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華 徐曉燕
壓瘡是由于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引起[1],發生壓瘡的人群主要為:老年患者、長期臥床患者、消瘦、低蛋白、大小便失禁、癱瘓等。壓瘡一旦發生,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加重病情,延長康復的時間,而且嚴重時可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危及生命。因此,壓瘡的治療和護理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長期以來壓瘡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辣手的問題,更是評價護理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探索一些簡單、快速而有效的治療壓瘡的方法是醫護人員所期盼的。我們應用美皮康纖粘蛋白皮膚抑菌劑治療壓瘡,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130例壓瘡患者均來自2006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患者中的壓瘡患者,其中男69例,女61例。應用隨機數字表隨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5人,兩組患者在一般情況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措施
1.2.1 消除受壓因素 兩組患者均遵醫囑應用氣墊床等,以減少創面與床面的接觸,防止繼續受壓,保證至少每1~2 h翻身1次并記錄所觀察受壓皮膚情況和壓瘡情況。
1.2.2 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 每個護理單元及護理小組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如患者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后及時更換,保持創面清潔干燥和透氣。同時在使用便盆時,協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不可使用掉瓷或裂損的便器,以防擦傷皮膚。
1.2.3 飲食指導與營養支持 營養不良可導致創面延遲愈合、免疫力低下、肌張力降低和肌肉萎縮等,加強患者的營養尤為重要,營養支持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是壓瘡治療的基本[2]。
1.2.4 加強健康護理教育 患者一旦出現壓瘡,會產生憂郁、悲觀等消極心理,部分患者會表現為出現煩躁、失眠、易怒等焦慮心理,對這類患者應加強心理護理,與患者做好溝通,告知患者壓瘡是完全可防可治的,使患者消除焦慮不安情緒,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3]。對于昏迷無意識狀態的患者應加強對其陪護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家屬明白壓瘡產生的原因、病理生理改變,并教會患者家屬預防壓瘡及壓瘡護理的一般知識。
1.3 壓瘡創面治療措施 加強抗感染治療及原發病的治療。創面局部常規生理鹽水沖洗,如有膿苔覆著需徹底清創,去除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使新鮮創面充分暴露,濕敷料保護,并根據病情勤更換敷料,否則可致細菌貯留加重壓瘡感染。治療組應用纖粘蛋白皮膚抑菌劑(鄭州德福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均勻噴灑在壓瘡創面上,3~4次/d,同時應用美皮康(瑞典墨尼克公司生產)表面覆蓋;對照組每日用0.5%甲硝唑浸濕無菌紗布覆蓋創面外用無菌敷料包扎固定。
1.4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創面完全修復,有新的上皮覆蓋;顯效:創面無分泌物,肉芽組織正常生長,肉芽周圍無紅腫,無滲出,輕度色素沉著,創面明顯縮小;有效:創面滲出物減少且創面無擴大,壓瘡創面組織增生瘢痕攣縮愈合,色素沉著;無效:創面滲出物未減少,創面縮小不;無效:創面無肉芽組織生長,局部紅腫未減輕,范圍無縮小或有擴大,分泌物未減少或增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纖粘蛋白與細胞的粘附、鋪展、增殖密切相關,常用于燒傷、創傷的治療[4]。它可作為趨化因子誘導外周血中的單核細胞及其他吞噬細胞、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向傷口處運動;并調動吞噬系統清除病菌及組織碎片、凈化傷口,縮短傷口愈合時間,減輕斑痕的形成;形成細胞運動及定位的基質,起著使細胞遷移并定位的作用;它在傷口處與膠原結合形成防護層,不但有利于上皮細胞的遷移和增殖來修復傷口,又可防止病菌的入侵。因此纖粘蛋白在傷口的修復和愈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皮康是由柔軟吸附性聚氨酯泡沫涂有硅凝膠接觸層和透氣防水聚氨酯支持膜構成,它可以根據傷口的形狀和部位進行裁剪,能減少局部皮膚刺激和過敏,減輕傷口的疼痛,能吸收創面滲液,維持潮濕的傷口環境。濕潤程度也給創面提供了最佳的愈合環境,不但可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而且有利于創面盡早愈合。
應用美皮康聯合纖粘蛋白皮膚抑菌劑治療壓瘡,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并且二者作用機制有協同作用,不但明顯提高治愈率及縮短愈合時間,還有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的特點,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劉明荊.賽霉安粉治療晚期腫瘤患者壓瘡療效觀察.中國保健,2008,16(26):1334.
[2]鄧玉蘭,張祝花.百多邦軟膏聯合氧療治療壓瘡的療效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8):102.
[3]洪夏曉,李春霞,楊雯.金因肽在壓瘡中的應用與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7):87-89.
[4]Aynes RO and yamda KM.Fibronectins:funational modular glycol proteins.J cellBiol,1982,9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