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生 董顯輝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新技術不斷涌現,設備和產品不斷更新。因此,社會對生產、服務一線的專門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具有“雙師”素質(既能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專業技術操作)。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是為培養職教師資而開辟的專門渠道,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業化的中等職校專業教師。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既要重視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也要重視專業理論與技能的訓練,要做到“面向職教、服務職教、引領職教”。為了培養“雙師型”的職業教育師范生,《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要求:“培養院校要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師范生培養模式,加強與行業企業、職業學校的合作,強化企業實踐和職業學校實習環節。職業教育師范生在校期間至少應有半年時間到企業實踐和職業學校實習”。意見表明,實踐教學體系是職業教育師范生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有“校-企-校”三個主體共同實施。
職業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本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市場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具備一定技術實踐能力,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的需要,為社會生產出有價值的產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授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包括實踐動手能力和實踐綜合能力。職業教育師范生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潛在師資力量,要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教師必須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否則教師只會“照本宣科”。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天下未有無生利經驗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因此“無治病之經驗者,不可以教醫;無貿易之經驗者,不可以教商。凡百職業,莫不皆然。故職業教師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經驗。無生利之經驗,則以書生教書生,雖冒職業教師之名,非吾之所謂職業教師也”。[1]可見,職業教育需要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勝任實踐指導的“雙師”素質教師,專業課程設置與普通師范院校相比更突出職業技術技能,與綜合高等學校專業教育相比,其師范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要求更高。因此,職教師資的教學能力不單表現在理論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備指導學生進行實踐的能力。職業教育師范生要成為職業教育教師首先必須掌握專業技能,并有從事專業的經驗。
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只是具備職業教育教師的基本素質,如果要成為職業教育家,還必須具備學術性(如圖1所示)。
因此,在職業教育教師身上應體現出師范性、學術性和技術性(職業性)。職業教育教師只有堅持“師范性”、“學術性”、“技術性”(“職業性”)的統一,才能滿足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從職業技術教育角度出發,強調其技術性,強調應用能力,解決的是“如何做”(how to do),是與普通教育的不同之處;強調師范性,是強調教學技能,要解決教師“如何教”(how to teach)的問題,如何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學生;強調學術性,是要求教師不但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一般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具有相當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研究“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做”。他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學術性是基礎,技術性是根本,師范性是最終目的,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共同存在的。因此,職業教育教師應該是具有扎實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嫻熟的教學實踐操作能力和深厚的教育研究能力。

圖1 職業教育家“三性”示意圖
職業教育師范專業的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系統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能,具有從事職業教育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據此,職業教育師范生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由基礎通用能力、專業能力與教學科研能力構成的職業教育教師教學能力。
1.基礎通用能力。基礎通用能力沒有明顯的指向性,所有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終身學習能力。
2.專業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是指教師要熟悉相關職業領域內的生產一線或工作現場,掌握相關職業領域內的成熟技術和管理規范,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處理現場復雜問題的能力,并具備相關的操作技能。專業實踐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將行業知識、能力和態度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專業實踐能力是實踐教學能力的基礎,而實踐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科技開發能力、市場調研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專業建設能力、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能力等。實踐教學能力包括示范能力和指導實踐的能力。示范能力是指教師具有能規范地操作、進行演示的能力。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并不能形成熟練的操作技能,必須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動手才能掌握技能。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除自己應具備示范能力外,還應該具有指導實踐的能力,成為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導者。
3.教學與科學研究能力。教學能力包括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確定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學實施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學反思的能力、教學監控的能力、教學研究的能力。教學能力是職業教師的基礎能力,是有效傳遞知識、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條件。
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選題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運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撰寫報告的能力。具備教學能力只能使學生成為“教書匠”,要成為“教育家”必須具備教育科學研究能力。通過教學科研活動,使教師的知識不斷融合,形成職業技術教學知識,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不僅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更能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識[2]。
