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泮 王富新 于秀宏
【摘 要】河北省城鎮化發展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現在的發展對策是以新型城鎮化為目標、以工業化為支撐、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重點培養環渤海城市帶、環北京城市圈和山前城市鏈,與京津構成京津冀城市群。
【關鍵詞】城鎮化;環渤海城市帶;環北京城市圈;山前城市鏈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 -0208-01
李克強總理指出:城鎮化是我國最大內需潛力之所在,協調推進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年的加速推進,我省城鎮化率已經得到極大提高。站在新的起點上,如何推進我省城鎮化由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對重點城鎮進行重點培育是我們給出的答案。
一、河北省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城鎮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自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的城鎮率就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截止2012年底,中國城鎮人口達到7.12億,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57%,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據河北省統計局統計,2012年末,河北省城鎮化率為46.8%,只有唐山市、石家莊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二)城市空間布局“不夠優”,大中小城市發展不協調。
一方面,大城市偏少,缺乏輻射帶動能力,目前,河北省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只有唐山、石家莊和邯鄲。與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的中心城市相比,規模偏小,綜合經濟實力較弱,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在全國城鎮網絡中的等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中等城市斷檔,小城市彼此封閉,城市間經濟互動性、開放對接性偏弱,難以形成有競爭力的城市群,難以獲得“1+1>2”的集群發展效益。
(三)對中高端產業聚集能力較弱。
我省城市發展的產業動力不足,11個設區市創造的生產總值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強,而浙江省11個設區市生產總值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從城市產業結構看,鋼鐵、建材、化工等傳統工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凝聚、培育不足,尚未形成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態勢。
二、構建京津冀城市群
內環京津是河北省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京津冀在經濟、能源、交通、生態等各方面也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因此河北省城鎮化發展的重點是,根據環首都、環渤海的區位優勢以及資源分布、產業基礎、經濟聯系和交通條件,統籌區域發展資源,突出重點地區,把構建京津冀城市群作為城鎮化布局的主體形態。
(一)環渤海城市帶。
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黨的十七大以后,河北省委提出了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的口號,伴隨著渤海新區和曹妃甸新區的發展壯大,河北省經濟要素向沿海地區急劇聚集,這兩個地區也真正成為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同時,這一地區的城鎮化水平也逐漸提高,據報道,2011年,秦唐滄地區城鎮化率達到47.84%,比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24個百分點。2013年《中國城鎮化質量報告》發布,河北省地級市城鎮化質量唐山、秦皇島、滄州位列前三甲。河北沿海地區要對接天津,構筑沿海城市帶,以秦皇島、唐山、滄州市為主體,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充分發揮秦皇島港、黃驊港、唐山港(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重要出海口的優勢,培育壯大唐山灣國際生態城、北戴河新區、黃驊新城,同時重點發展昌黎、樂亭、遷安、遵化、青縣等中小城市,有序擴大縣城和中心鎮規模,形成環渤海城市帶。
(二)環北京城市圈。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北京現已面臨人口壓力、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難題,其對外的溢出效應日益增強。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在八屆五次全會上指出:要大力培育環京津地區新的發展增長極,要借勢京津、置身沿海,抓好一批重點衛星城市和重點園區的建設。每個市都要重點建設一兩個吸納首都科技成果轉化、承接高端產業要素轉移的基地,建設一批環京津的中小城市。為此,河北省提出推進環首都新區建設,整合三河、大廠、香河縣資源,建設京東新區;整合涿州、淶水縣資源,協調高碑店發展,建設京南新區;整合懷來、涿鹿,建設京北新區。環北京地區要堅持吸納承接、融合提升、重點推進、統籌發展,積極整合環首都地區城鎮資源,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把培育和打造新區、縣城擴容升級作為對接首都的切入點,著力構筑環首都城市群。尤其是北京新機場選址在京廊交界處,為這一地區的加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得的機遇,河北省乘勢而上,立即將廊坊、保定地區近一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化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核心區、聚集區和輻射區,積極承接北京外溢優質要素,聚集高端產業,將其打造成為環京津地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高地。
環渤海城市帶與首都經濟圈聯合成片,形成大秦線以南,京廣線以東,保滄高速、黃石高速以北,囊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廊坊、保定東部、滄州北部在內的巨型城鎮群。
(三)沿京廣線城市鏈。
太行山脈以東,沿京廣線兩側是我省傳統的經濟高地,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京廣線上,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四座城市一字排開,珠連玉串;涿州、定州、辛集、武安等小城市也發展迅速,初具規模,成為這條城市鏈上的重要結點;鐵路兩側,眾多小城市和城鎮星羅棋布,密集分布。冀中南地區要充分發揮交通和資源優勢,合理確定城市職能分工,加快城市群發展,形成太行山前一條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城鎮化水平高的城市鏈。
京廣線城市鏈以保定為接點與環京津城市帶連為一體,連同環渤海城市帶,共同組成名副其實的京津冀城市群。
三、我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對策
(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城鎮體系不完善,大城市帶動能力弱,中小城市數量少,小城鎮規模小、發展質量不高,城市集群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河北省缺乏特大城市,城鎮化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不足。因此,要做大做好石家莊、唐山兩大省域中心城市,使之成為居于以京津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兩翼的副中心城市,成為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要增長極。其他地級市也要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提升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整合縣域重要空間資源,帶動縣城擴容升級,重點培養遷安、任丘等縣城或縣級市,使之發展成為高標準的中等城市;建設一批特色重點鎮,著力建設四個區域性的小城鎮群落,一是京津保滄地區,二是以石家莊為中心的京廣、石德、石太線為軸心的“+”字形區域,三是以唐山秦皇島二市為中心的冀東地區,四是以邯鄲、邢臺為中心的冀南地區。
(二)城鎮化要以工業化為支撐。
推進城鎮化,必須以產業發展為支撐。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只會是“空城”,要充分發揮產業對城鎮化的帶動作用,推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協調發展,讓城鎮具有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旺盛生命力,有效避免缺乏產業的“空心城鎮化”。環首都經濟圈要全面承接首都產業和功能轉移,打造一批具有戰略支撐作用的產業集群;環渤海地區要加快推進工業向沿海轉移,以臨港產業聚集區為切入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冀中南地區則要抓住冀中南地區作為國家主體功能區重點開發區域的機遇,充分發揮交通和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努力建設成我省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新能源基地。
(三)新型城鎮化要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
城鎮化不是簡單的農民進城,也不是單純的拆遷改建,而是對傳統工業化和小農經濟的徹底改造,因此,要完成人的城鎮化,讓進城農民真正轉變成“城里人”,就要破除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體制和政策障礙: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戶籍限制。二是實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三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統籌解決進城農民就業、培訓、住房、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問題,實現職業上從農業到非農業、地域上從農村到城鎮、身份上從農民到市民的三維轉換,讓進城農民真正能在城鎮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