不會被人們所喜愛;不論其反映的生活是多么的正確,也不能產生感染人的藝術魅力,不可能達到作者所預期的客觀效果。
舞蹈和一切表演藝術一樣,其主要的審美特征就是直覺性。也就是說,它們的藝術形象是直接為觀眾所感知的。如我們觀賞一個舞蹈作品時,它的人物造型、動作姿態以及流動的畫面,隨著音樂的旋律,一下子就形成一種舞蹈形象的表象感知,一般不必經過理性的思考和邏輯的判斷,就可以使我們得到審美的感受。這種舞蹈直覺性,表現為一種不假思索的審美判斷,這種直覺的審美判斷建立在他過去舞蹈審美經驗上,是舞蹈審美的初級階段。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意象中呈現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意境分虛實,意境分虛實,虛實相生是意境創造的結構特征。實境是指生動、逼真表現出來的景、形、境,即“如在目前”的“象”。虛境是指由實境引發的想象的空間,乃“象外之象”和“象外之旨”,其意蘊虛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領悟,不能直陳。虛境是賣境的升華、它體現著賣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居子靈魂和統帥的地位。但再好的虛境也必須落實到實境的具體表現上,“真境逼而神境生”,虛境要通過實境來創造。意境創造是情、景結合的藝術,“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情與景會,景與情合”,意境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見景和情景交融中創造的。借用王夫之的話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舞蹈藝術也是如此。意境是創作主體和欣賞主體共同創造的多層次、整體的、動態的意象,是編導得于心、觀者會于意的產物。藝術主體的創造是意境創造的基礎和前提,欣賞主體在接受中的再創造,是意境創造的復現、衍生和深化。意境的整體性象征具有朦朧性、模糊性。創作主體的個性,創作的時代性和欣賞主體的個性、欣賞的時代性之間的差異,形成同一藝術意境在創造和再創造的時代、歷史背景中的意蘊的變異性。同一藝術意境可以生發出多種不同的闡釋,從而構成意境的多義性。意境美的創造是有抱負的舞蹈藝術勞動者刻意的審美追求。真正優秀的舞蹈作品必須是用生動傳神的舞蹈語言、雋永深邃的意境有機融合成的一個完美整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舞蹈作品才能傳世不朽。
舞蹈意境美的創造不僅講究動作、結構安排的對稱、均衡,注重場面的豐富變化與和諧統一;還要借助服飾、道具、燈光和象征性的舞美設計,特別是音樂的烘托和渲染,形成多層次的美感效應,從而產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感染力,綜合體現多方面的舞蹈意境美。
舞蹈藝術在本質上是一種抒情性的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它不僅表現形態,也表現情感,觀者感情的升華必須建立在對意境美的認同上。一些優秀舞蹈作品,普遍突出的特點就是它們既能使觀眾產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又能造成強烈的情感共鳴,有著較深刻的思想內涵意蘊。欣賞這類舞蹈,一般大多從悅目悅耳進入悅心悅意,再達到悅志悅神;從感性的意會進入到理性的領悟,從而產生意味無窮的審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