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寒
歌詞是用語言、用概念來表達感情的,音樂是用旋律、節奏、和聲、織體、音色、力度等來再現感情的。歌詞對感情表達的程度和音樂對感情再現的程度,南宋大詩人陸游有深切的體會,他曾感嘆道:“情知言語難傳恨,不似琵琶道得真。”波蘭著名的音樂學家麗莎對此也有一個恰當的表述:“歌詞只確定感情起伏的那些點和瞬間,將它們從‘客體’方面加以具體化,而將感情起伏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以持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卻只有音樂本身才能做到。”在歌曲創作中,作曲家是根據歌詞來創作音樂的,那么,歌詞確定什么樣的感情起伏的點和瞬間,更利于作曲家將這些點和瞬間伸展開來連成一線,將歌詞表現的對象應有的情感填充進來,由此“以持續的方式”將表現對象的情感再現呢?根據自己粗淺的研究和體會,我認為一首好的歌詞,對“感情起伏的點和瞬間”的描繪,應該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人們的喜、怒、哀、樂、憂、悲、驚、恐等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的。歷史長河中的人們,無不生活在具體的時空之中、具體的生活流之內、具體的人物關系之間,在有常與無常、必然與偶然、現在與未來、主觀與客觀、夢想與現實、失望與希望的波濤與漩渦中,翻騰流轉、起伏向前。人們的思想感情,都有自己的生活基礎,都有自己的感情邏輯。作為音樂文學的一個門類,作為反映、表現人們思想情感的歌詞,無論是表現生活的一個斷面,還是表現隱秘的幾縷情絲,首先,都應當描寫出感情生發的情由、原因,還應當表現出感情的發展、變化,用這樣幾個點、幾個瞬間,來勾勒出真切微妙的情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創作的軍營歌曲《打靶歸來》,其歌詞就是用情感生發、發展的幾個點,為我們勾畫出了激蕩在戰士心中的純真、生動的情感軌跡。
《打靶歸來》
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 把營歸,
風展紅旗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mi sao la mi sao,la sao mi dao ruai,
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歌聲飛到北京去,毛主席聽了心歡喜,
夸咱們歌兒唱的好,夸咱們槍法屬第一,
mi sao la mi sao,la sao mi dao ruai,
夸咱們槍法屬第一。
據資料介紹,這首歌詞原來是一首小詩,只有四句:“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胸前紅花映彩霞,清脆的槍聲滿天飛。”作為軍旅音樂工作者的曲作者王永泉,對這首小詩很有感觸,但也感到還有所不足,他不但修改了小詩中不確切的地方,還添上了第二段。于是就有了現在這個樣子。作曲家為什么要添上第二段呢?因為只有添上第二段,這首詩所表現的感情才有發展、才有變化,才由一個點延伸成為一條線,這樣感情才具有旋律性。我們不妨簡要地分析一下。修改后的這首歌詞,第一句描寫自然環境:日落西山紅霞飛;第二句交代人物和事由:戰士打靶把營歸;第三句描繪人物與事由的狀態:風展紅旗映彩霞;第四句點出人物的心情:愉快的歌聲滿天飛。五、六、七句是對狀態和心情的渲染。接下來戰士們愉快的心情進一步發展,希望著、夢想著、想象著自己的歌聲飛到北京去,毛主席聽到了一定高興,一定會夸獎他們的歌兒唱得好、槍法練得好。這首歌詞情感很單純,情感的點很簡單,即:歡快愉悅的心情及這一心情的飛揚和升華。但這兩個點寫得很堅實,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戰士們單純、天真、健康、歡快的心靈和對領袖的愛戴與深情。
我們再試析一下在臺港澳、大陸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幾十年來傳唱不衰、深受各界群眾喜愛的歌曲《甜蜜蜜》的歌詞: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開在春風里。
在哪里,在哪里見過你,你的笑容這樣熟悉,我一時想不起。
啊在夢里,夢里夢里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這首歌詞描寫的是驀然見到夢中人時,在剎那之間心中生發出的隱秘情感。偶然見到一位妙人,一張甜蜜的笑臉;這人、這笑臉的美妙、甜蜜,好像花兒蕩漾在春風里一般;好像在哪里見到過這美妙的人、甜蜜的笑;但一時想不起來;猛然辨認出在夢中見到過這臨風的玉人、這甜蜜的笑臉;于是不由得驚喜而深情地脫口感嘆。這首歌詞對這段幽密情感的捕捉十分細微,用五六個點,為我們描繪出了隱秘、困惑和激蕩的情感曲線,揭示出了一段動態的現在進行時的完整的心理過程。歌詞的情感線條如此準確、清晰,為曲調的創作提供了大致的旋律輪廓,使詩詞曲的配合幾乎臻于完美。
