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峰,張美蘭,李崇健
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已被醫學界公認為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年齡、性別、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與超重、飲酒同樣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新近發現的冠心病危險因素還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島素抵抗增強、血中纖維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及衣原體感染等。冠心病多支病變所涉范圍廣,病變程度重,合并癥多,病情兇險,預后不良。本文對性別、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飲酒6種危險因素與冠脈多支病變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年筆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學習期間對12月份住院患者中選取經冠脈造影證實為冠心病的243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多支病變組,181例)和對照組(單支病變組,62例)。觀察組男性129例,年齡35歲~83歲,平均60.02歲;女性52例,年齡36歲~82歲,平均65.59歲。對照組男性40例,年齡34歲~78歲,平均55.83歲;女性22例,年齡46歲~82歲,平均61.59歲。
1.2 方法 對181例冠脈多支病變及62例單支病變患者進行6種危險因素分析,內容包括:性別;高脂血癥(按冠心病二級預防)膽固醇>4.16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三酰甘油>1.7mmol/L;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吸煙:每日10支以上;飲酒:3d~5d一次,每次50g以上。
1.3 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 應用Judkin’s法進行冠脈造影,左右冠狀動脈均行多體位,多角度照射,部位包括左冠(左前斜頭位,左前斜足位,正頭位,右前斜頭位,右前斜足位),右冠包括(左前斜位,右前斜位),發現冠脈狹窄,左主干≥50%,其余血管狹窄≥70%,兩支以上為多支病變。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軟件,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危險因素比較例(%)
冠心病易患因素的研究較多,但關于易患因素與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關系研究較少。本組資料顯示,冠狀動脈多支病變及單支病變與上述各危險因素關系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高脂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脂質代謝失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理學基礎,血脂升高,冠心病發病率也升高,而且血脂升高的程度與冠心病發病率、病死率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血脂增高可損傷冠狀動脈內皮細胞膜結構,使膜通透性,膜酶和受體功能發生改變,脂質浸潤,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造成血管狹窄,甚至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冠狀動脈事件發生。
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一個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冠狀動脈不良事件隨血壓水平升高而增加,同時,血壓升高,還會影響動脈血管中結締組織的代謝,促使脂質在大中動脈內膜沉積,極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長期高血壓血管阻力增大,心室后負荷增加,心肌細胞代償肥大,使冠狀動脈受壓,內皮細胞缺血缺氧,結構功能受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壓升高時,高級神經中樞活動障礙,神經內分泌紊亂,使兒茶酚胺釋放過多,兒茶酚胺的增多可直接損傷動脈血管壁,使血管痙攣,促進斑塊破裂。本研究顯示,高血壓在與單支病變中占有相當高比例,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發病率,可能機制為:吸煙可使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增加,給血栓形成提供條件;煙草中的尼古丁可興奮交感神經節和腎上腺髓質,促使組織釋放兒茶酚胺,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動脈內膜損傷;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嚴重減少血液攜氧量,引起心肌缺氧,碳氧血紅蛋白可引起冠狀動脈壁水腫,從而促使膽固醇的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吸煙可使冠脈痙攣危險性增加4.2倍[1]。
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壓、脂質代謝異常等在糖尿病人群中發生率均明顯增高,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多為多支、多處、彌漫性狹窄,遠端血管完全閉塞發生率高[2]。這可能與糖尿病時由于神經病變導致調節心臟功能的交感,副交感傳入和傳出纖維受損,閾值升高,因而就診晚有關[3]。臨床上有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可能與糖尿病引起冠心病以及引起心臟微血管病變和心肌代謝紊亂致心肌廣泛灶性壞死,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有關。本資料顯示高血糖與冠心病相關,但在冠脈多支病變及單支病變中無明顯差異。
本組資料顯示,男性在冠脈多支病變中占有比例極高,這可能與男性吸煙比例高,生活壓力大有關。男性與女性比較,女性發病率較低,但在更年期后發病率增加。當然,年齡和性別屬于不可控的危險因素。
在冠脈多支病變中飲酒不容忽視。本組資料顯示冠心病多支病變與飲酒相關,其可能機制為,大量飲酒可增加心臟、肝臟負擔,直接損害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謝障礙。
本研究顯示:性別、高血脂、高血壓、吸煙、高血糖、飲酒6種危險因素在冠脈多支病變及單支病變中無明顯統計學意義。本結果可能與上述各種危險因素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有關。臨床上出現冠脈多支病變及單支病變的不同,可能在多支病變中還有其他危險因素同時參與、或者與本研究樣本量小有關,需進一步探討。
冠心病多支病變往往有多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遠不止于上述6種危險因素,因此在該類患者的防治中,尤其是在男性吸煙患者人群中,要積極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如:戒煙,限酒,減少鈉鹽及高脂肪攝入,增加鉀鹽攝入,適當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強化降脂,穩定斑塊,控制血壓及血糖,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綜合干預,從而減少冠脈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1] 定向成.吸煙和高脂血癥是冠狀動脈痙攣的重要危險因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4):242-245.
[2] 田聲放.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與糖耐量變化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2,18(4):289-292.
[3] 帶政學,賈國良.伴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和臨床特征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9,20(4):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