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現狀的研究

2013-11-24 02:44:22方翰青
職教論壇 2013年36期

□方翰青 譚 明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是指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齡在16歲以上的,登記為農村戶籍而在城鎮異地就業的女性人群,本研究主要以在企業工作的女性農民工為研究對象。職業流動是指人們在社會職業分層結構中位置的變動。本文所指的職業流動概念是指農民工個人在城市生存過程中,在不同職業類型,同一職業類型中的不同級別,不同工作單位,不同區域之間以及不同就業狀態之間的流動。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促進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加強自身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建設,幫助其實現向上的職業流動,推動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實現職業流動和發展,促進社會階層分化和社會結構轉型,達到社會和諧。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常州數家企業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為研究對象,共發放200份問卷,回收150份,有效問卷134份,有效回收率為67%(見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問卷共有43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調查對象的職業經歷、流動動機和途徑;調查對象的社會關系網;調查對象的工作滿意度和對未來的期望。

表1 被試基本情況

(三)施測過程

采用集體施測方式,以相同指導語指導被試填寫問卷。

(四)數據處理

運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進行描述統計、非參數檢驗等。

二、研究結果

(一)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基本情況

1.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頻率

表2-1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次數的描述統計

從表2-1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流動的次數均值約為3.10,且次數在4次以上的占三成有余。

2.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原因

(1)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原因

表2-2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外出務工原因的描述統計

從表2-2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外出務工原因中,“為了生存,在農村掙不到錢”占50.7%,“在城市里能學到技術,有更好發展”的占47.0%。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動機既包括經濟的因素,也包括人生發展的因素。

(2)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后職業流動的原因

表2-3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上一次換工作情況的描述統計

從表2-3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自己主動辭職的占79.1%,占得比例最高,而被辭退的和沒事可做的僅各占4.5%和1.5%,其它原因的占14.9%。

表2-4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主動辭職前是否有準備的描述統計

從表2-4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辭職之前已經找好工作的占33.9%,沒有找好工作的66.1%。總體來說,這反映了多數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職業流動上還處于盲目狀態,有近三分之二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辭職之前沒有為自己做好打算。

表2-5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主動辭職原因的描述統計

從表2-5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原因選擇比例最高的是 “工資太低”、“工作學不到技術、沒有發展前途”,分別占42.5%和20.9%,累加百分比為63.4%。因為“不喜歡目前的工作”而辭職的比例占到16.4%。因為“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做”而辭職的比例占到14.2%,說明有一部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并不安穩于眼前的工作,而是能在有更好的工作出現后進行積極的職業流動。因為“工作太辛苦”而辭職的比例占14.2%。

(3)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特點

表2-6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方向

從表2-6可知,實現職業流動方向中的水平流動與向上流動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分別占42.5%和40.3%,說明有將近一半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有進行積極有效的職業流動。實現職業流動方向中的向下流動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占了17.2%,說明也有一小部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職業流動中處于下行趨勢。

表2-7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初次務工所從事的工作

表2-8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目前所從事的工作

通過對比表2-7和表2-8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初次外出務工從事體力勞動中的非技術工人的占到24.6%,但是在目前所從事的工作中,這部分人群的比例明顯下降了,只占到17.2%。體力勞動中技術工人的比例卻上升了,且所占比例最高。公司辦事員、一般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上升,而像商業,服務業人員類的比例卻在下降。

4.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途徑

表2-9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謀求職業的途徑

從表2-9可知,54.5%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城市里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靠親屬介紹的,占得比例最多;占23.1%的人是靠自己找到工作的,占17.2%的人是靠在家鄉認識的外出務工者找到工作的;依靠包工頭,和城里的勞務組織及職業介紹所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都比較小;通過家鄉的勞務組織介紹工作的幾乎沒有可能性。

表2-10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后換工作的途徑

從表2-10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進入城市以后的職業流動過程中,有54.5%的人是依靠老鄉、親屬這種“強關系”力量獲得工作,與同樣的途徑獲得首份工作比例相同。有23.9%的人依靠打工認識的同事,與進程打工時相比,這種“弱關系”在職業流動中的利用率依然較高。而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依靠勞務市場中的中介組織的比例占21.6%,這個比例有明顯的提高。

5.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意愿與期望

(1)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滿意度

表2-11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工作滿意度(%)

