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波
淺談少兒舞蹈的編排與創作
■鞠波
和成人舞蹈比起來,少兒舞蹈更講究趣味性,在編排與創作中講究簡明易懂。因此,少兒舞蹈的創作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少兒舞蹈編排與創作中的一些感受。
一
在創作少兒舞蹈時,題材一經確定,結構便是創作的基礎,從選用什么音樂,音樂的感覺是怎么樣的,采用什么表現手法,舞蹈的語匯怎么創新,等等,都是結構一個舞蹈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個好的結構是舞蹈成功與否的關鍵之處。在舞蹈創作的前期構思階段,邏輯思維與想象占據主導地位,它只能在你的腦海里一遍遍地去排練,讓自己大概對自己的舞蹈有個初步的模型。所以還可以認為結構其實就是能夠統一形式和內容的框架,是舞蹈編導體現創作和創作理念的一個完整的骨架。
一個少兒舞蹈大約都在五分鐘左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把人物、情節、環境、內容、中心主題表達完整,就要在結構上合理的運用,哪里該重點寫哪里要輕輕描。我從一名舞蹈演員轉做一名少兒舞蹈編導,也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漸漸的把握一點創作的手法。一個作品光有舞蹈語匯和變化多樣的隊形是不夠的,那只是一味的在展現你外在的情緒。我曾經創作了一個舞蹈《夏天》,就是表現一群孩子在夏天跟蝴蝶嬉戲玩耍的情趣性舞蹈,因為我當時就考慮到動作要好看隊形變化要豐富,舞臺上要熱鬧,忽視了內容結構上的把握,整個舞蹈一直在快節奏上進行,觀眾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滿臺在忙些什么,演員跳得氣喘吁吁。真叫吃力不討好啊!經過這次的失敗,我對舞蹈編排慢慢有了新的體會,在我后來的作品中我首先做到的是把握結構的合理性,每個段落的變化銜接的合理性,情節發展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再加強舞蹈語匯的創新和隊形變化的創新。這樣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才能成功。
二
結構是一個舞蹈的骨架,有了一個好的模塊,好的基礎,我們只要豐富它,充實它就是一個好的創作胚子。我們在創作中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創作過程,一種是先找到一段很有感覺的音樂,然后隨著音樂的展開起伏而下意識地編出一堆動作,再回頭看看它大概表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再相對合理地安排一些情節上去。取一個比較寬泛的名字就成為一個舞蹈。另一種是先選一個文學腳本,有一個思想框架,根據這個框架去創作一些動作語匯,再找一個合適的音樂去表現它。
我上面說到的舞蹈《夏天》就是我選用了第一種創作手段。是我聽了陳美的一首小提琴音樂感覺特別有動感,就想把它用起來,加上我編排的一些舞蹈動作自我感覺很熱情。又根據音樂加些內容和情節。這就是我先找到一段很有感覺得音樂,然后隨著音樂的展開起伏而下意識的編出一堆動作。結果是失敗。再后來創作的舞蹈《新靴子》,《快樂節拍》,《篤篤紅河邊》,還有我最新創作的運動題材的舞蹈作品《瞬間精彩》都是在有了一個大概的具體的結構。如我要表現什么內容,用什么形式來表現,舞蹈情節的發展順序是什么,音樂的風格是什么樣的等等,再去創作音樂或選擇音樂的?!端查g精彩》是為2014南京青年奧運動會,創作的一個運動題材的舞蹈,怎么去表現運動,起初讓我想了很久,在我觀看了很多體育比賽之后,我決定選取運動中有特點的精彩瞬間去展現運動的精神,表現形式上采用了ABA的形式也就是快慢快的結構。第一段選取三個比較有特點的運動瞬間來表現運動的更快更高更強,第二段慢板是表現同學間的互助友愛,第三段回到高潮來表現運動不斷超越自我的運動精神。有了結構的指引,我就開始選擇跟我舞蹈結構相吻合的音樂,這真是一個辛苦的工作,在聽了無數的音樂后我終于找到和我舞蹈內容情節較吻合的音樂作品。把一切基礎工作做好后再開始排練。在排練中也有些小問題,但是按照我最初的結構一點點地梳理下去,也很快就完成了。這就是有一個大概的思想框架,根據這個框架去創作一些動作語匯,再找一個合適的音樂去表現它。因為有了結構的指引和規定才使我能夠理清思路,順應內容情節,一步步發展下去進行編排的。一個完整的作品不光要劇情合理,段落與段落之間銜接也要合理規范,不能生搬硬套,把毫不相連的事物連接在一起。當然作品的成功與否是取決于觀眾的喜愛,如何用你的真實情感去打動觀眾,首先就要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去觀看自己的作品。只有把你創作出來的思想讓觀眾的感知產生共鳴,才能讓作品成為你和觀眾之間的心靈的橋梁。
一個好的舞蹈是在不斷地打磨調整中完成的,但是結構是一個好作品的前期規劃藍圖,就如大廈的設計圖紙。沒有一個大概的構思和框架就匆匆動手編舞,到頭來不是補不堪補的漏洞,就是七拼八湊的組合,缺乏統一的格調。藝術創作是需要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也需要一點耐心和恒心的,還要能靜得下心來。創作的過程是艱辛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才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