人們的感情是十分豐富多彩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單純、單一,如上面所舉的兩首歌詞所表現的情感,也有的復雜、多樣。要表現這樣的情感,就應努力體會、發現它的不同側面、不同色調,寫出情感的復合型、豐富性。如果說前面講的是捕捉幾個點對感情進行線性表現的話,這里講的則是對感情的立體表現,多角度、多側面、多色彩地表現某一刻的心理、情感。這種寫法的歌詞古今中外有許多佳作,唐末五代大詞人韋莊的《女冠子》便是其中之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少女向自己深戀的情人傾訴別離的痛苦。這一傾訴的方式,可能是兩人在同一空間面對面進行,也可能是在不同的空間用書信、詩詞的方式進行。傾訴的方式,是用反轉時序來追憶過去。這首詞第一句上來便是: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這樣上來好像無厘頭的話,一方面表明傾訴者對這一時日的刻骨銘心不能忘懷,另一方面也設置了一個懸疑,四月十七去年今日這一天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詞中的女主人公耿耿于心不能釋懷呢?接下第二句給予了解答:別君時。但這一句解答得不充分,并且還制造了新的懸念:別君時又怎么樣了?這樣前兩句如同序曲,營造了強烈的情感氛圍,制造傾聽的心理意愿。接下來情感展開,女主人公對自己“別君時”的情感狀態進行了詳細地描述:忍淚佯低面。柔腸寸斷、熱淚盈眶,不得不用假裝低頭的方法來努力遮掩自己的別離之痛苦。別離之深痛源于愛戀之強烈,這對于初次體會這種情感的少女,無論古今中外,又難免產生羞澀之心:含羞半斂眉。這兩句不但寫了內心痛苦、羞赧的情感,還描繪出了外在的情態:佯低面,半斂眉,可謂惟妙惟肖,成為千古傳頌的佳句。接下來的一句: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更進一步寫痛苦之深,神魂已與自身分離,化作夢想追隨情人而去。最后一句,是寫愛之孤單之孤苦: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別離時情感的這幾個方面:隱痛、羞澀、依戀、孤單,揭示出了女主人公別離之時情感的復合性、豐富性。而無論是隱痛、羞澀、依戀、孤單,其產生的原因,都源于深摯的愛。深摯的愛是動機,是靈魂,隱痛、羞澀、依戀、孤單,是旋律的起伏跌宕,是旋律音色的變換。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詞在寫內在情感時,注意與外在的情態相結合,注意與自然的景象相結合,使情感形象化、生動化,并且具有時空深度。同時描寫情感的面還注意與情感發展的點相結合,隱痛、羞澀、依戀、孤單等,具有時空和心理過程,它們既是情感的面又是情感的點,點面合一,使情感既有生發、發展的脈絡可循,又有多側面的豐富性可品。這樣就為作曲者體會、想象、把握歌詞所表現的感情,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廣闊的空間和細微的色彩。這樣的歌詞,是歌詞中的上品,可遇而不可求的。
世上有單一的感情,有豐富的感情,也有相互糾葛、甚至相互對立的感情。感情的點與點之間可能是同一的,也可能是不同一的;面與面之間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矛盾對立的。表現后者這樣一類的感情,單一感情點的捕捉,豐富感情面的描繪,已經滿足不了需要。將這一類情感作為表現對象,應注意表現情感的復雜性、矛盾性。感情的復雜性、矛盾性,源于生活的復雜性、矛盾性,源于人性的復雜性、矛盾性。因而,發現、表現這一類情感,首先要勇于面對生活的真實,要敢于面對情感的矛盾,要領悟情感矛盾的辯證關系,要找出貫穿其間的情感紅線,要用這根紅線將相互矛盾的情感串聯起來,使之成為更具意蘊更為深刻的情感律動。這樣的情感律動,易于作曲家去體會和把握,與體現其特點的音樂配上后,也易于打動聽眾。港臺歌曲《南屏晚鐘》的歌詞,便是表現這一類情感的佼佼者: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只看到那樹搖風;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叢叢,
我看不到他的行蹤,只聽到那南屏鐘。
南屏晚鐘,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南屏晚鐘,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催呀催醒我相思夢。
它催醒了我的相思夢,相思有什么用,
我走出了叢叢森林,又看到了夕陽紅。
這首歌詞寫的是從癡迷追尋愛人、追尋愛情,到放棄追尋、放棄癡迷的情感過程。從追尋到放棄,從癡迷到清醒,從無限思戀到否定其作用,歌詞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情感的點面之間是矛盾對立的。但是,這不一致、這相互對立的情感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首先,在時間上,它們前后變化發展的關系;在邏輯上,是前因后果的關系;而在心理上,則無不是愛的渴望、愛的追尋的一以貫之。尋找愛是對愛的渴望,被催醒了相思夢,感到相思起不到獲得愛的作用,豈不還是因為在思戀愛、追尋愛!寫對清醒實際是寫癡迷,寫對相思的否定其實是寫無法割舍的思戀,寫出感情的另一面,往往能把感情寫得更入神更深刻。在表現上,作者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借用意識流的技巧,讓外景與內心相互推動,讓下意識流動跳躍,使情感的生發變化得十分真切,使情感得轉換十分自然,由此展現出了一段鮮活生動的心理過程,形成了一條哀傷感人的情感軌跡。可以說,《南屏晚鐘》這首歌曲的成功,廣泛為人喜愛,除曲調的旋律優美、上口外,歌詞的出類拔萃也是其重要因素。
在歌詞創作中,對于情感的表現,無論是單純點的捕捉,多側面的描繪,還是矛盾關系的把握,其共同基礎是情感真實,情感符合生活,情感符合邏輯。不符合真實生活,不符合情感邏輯,點、面和矛盾之間,就沒有真實的內在關系內在邏輯。感情沒有真實的內在關系內在邏輯的歌詞,只能是夸張的虛情假意和文字辭藻的堆砌。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羅小平:《音樂與文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12
卓菲亞。麗莎:《論音樂的特殊性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林黎明:《打靶歸來》斯人斯事,人民網—青海頻道,2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