從表2-11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對自己的工作最不滿意的在于發展機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累計占40.6%;其次是經濟收入,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累計占33.7%;再次是工作時間,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共占26.8%;新生代女性農民對于社會地位和工作環境“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的,所占比例分別達到23.9%和13.4%。

(2)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意愿

表2-12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意愿

從表2-12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中不愿意進行職業流動的僅占6.7%,這部分人或因為對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很滿意,或是不愿意做出改變,怕承擔風險。愿意和非常愿意進行職業流動的比例占71.6%,可見有超七成以上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想要通過職業流動找到自己較為理想的工作。而21.6%的人表示自己目前沒有想過。這表明有將近五分之一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沒想過進行職業流動,但這也不代表這一部分人在出現更好的工作機會之后不會想要進行職業流動。

表2-13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結果

從表2-13可知,雖然有71.6%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有職業流動的意愿,但卻只有38.8%的人能夠通過職業流動找到自己覺得較為理想的工作。

表2-14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無法進行有效流動的原因

從表2-14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中63.6%的人無法通過職業流動找到理想工作的主要原因在與他們自身條件和外在條件的限制。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自己的眼中,有26.9%的人認為“沒有技術,缺少資金支持”是他們無法實現有效職業流動的主要原因,相較于其它原因技術原因所占比例最大;21.6%的人認為自己文化程度低,是限制其向上流動的主要障礙;有16.4%的人認為他們在城市中缺乏有用的社會關系,限制了他們的職業流動;只有3.0%的認為戶口限制了其職業流動。

(3)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期望

表2-15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期望

從表2-15可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期望從事的職業類型,排列前四位的依次是一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私營企業主和公司辦事員,分別占32.1%、22.4%、14.2%和11.2%。

(二)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1.人力資本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職業流動的方向,而影響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方向的人力資本有包括年齡、家庭背景等的先賦性因素,還包括文化程度、職業技能、務工時間等的后致性因素。

(1)先賦因素的影響

表2-16 年齡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從表2-16可知,經卡方檢驗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年齡與職業流動方向上存在顯著關聯性。其中,22-26歲年齡段和27-31歲年齡段的農民工以水平流動和向上流動為主,向上流動的比例分別為49.1%和36.5%。從表2-17可知,經卡方檢驗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婚姻狀況與職業流動方向不存在顯著的關聯性。從表2-18可知,經卡方檢驗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家庭背景與職業流動方向沒有顯著的關聯性。(2)自致因素的影響

表2-17 婚姻狀況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表2-18 家庭背景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表2-19 文化程度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從表2-19可知,經卡方檢驗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文化程度與職業流動方向不存在顯著性關聯。但是,經進一步數據分析,對于小學至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來說,文化水平越高,向上流動的比例就越大,向下流動的比例越小。

表2-20 務工時間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從表2-20可知,經卡方檢驗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務工時間與職業流動方向不存在顯著的關聯性。但是,經進一步數據分析發現,在務工時間不足9年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中,隨著進城務工時間的延長,實現向下職業流動的比例越來越低,實現向上職業流動的比例越來越高。

表2-21 職業技能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從表2-21可知,經卡方檢驗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參加培訓的次數與職業流動方向不存在顯著的關聯性。

2.社會關系網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影響

表2-22 與不同社會關系網的聯系情況

從表2-22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擁有強關系的比例很高,有52.6%的人經常與強關系保持著聯系,還有35.4%的人也是偶爾會與強關系保持聯系的,而不聯系和沒有強關系可聯系的人僅占12%,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保持著與強關系的聯系。有49.5%的人經常與弱關系保持聯系,還有30.6%的人也是偶爾與弱關系保持聯系的,僅有19.9%的農民工很少或者沒有弱關系的聯系,表明大部分農民工也保持著與弱關系的聯系。

表2-23 對不同社會關系網的利用情況

在表2-23中,我們發現95.5%的人會向強關系求助,而最有可能幫助他們的也是強關系。

表2-24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對不同社會關系網的利用情況

表2-24反映了不同的社會關系網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提供的作用是不同的。絕大多數被調查對象認為,有困難的時候愿意找“強關系”的幫助,而且“強關系”也可能提供自己需要的幫助。

表2-25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不同社會關系網的作用

表2-25表明,44.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強關系所能提供的最大幫助在于情感上的支持,39.6%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弱關系的最大幫助在于能夠提供有效的就業信息,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工作。

