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駿
地方電視臺資源和資金都無法和大臺相抗衡,那么用電視節目包裝來吸引更多的眼球就成了一條新的路子。用短短的數十秒時間,盡可能地留下更多收看的觀眾,已成為電視節目包裝的新課題、新挑戰、新任務。
一、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的原則。電視節目、欄目、頻道的包裝不僅定位要準,還要突出其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彰顯個性。因此,電視頻道要根據其不同的地理位置、經濟基礎、文化背景、民族民風來包裝自己,這樣才能避免電視頻道包裝相互間的雷同。中央臺作為國家臺,代表黨和國家的形象,必須突出莊嚴、大氣、恢宏的特色。鳳凰衛視的兩只揮動雙翼旋轉燃燒的鳳凰圖騰構成了鳳凰衛視最核心的形象標識,紅色、黃色和橙色是鳳凰衛視最顯眼的標志。地方電視臺可根據地域文化特色,對節目進行統一性、有目的性的包裝,把自己和其他的電視臺區分開來。如湖北荊州電視臺的 《壟上行》、上饒電視臺文化旅游欄目《北緯28》不但節目制作嚴謹具有可觀性,而且包裝亦是結合了本地特色。《壟上行》以“壟”為主題,節目包裝采用大量的田野鄉村的實拍素材,主題色以黃和藍為主色調,強調了節目的內容是以黃土藍天為主的田園風格。《北緯28》是一檔以地方人文為主的節目,所以它的包裝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綠色為主色背景,輔以特效手段處理過的實景建筑,人文古跡強調了所在地域的文化和生態環境,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二者都著重打造地方品牌,宣傳地方特色,從而在許多同類型的節目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大獎。
二、掌握“變”與“不變”的原則。 這里的“變”,指的是頻道宣傳片、ID、節目導視菜單等。收視宣傳片可以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更新與包裝,以激發觀眾的新鮮感,保持頻道包裝對觀眾的吸引力。對于頻道的LOGO,則要保持長期不變,由于頻道包裝的目的是為了樹立頻道品牌形象,所以應該確立長期穩定的標識;頻道的形象宣傳片、色彩風格和音樂也應保持相對穩定。如中央電視臺,從開播至今包裝形式更改多次,但是CCTV的臺標早已深入人心。
三、力求色彩與聲音完美結合的原則。電視是視聽藝術,那么就注定了它是以畫面和聲音雙重載體帶給人們以感官上的沖擊,電視節目包裝也是如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人們打開電視的一瞬間,或者是選擇頻道的一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球和耳朵,讓他們放下手中的遙控器專注于此,這就要求我們不只是在畫面上美輪美奐,在音響上也要有沖擊他人靈魂的震撼。針對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收視受眾,調整包裝方式,從而達到想要的效果。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以輕快的音樂、絢麗的畫面吸引了眾多青少年觀眾,而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磅礴的樂章和宏偉的視野讓近兩億中國百姓每晚持之以恒地守候和關注。這都是成功的先例,也是地方電視臺努力追求的目標。
四、把握好適度包裝的原則。說一千道一萬,節目包裝最重要的目的和商品包裝是一樣的。無論包裝多么的華麗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為了重點推出產品而服務。不同的節目要做出不同的方案,要合理有針對性地對它們進行有目的的包裝。包裝再好也是針對于產品的,電視節目 “產品”才是主心骨。包裝不能過度,過度的包裝脫離了實際,會給人以假、大、空的印象,從而引起反效果。所以,在包裝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喧賓奪主,一切以電視節目內容為主,在不影響節目內容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最大可能的包裝改造,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電視節目包裝。
五、堅持求新與交流的原則。如今人們的欣賞水平日益提高,對于電視節目的要求,對于電視節目包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如何保證電視節目包裝有更強的競爭力呢?那就是要緊跟時代,緊跟潮流,與時俱進。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電視節目包裝的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緊跟時代,與其同步發展就是電視制作人的首要任務。求新和交流則是我們謀求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我們應該經常性地“走出去,放眼看”,多吸收新理念,將更多不同的、更好的、更新的,適合我們的東西學回來,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和兄弟電視臺進行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會使得我們的包裝理念與時俱進,讓我們的節目在角逐中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