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戈
隨著 “郭美美”“名牌手表”“故宮文物損毀”等事件在微博上的曝光,自媒體在輿論監督、反映社情民意上作用日益顯現。在新的輿論傳播格局下,傳統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應當如何定位,作為空間又在哪里?筆者認為,主流媒體對于自媒體既不能 “避”“讓”,更不能“跟”和“隨”。
新興媒體和自媒體的興起,加速了信息流動,豐富了公眾表達,但也帶來了信息碎片化、表達情緒化等問題。越是真偽難辨、眾聲喧嘩就越希望真實權威的解讀,主流媒體越有責任表明立場。一項調查表明,網民獲取信息后,70%的人會再通過傳統媒體驗證信息的準確性。在此背景下,主流媒體如果只是跟在網絡信息后面跑,滿足于在網上找選題素材,沉迷于取悅迎合的自我定位,不啻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放棄。從傳播歷史的發展角度看,任何一種新媒體的誕生都是對“傳統媒體”的有益補充,而不是替代。所以,主流媒體不應該“主動失語”,把自己的宣傳陣地“拱手相讓”。
主流媒體既要進一步強化“喉舌”功能,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強化“角色意識”,還要有可持續發展,不斷更新求變。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創新傳播手段,不斷提高主流媒體對輿論的調控和引導能力,才能在資訊傳播、輿論宣傳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幫助每一位公民成為“智者”。主流媒體要積極有效地融合自媒體,使自媒體成為主流媒體的有利武器,逐步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共生,以自媒體武器對抗來自自媒體的危害。(作者單位:宜春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