三、分析討論

(一)新生代女農民工職業流動頻率的討論

本研究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次數均值約為3.10,且次數在4次以上的占三成有余。從職業流動的頻率次數來看,呈現出越來越頻繁的趨勢。

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個結論體現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一方面說明她們習慣于自己的職業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當自己對目前的職業不滿意時,會以變換工作來進行應對;另一方面,通過不斷進行職業流動,來獲得更多的職業技能,職業適應性水平也得以不斷的提升,以融入城市生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生活觀念進步,是人生成長的體現。

從負面的角度來看,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不斷更換單位的原因,首先是可能導致其權益受損。當她們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時,首先考慮的并不是通過各種正當渠道去交涉,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辭工;其次是比較利益的驅動。當一個單位比另一個單位工資更高,一個領域比另一個領域獲利更多,或一個城市比另一個城市就業機會更好時,如果個人已具備條件,就產生了“跳槽”的念頭[1]。這樣有可能導致企業人力資源流失嚴重,留不住人才,而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個人也無法在某一崗位或公司進行職業技能和資本的積累。

(二)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外出務工原因的分析討論

本研究發現,從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原因來看,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務工多是“為了生存,在農村掙不到錢”(50.7%),“為了在城市里學習技術,將來有更好的發展”(47.0%)。這一結果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生存理性而進城務工,同時,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也將流動看作是改變生活方式和尋求更好發展機會的契機,他們不但在城市里掙錢,更希望在城市里逐漸更新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融入城市的主流社會。

(三)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務工后職業流動的原因分析討論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城市就業后進行職業流動的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是 “工資太低”(42.5%),“工作學不到技術,沒有發展前途”(20.9%),這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選擇職業時是經濟理性與發展理性并存,既要爭取眼前的經濟利益,實現資本的積累,又要兼顧未來的發展。沒有技術含量和發展前途的工作,即使能掙取高工資也不是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最佳選擇。而因為“不喜歡目前的工作”而辭職的占16.4%,這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選擇職業時已經開始考慮與個人的興趣相結合。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職業選擇,是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發展上又一理性的表現,一旦他們找到合乎自己興趣的工作,就很容易在這一領域內取得一定的成就。因為“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做”而辭職的比例占到14.2%,說明有一部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并不安穩于眼前的工作,而是能在有更好的工作出現后進行積極的職業流動。因為“工作太辛苦”而辭職的比例占14.2%,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也開始看重自己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他們不再像第一代農民工那樣不怕吃苦。當然這并不能反映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素質不如第一代農民工,只是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對自我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不再滿足于賣苦力,而是在比較利益的趨勢下,她們更愿意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職業選擇,謀求以更輕松的勞動獲取更高的利益,學到更多的東西。

當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習慣于用辭職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又在主動辭職前沒有找好工作的話,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行有效職業流動有很大影響。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辭職前有否找好工作的情況上,有66.1%的人表示辭職前并沒有找好工作,說明了多數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職業流動上還處于盲目狀態。

(四)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特點分析討論

本研究主要從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方向上來探討這一人群職業流動的特點,職業流動方向上分為向上流動、水平流動、向下流動。李強教授曾將農民工在城市里所從事的職業按照職業聲望從低到高排列依次是“非技術工人(體力勞動)”“技術工人(體力勞動)”“商業、服務業人員”“公司辦事員”“單位負責人”“一般專業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 其賦值從低到高依次是 1、2、3、4、5、6、7、8。如果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目前從事的職業的聲望值與第一次從事的職業的聲望值之差為正,說明其職業發展是向上的,即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職業階層;如果目前從事的職業的聲望值與第一次從事的職業的聲望值之差是負,說明其職業發展水平是下降的,新職業的層次低于過去所從事的職業;如果目前從事的職業的聲望值與第一次從事的職業的聲望值之差為零,那么其職業處于平移狀態,即保持原來的職業水平。調查顯示其職業聲望賦值之差為負值的累積占,說明只有這部分人的職業流動方向是向下的[2]。在134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中,實現職業流動方向中的水平流動的占42.5%,向上流動的占了40.3%,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職業流動上還是趨于平穩,但相當一部分也有實現向上流動,只有小部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處于下行趨勢。同時,通過農民工進城初次務工所從事的工作與目前所從事的工作相比較得出,通過職業流動,大部分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趨向于從事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

