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平
脂肪肝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性肝病[1]。近來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脂肪肝患病率正逐年升高,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一種疾病,因而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為了解寧波市農村老年農民脂肪肝與年齡、性別的關系,現將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健康體檢人群中4526名肝臟彩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分層整體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寧波市江北區24個行政村(八字、白米灣、半浦、北門、東門、東鎮、公有、龔馮、觀莊、國慶、洪陳等)女50歲以上和男60歲以上農民作為研究對象,共4526例。其中男1327例,女3199例,男女比例0.415:1,男性平均年齡66.59歲,女性平均年齡62.27歲。
1.2 調查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血尿酸及上腹部彩超。調查人員由慈城鎮醫院醫護人員組成。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統一填表要求,常規空腹,檢查均采用PHILIPS HD7XE型彩超,探頭頻率3.5 mHz,指定人員操作,統一操作步驟。
1.3 診斷標準 脂肪肝超聲診斷標準:①肝區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強于腎臟和脾臟),遠場回聲逐漸衰減。②肝內膽管結構顯示不清。③肝臟輕至中度腫大,邊緣角園鈍。④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提示肝內彩色血流信號減少或不易顯示,但肝內血管走向正常。⑤肝右葉包膜及橫膈回聲顯示不清或不完整。具備上訴第①項及第②~⑤項中1項以上者診斷為脂肪肝[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4.0進行分析,計算各組率、構成比、標準差等。
2.1 脂肪肝人群分布特征:將本組調查人群按每增加10歲分為一個年齡段,男性3個年齡亞組(60~、70~、80~);女性分4個年齡亞組(50~、60~、70~、80~)。農村老年男性脂肪肝檢出率與年齡的關系見表1,農村老年女性脂肪肝檢出率與年齡的關系見表2,男性脂肪肝患病率11.61%,女性患病率24.26%,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97,P<0.005)。男性各年齡組患病率變化:各年齡段脂肪肝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趨勢分析,χ2=10.144、P<0.005),女性各年齡組患病率變化:各年齡段脂肪肝患病率未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或增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趨勢分析,χ2=0.01、P >0.05)。
2.2 脂肪肝危險因素分析:性別是農村老年人危險因素,其相對風險比(OR)=2.920,年齡的相對風險比(OR)=0.989,顯示年齡不是農村老年人危險因素,農村老年人脂肪肝危險因素分析見表3,其確切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1 男性農村老年人脂肪肝檢出率與年齡的關系

表2 女性農村老年人脂肪肝檢出率與年齡的關系

表3 農村老年人脂肪肝危險因素分析
脂肪肝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肝細胞合成三酰甘油(TG)及分泌低密度脂蛋白(VLDL)之間的不平衡是形成脂肪肝主要原因[3]。實驗證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單純性脂肪肝中肝細胞脂肪酸的氧化比正常肝細胞加強[4]。近年研究發現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進展為肝硬化,其中30%~40%患者死于肝相關性疾病,部分發生亞急性肝衰竭和肝細胞肝癌。脂肪肝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近來年,不少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脂肪肝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趨勢。吳敏等[5]調查南京地區8 202人,發現脂肪肝發生率從1998年的8.99%逐步上升至2002年的12.3%。本文針對寧波市農村地區農民調查顯示,3 340名中老年農民健康體檢者中,脂肪肝患病率為20.66%,其中男性11.35%,女性24.82%,女性患病率高于北京21.7%[6],男性患病率低于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17.29%[7]。本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χ2=91.97,P<0.005),男性脂肪肝患病率11.61%,女性患病率24.26%,男性各年齡段脂肪肝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趨勢分析,χ2=10.144、P<0.005),女性各年齡段脂肪肝患病率未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或增加(趨勢分析,χ2=0.01、P>0.05)。脂肪肝危險因素分析:性別是農村老年人危險因素,其相對風險比(OR)=2.920,年齡的相對風險比(OR)=0.989,顯示年齡不是農村老年人危險因素,這可能與寧波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經濟較發達,農村農民生活和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飲酒、脂肪攝入過多,無科學的膳食結構,不良生活和行為習慣較為普遍。特別中老年女性以家務為主,很少參加體力勞動,可能是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明顯升高的原因之一。這些情況應該引起醫務工作者及健康人的高度重視,加強對脂肪肝的防治,避免或減少脂肪肝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1]梁擴寰,李紹白.肝臟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55.
[2]中華醫學會肝臟學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診療指南.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6,14(3):161-162.
[3]喬漢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進展.新鄉醫學院學報,2006,23(6):630.
[4]Wertuck GH,Lentz SR,Dayal S,et al.Homocyste ine-induced endoplasm ic reticulum stress causes dyregulation of the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 ride diosynthetic pathways.J Clin Invest,2001,107(10):1263-1272.
[5]吳敏,李運紅,楊建,等.超聲診斷脂肪肝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醫學研究生學報,2004,7(12):142.
[6]周鳳春,鄧傳福,張曉玲,等.4715例健康體檢脂肪肝檢出率統計分析.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08,10(2):125-126.
[7]范建高,朱軍,李新建,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害因素流行病學調查.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