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齊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在不斷升高,由于活動不便讓老年人的外傷性骨折比例也在不斷地增加。股骨的轉子間骨折是一種常見的病癥,主要的發病人群是老年患者,股骨的轉子間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屬于一種較常見的骨折。股骨的轉子間骨折主要指的是在髖關節囊線之后到小轉子的下方部位出現的骨折現象,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被廣泛的關注。采用傳統的保守治療方式,對患者造成的畸形愈合和全身并發癥的高發率,最普遍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對患者內固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股骨近端的髓內釘入動力髖螺釘等,但是存在著不足。現在對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轉子間骨折患者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來治療,對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不斷地探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轉子間骨折患者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來治療,患者的年齡在59歲到78歲之間,其中男占34例,女占38例。7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是由于高出墜落導致,22例患者是由于車禍導致,30例患者由于摔傷導致。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分析,對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不斷地探討。
1.2 方法
1.2.1 對老年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股骨近端鎖定鋼板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對患者骨折的部位進行閉合式的牽引復位,然后在患者股骨的上段外側進行縱形切口,讓股骨的基底部位和骨折的部位能夠充分的顯露出來,把之前準備好的鎖定鋼板從近端的切口向切口遠端推進,按照解剖的形狀放在股骨的上段外側較合適的部位,讓鋼板的增粗地方緊貼在轉子的下方,保持好近端的螺孔傾角和傾斜的角度,把近端的鎖孔都連接在導針導向器上,保證導針能夠完全處在股骨的頸內,對鎖定螺釘的長度進行確定,根據已經測得的長度把限位器限位到后鉆孔。拔出導針,擰入到所選擇的螺釘上,一次對近端、遠端進行鎖定,放置入引流管,對切口進行縫合。
1.2.2 做好術后的處理,應用5~7 d得抗生素,術后1~2 d候拔除引流管,術后的第1天進行功能性訓練,首先要對患者下肢群肌的收縮鍛煉,逐漸讓患者進行膝關節功能的訓練。
1.2.3 對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來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臨床出血量、手術的時間以及患者骨折的愈合時間進行統計學分析。

表1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的療效
通過對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來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臨床療效的觀察,可以縮短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以及患者骨折的愈合時間,提高了老年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治療率,詳見表1。
股骨的轉子間骨折是一種常見的病癥,股骨的轉子間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屬于一種較常見的骨折。股骨的轉子間骨折主要指的是在髖關節囊線之后到小轉子的下方部位出現的骨折現象,股骨的轉子間骨折發病的主要人群是老年患者,因為患者的行動不方便,骨質較疏松,會發生骨折。股骨的轉子間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屬于一種較常見的骨折[2]。患者骨折的部位一般血液循環較豐富,因此大部分患者都能夠愈合,傳統的治療方式采取的是保守牽引式治療,需要患者進行長期的臥床,老年患者本身會有較嚴重內科疾病,這種治療方式會導致患者出現泌尿系統的感染、出現壓瘡和肺部感染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會產生嚴重威脅,對患者造成的畸形愈合和全身并發癥的高發率,最普遍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對患者內固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股骨近端的髓內釘入動力髖螺釘等,但是存在著不足[3]。
通過對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來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臨床療效的觀察,可以縮短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以及患者骨折的愈合時間,提高了老年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治療率。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在不斷升高,由于活動不便讓老年人的外傷性骨折比例也在不斷地增加,因此對于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方法也受到了廣泛關注。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股骨的轉子間骨折主要指的是在髖關節囊線之后到小轉子的下方部位出現的骨折現象,鋼板、骨骼和骨折端進行近距離接觸,提高了對骨折部位的固定程度,鎖定鋼板不依賴二者的相互接觸,產生的效果較穩定,讓患者的骨折端呈現出良好血運,對患者的骨折愈合起到了促進作用。對患者的骨折能夠進行良好的固定,能夠讓患者及早的進行各種功能鍛煉,促進了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術后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廣泛的被應用于治療老年的骨質疏松病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值得在臨床醫學中被廣泛使用推廣。
[1]來秋山,邵佳,陳清漢,馬希峰,張明生,張仲寧,朱宇.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粉碎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67(07):68-68.
[2]鮑銳,王松,陳久毅,方明智,秧榮昆,沈駿,謝朝云,張桂有,王鴻泰.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12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2009,51(11):51-52.
[3]尹占民.應用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05(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