(五)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途徑的分析討論

根據格拉諾維特(1973)的“弱關系力量假設”[3]和邊燕杰(2001)的“強關系假設”[4]理論,以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擁有的社會資本情況為依據,把人們之間的關系劃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把朋友關系看作強關系,把一般的相識看作弱關系。強關系是群體內部的紐帶,可獲得的信息重復性高,而弱關系是群體之間的紐帶,它提供的信息重復性低,充當著信息橋的角色。在本研究中,將“父母家人”“老鄉”“親戚”“朋友”界定為強關系;將在城市里結識的“同事”“老板”“同學”等界定為弱關系。同時將“包工頭”、“非正規的職業介紹所”看作是“中介組織”;將政府機構開設的勞務市場和勞務組織看作是“政府支持”。

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打工途徑的統計中,有一半以上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是依靠社會關系網中強關系,這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首次外出務工時是靠強關系的介紹為主,而弱關系和中介的力量發揮的作用很小。同時政府在農民工就業上的扶持力量也很小,或者是工作沒有取得顯著成效。而從進城務工后換工作的途徑上看,強關系在職業流動中的利用率依然其主要作用,且中介組織的利用率上升,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依靠強關系進入城市以后,傾向于利用中介的力量來實現職業流動。居委會或者其他的政府組織在農民工的職業獲得過程中的利用率很小,說明城市政府在農民工的職業支持方面還屬空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六)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意愿與期望的分析討論

本研究發現,大多數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希望通過職業流動能夠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非常愿意”和“愿意”的共占71.6%,但只有近四成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能實現。探究其中原因,沒有技術,缺少資金支持是他們無法實現有效職業流動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文化因素。只有極少數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認為戶口問題限制了其職業流動。

這一現象說明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自己看來,職業技能是其能夠實現有效職業流動的第一要素,而戶籍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由此可見,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中,戶籍制度的社會功能己經大大削弱了,技能、文憑等要素已經漸漸取代戶籍的篩選功能。而我們知道,戶籍是一種根據人們的先天指標進行篩選,確定人們不同地位和分工的制度,而技能和文化水平則是根據人們的后天活動確定地位和分工的制度。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獲得技能和文憑。技能,文憑等要素取代戶籍的篩選功能,表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職業流動過程中將面臨著更加公平的制度環境。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想要實現向上的職業流動,還要不斷努力,豐富自己的素質和職業技能,用過硬的個人素質來克服體制上的障礙,最大程度的追求自己在職業上的發展。

大多數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希期望能從體力勞動中脫離出來,往更高層次的職業上流動,但是公司辦事員、單位負責人這兩種職業的期望比例并不高,那是因為這兩種職業更看重學歷,而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因為自身學歷上的限制,在公司里不可能有很大的發展。這與林堅,葛曉巍(200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

(七)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個人資本對其職業流動影響的分析討論

本研究發現,從總體上看,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家庭背景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方向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這些先賦因素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不存在明顯的影響。

其中,在對年齡因素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影響的統計中發現,17-21歲年齡組的農民工多以水平流動為主,22-26歲年齡段和27-31歲年齡段的農民工以水平流動和向上流動為主。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一般而言,21歲以下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務工時間短,他們對于城市的其它工作還不熟悉,社會關系網絡很有限,因此職業流動方向多以水平流動為主。而22-26歲和27-31歲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隨著對城市生活的漸漸適應和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加上可利用資源的增多,他們就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期望與追求,因此其職業流動向上流動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另外,按照經驗研究,家庭背景在成員的職業流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父親的職業、地位對子女的職業、地位也會產生影響。父輩的地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社會網絡資本的反映,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重視“人情”的國家,父親具有較好的職業,較高的地位,其子女就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更容易實現職業流動。而統計分析發現家庭背景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方向的影響不明顯,這可能是因為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來說,他們這個群體的同質性很強,其家庭背景基本相似,父母多是在家務農,即使有些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父母是在外務工,由于其木身從事的工作地位較低,擁有的資源較少,很難能為子女的職業流動提供有用幫助。不過與父輩是在家務農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相比,其父輩在外務工的話,作為二代農民工,他們對城市生活可能更為熟悉,在尋找就業門路和適應城市生活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從自致因素中的文化水平來看,隨著中國從先賦性社會向后致性社會逐步轉變,教育水平成為影響社會成員自我發展和向上流動的最重要的資本。通過文化程度與職業流動方向的卡方檢驗,顯示了文化程度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方向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了文化程度對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方向的影響不明顯。但是,對于小學至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來說,文化水平越高,向上流動的比例就越大,說明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方向。

