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全寶
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臟動脈閉塞或狹窄,而易造成動脈供血區域發生持續性的心肌缺氧缺血癥狀,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心肌的缺氧缺血面積會逐漸擴大,并導致繼發性的心功能不全癥狀。對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盡早打通阻塞的病變血管,從而挽救冬眠或瀕死的心肌,以完全或部分恢復心功能,避免心肌重構,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本次臨床研究分析了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現將本次臨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臨床研究選取45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在我院就診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為觀察對象,男25例,女20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為(58.6±13)歲。其中,35例為陳舊性心肌梗死,10例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分級均為Ⅱ至Ⅳ級,且左室射血分數(LVEF)均小于50%經過冠狀動脈造影和心臟彩超檢查,均確診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且血管直接在2 mm以上,靶病變狹窄程度在75%以下。
1.2 手術處理 患者術前口服首劑300 mg/d氯吡格雷,之后劑量為75 mg/d,以及100至300 mg/d腸溶阿司匹林。利用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及硝酸酯類藥物對心功能不全癥狀進行初步糾正,保證患者完全平臥,且無心絞痛發作、呼吸困難及胸悶,在患者安全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實施介入治療。術后行40 mg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d,連續用藥5~7 d。術后繼續使用他汀類調脂藥物、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氯吡格雷及腸溶阿司匹林。
1.3 方法 所有45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均于發病后12 h內接受了緊急的介入治療。對于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還需糾正其心力衰竭狀態,在病情逐漸恢復穩定后,選擇合適的時間實施介入治療,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TIMI血流均為2至3級,管腔殘余狹窄程度均小于20%,且未發生死亡、急診外科搭橋手術及二次介入治療等較為明顯的術后并發癥。
1.4 觀察指標 使用IA3 gIQ-700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的左心功能進行檢測,探頭頻率設置為2.5~3.5 Hz之間,利用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制定的檢測方法進行檢測,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容積(LVESV)、左室舒張末容積(LVEDV)、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每一指標分別進行3次測量,以平均值為標準,對比臨床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的指標值。使用NYHA心功能分級對患者的心功能進行主觀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7.0軟件對本次臨床觀察的所有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χ2檢驗分析,實驗t檢驗分析計量數據,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冠脈病變情況 所有45例患者中,9例冠脈狹窄程度在70% ~89%,24例狹窄程度在90%以上,12例患者完全閉塞。12例右冠狀動脈病變(RCA),6例左回旋支(LCX),27例左前降支(LAD)。
2.2 心功能指標 患者臨床治療6個月后LVEF、LVESV、LVEDV、LVEd等各項心功能指標均顯著改善,且與臨床治療前相比,實驗數據對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臨床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分析
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疾病的發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且臨床預后情況較差,患者的猝死風險較高。隨著我國臨床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冠狀動脈介入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開始逐漸認識到了介入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醫學研究結果表明,存活部分的心肌血運若能夠及時有效的重建,則能夠完全或部分恢復心肌收縮能力,然而,有些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效果也較為理想[1]。
冠心病患者通常存在動脈閉塞或狹窄癥狀,導致供血區域內心肌發生缺氧缺血癥狀,射血分數降低,心室持續性擴張。β受體阻滯劑、ACEI類、硝酸酯類及抗凝類藥物在改善患者心功能、避免心室擴大方面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且有助于閉塞及狹窄的左心功能及時恢復,挽救冬眠或瀕死的心肌,持續開通心臟動脈[2]。
冠心病合并做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非致死性再梗死發生率和冠心病病死率,預防心力衰竭,改善左心室功能,有助于心室重構和避免左室進行性擴大,挽救缺血的心肌,恢復心肌再灌注,促進心肌血運重建,因而臨床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臨床應用價值較高[3]。
[1]李丹.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航空航天醫藥,2010,21(9):1572-1573.
[2]謝金紅.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響.鄭州大學學報,2010,40(4):121-122.
[3]張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響.中國臨床研究,2010,23(5):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