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李雪 王永福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以多關節受累為主要表現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國的患病率為0.32% ~0.36%,好發于35~50歲,老年人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本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主要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住院的68例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資料,并與同期69例非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以提高ERA早期診斷。
1.1 一般資料 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的RA診斷標準,年齡≥60歲的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6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47例,平均年齡為(68.81±5.83)歲,其中最大年齡82歲,男女發病比率為1∶2.24,平均病程為40月。NERA組共69例,其中男18例,女51例,男女發病比率為1∶2.83,平均年齡為(45.07±10.36)歲,平均病程48月。
1.2 研究內容 收集資料的內容包括病程、關節受累情況、CRP、RF、抗CCP抗體、抗角蛋白抗體(AKA)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2.1 起病情況 兩組均女性多見,但ERA組男性發病率相對較高,但兩組性別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關節受累情況分析 68例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其中手小關節受累為65例,肘關節受累為47例,膝關節56例,踝關節受累48例,髖關節受累15例,上述關節受累情況兩組對比,組間無統計學意義。
2.3 實驗室檢查 ERA組抗CCP抗體陽性率較NERA組顯著增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RA組AKA陽性率較NERA組顯著增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F陽性率較NERA組無明顯增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ERA組CRP增高比率較NERA組增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RA組ESR增快及血小板增高比率較NERA組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實驗檢測結果的比較(例)
類風濕關節炎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有效降低關節致殘率,因此應對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給予足夠的重視,研究表明,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有如下特點:①男性患病率升高。②急性發作。③受累關節區較多[1]。
本研究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特點:①男性發病比例相對增高,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男女發病比例1∶2.24,非老年組為1∶2.83。②老年人受累關節包括手小關節、肘關節、肩、髖、膝、踝、足跖趾關節,但與非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比較無統計學差異。③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組的抗CCP抗體、抗AKA抗體陽性率明顯高于非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④RF陽性率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組較非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組無明顯增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⑤炎癥指標:ERA組CRP增高例數高于NERA組增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RA組ESR增快及血小板增高例數較NERA組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CRP在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方面具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
長期以來,RF一直是類風濕關節炎分類診斷的唯一血清學指標,但RF特異性偏低,且可出現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和非結締組織病中,而近年來有研究表明抗CCP抗體和AKA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高[2,3],尤其是抗CCP抗體已被證實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血清學標記物,可作為早期診斷RA的指標。本研究收集了68例老年類風濕關節炎和69例非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抗CCP抗體、AKA、RF,發現ERA組抗CCP抗體、AKA陽性率顯著高于NER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抗CCP抗體、AKA更有利于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而RF陽性率兩組之間無統計學意義,提示RF對于早期診斷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特異性低于抗CCP抗體及AKA抗體。有研究發現抗CCP抗體是類風濕關節炎骨質侵蝕與關節破壞的危險因子[4]。
在治療上老年人類風濕關節炎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如甲氨蝶呤導致老年人骨髓抑制,故應嚴格監測血常規,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且由非甾體抗炎藥物所致的老年人肝腎功能損害亦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聯合使用慢作用藥物史更應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的檢查。栗占國等[5]對類風濕關節炎治療進展中提到小劑量激素對ERA治療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老年人類風濕關節炎可應用小劑量,可避免因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所致的肝腎功能損害及胃黏膜損害,但應用小劑量激素應注意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1]蔣明,Yu D林孝義等 中華風濕病學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758-760.
[2]曾小峰,艾脈興,甘曉丹,等.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檢測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意義.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1,5(5):281.
[3]左川,楊南萍,彭曉東.抗角蛋白抗體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意義/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4,8(2):97-99.
[4]Syrersen S W,Goll G L,van der Heijde D,Landewe R,Lie B A,Odegard S,et al.Prediction of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in rheumation arthritis and the role of antibodies against 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results from a ten-year prospective study.Ann Rheum Dis,2010,69:345-351.
[5]栗占國,王慧.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治進展.實用老年醫學雜志,2008,2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