從自致因素中的務工時間來看,本研究發現,務工時間對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方向的影響不明顯。但是,在務工時間不足9年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中,隨著進城務工時間的延長,實現向下職業流動的比例越來越低,實現向上職業流動的比例越來越高。這是因為隨著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進城務工時間的推移,他們對城市各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目標越來越明確,而且自身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不斷增加,從而更有可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其職業流動的頻率也就越來越低,向上流動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從自致因素中的職業技能來看,本研究發現,職業技能對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方向的影響不明顯,這一結論與本研究假設相悖。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企業接受的培訓,僅限于崗前規范性要求等內容,對于實質性的崗位職業技能培訓的機會比較少。高質量的職業流動是離不開高水平的職業技能提升的支撐。因此,本研究認為,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要實現職業理想,完成職業流動,職業技能的提升是最重要的必要條件之一。

(八)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社會關系網因素對其職業流動影響的分析討論

社會關系網絡是社會資本的重要構成之一,嵌入在個人社會關系網中的資源是重要的社會資本,擁有此種資源可以更好的滿足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健全的情況下,社會關系網絡是重要的求職渠道。

本研究發現,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過程中,社會關系網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勞動力市場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僅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是從勞務市場和職業中介那里找到工作的。并且,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不斷的職業流動過程中,對強關系的利用率逐漸減少,對弱關系的利用率不斷增加。

從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與不同社會關系網的聯系情況結果來看,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擁有并聯系強關系的比例很高,這是因為中國社會是個鄉土社會,基于血緣和地緣關系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是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職業流動過程中的重要的社會資本。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與他們的父輩一樣,將這種先賦性的社會關系網作為重要的求職渠道,尤其是在其從農村走向城市進行第一次職業流動時。同時從表中還可以看出,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除了擁有豐富的強關系,也擁有較多的弱關系。這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除了擁有這先賦性的社會資本以外,更加努力的去構建新的社會關系網,不斷擴大自身的社會交往半徑,豐富自身的社會資本。擁有并聯系弱關系的比例也很高,這說明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除了擁有這先賦性的社會資本以外,更加努力的去構建新的社會關系網,不斷擴大自身的社會交往半徑,豐富自身的社會資本。

從對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對不同社會關系網的利用情況來看,大多數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會向強關系求助,而最有可能幫助他們的也是強關系。借鑒費孝通先生(2006)的差序格局理論,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對強關系與弱關系的親疏度和認同度是不一樣的。對血緣關系的認同和依靠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在感情上更加的信任他們。但是弱關系不一樣,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對這種關系還處在摸索的階段,弱關系內部的交往方式是以交換為目的的,互利互惠的。新生代女性農民工雖然在主觀上努力的構建這種關系,不斷的投入,這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有所回報,他們對這種關系做不到向強關系那種完全的信任。所以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習慣性的向強關系求助,因為信任,他們也同樣的能得到這種關系的支持和幫助。

從對不同社會關系網的作用接過來看,兩種不同關系網絡具體功能是不同的,在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流動的過程中,對強關系的依賴依然強烈,但是,強關系提供的信息并不一定能為新生代女性農民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此時,在城市里構建新的社會關系網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打工時認識的朋友,同事,老板等都將可能為其提供重要的就業信息。不斷開發和利用新的社會關系網,可以為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在城市的發展創造條件。

[1]周運清,王培剛.農民工進城方式選擇及職業流動特點研究[J].青年研究,2002(9):44-48.

[2]李強.中國大陸城市農民工的職業流動[J].社會學研究,1999(3):93-101.

[3]Granovetter,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0-1380.

[4]邊燕杰,張文宏.經濟體制、社會網絡與職業流動[J].中國社會科學,2001(2):77-87.

[5]林堅,葛曉巍.我國農民的職業流動及擇業期望[J].浙江大學學報,2007,37(2):111-1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er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在线激情片|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玖玖精品在线|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影院| 97综合久久|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影院| 亚洲综合片| 一级爆乳无码av| 久久免费看片|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综合网天天|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 91|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9在线视频精品|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国产白浆在线|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伊人天堂网| 片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高h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亚洲毛片在线看|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本午夜三级| 99久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久久不卡精品|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视频黄|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