職業教育師范生的培養要使學術性、技術性、師范性有機結合,既要遵循生產、建設、服務一線“工作過程”,又要符合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崗位“工作過程”的要求,(教師職業技能和專業技術實踐能力)。教學能力是在教學體驗和實踐中養成的,因此,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在培養職業教育師范生的教學能力過程中構建了“兩個序列,五個三”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和教育與科學研究能力,即構建“專業技術技能實踐體系和教師教育實踐體系”兩個序列,“三個教學目標、三大實踐教學的模塊、三大實踐教學的基地、三位基地的指導教師和三種評價證書”的“五三制”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職業教育教師能力的構成,職業教育師范生的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包括培養基礎通用能力、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和教育與科學研究能力。這三個培養目標實現了職業教育師范生的學術性、技術性和師范性有機結合。
要達到上述三個培養目標,就需要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載體,因此,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為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構建了三大實踐教學的模塊、建設了三大實踐教學的基地和聘用了三大基地的指導教師[3]。
1.三大實踐教學模塊。實踐教學模塊包括通用實踐教學模塊、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模塊和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模塊(含教學科研實踐教學體系)。通用實踐模塊包含書法訓練、普通話訓練、社會實踐、軍事訓練等;專業技能實踐模塊包括專業技術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科技競賽、科技訓練模塊(學年論文、畢業設計等)、專業技術證書模塊等;教育實踐模塊包括微格教學訓練、心理教育能力實訓、現代教育技術訓練、師范生技能比賽、職業學校教學實習、職業學校班主任實習、教師資格證書認證等。
2.三大實踐教學基地。依據三大實踐教學模塊需要校內技能實訓基地、校—企專業實踐技能實訓實習基地和校-校教學技能實訓實習基地來承擔。
校內技能實訓基地是以掌握基本原理與方法、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教學技能為背景的技能實訓基地,包括通識基礎實訓室、三字一話訓練室、心理素質實訓室、專業技術技能實訓室、專業課程實驗與設計實訓室、教育技術實訓室、微格教學實訓室等。這些實訓室集“教學做”一體,培養學生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教課程教學設計能力,理論授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實施能力,以及開展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職教教學活動的管理能力。
“校—企”專業實踐基地是以具備現代實用工程技術、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為目標的實踐基地。“校—企”實踐基地主要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技術能力,以技術應用實踐為背景,完成認知實習、生產實習、項目產品開發等實踐教學任務,使學生熟悉企業規章制度、整個生產流程、崗位所需技能、崗位所需技術和科研項目服務對象等。企業派出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制定學生在企業的實踐計劃,指導學生實習。同時,充分利用企業優勢資源,為學生提供較為完備的、能親身經歷并參與工程認知、設計與調試的職業訓練環境。通過典型項目產品的設計與系統集成過程,把分散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接近實際工程工作的項目整合為一體,培養學生科學、系統、綜合地應用現代職業技術知識的能力以及實踐中的創新能力。
“校—校”教學實踐基地是以培養師范生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專業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和班級管理能力為目標的實踐基地。“校—校”實踐基地既要培養學生的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又要鍛煉學生管理能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能力主要通過教育見習、教育實習、頂崗教學、教學法設計與應用、教育技術應用、課程開發(含校本課程開發)、教學研討與交流等實踐教學任務。學生管理班級的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嘗試全面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包括班級日常管理、學生學習管理、班級環境管理、課堂教學管理、輔導答疑、實訓輔導和帶領學生參與文體活動等。
3.三位實踐指導教師。所謂“三位實踐指導教師”是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校在校內實踐基地上安排有專業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的校內專業教師;在企業安排有專業技能的企業指導教師,在職業學校安排有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三位指導教師分別對學生的在校學習實訓、企業見習實習和職業學校見習實習期間的專業實踐、生活及品德養成等方面進行指導。三位導師在職業教育師范生學習的不同階段、針對學生專業發展中的不同問題,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校內基地指導老師要幫助學生制定校內專業實習實訓規劃,督促完成學業,幫助其解決學習、生活、思想中的困惑和問題,并引導其參與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學術能力、專業技能操作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并貫穿學生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在企業的專業綜合技能實習,側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認知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其綜合的、持續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和指導奠定基礎,并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學習、生活和思想中存在的問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擔任學生在實習學校的實踐教學指導和班級管理指導工作,側重于指導學生進行各項基本的教師崗位實踐技能訓練,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指導其形成并提高綜合的教學實踐能力以及指導學生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并幫助學生解決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問題。
學術能力、專業技能和教師教育能力分別通過學歷學位證書、專業技能等級證書、教師資格證書來評價。作為合格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必須擁有本科以上的學歷學位證書標識其基本學術能力,中級以上專業技能等級證書證明其專業技能操作能力,中等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證書表明其具有基本的教育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體系的落實離不開穩定的高質量的符合職教師資需求的校外實踐基地的支撐。職業教育師范師院校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訓實習基地,以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學校自身要建設好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訓練學生專業和教學的基本功;與企業合作共建共管企業實踐教學基地,明確了合作各方的權利、責任和利益,實現了與企業共建共管實踐教學基地,共同推進實踐教學的合作模式;與中職學校合作建設教學實習基地,明確了學校之間的權利、責任和利益。
在三大實踐教學基地上需要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指導教師,為此,學校應拓寬人才引進的渠道,加強與企業合作。學校不僅要從高等院校畢業生中引進人才,還應重視從企業引進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使之能勝任實踐教學的需要,另外也可以聘請相關企業的技術骨干到學校來擔任兼職教師。通過多種渠道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校企兩用的教師隊伍,充分開發和利用好校內校外兩種資源,借此提升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的素質,改善教師隊伍的結構。
實踐教學基地的運營和管理需要足夠經費的支持。一所學校是難以滿足實訓、實踐基地的建設和運行的,學校要盡量拓寬實踐教學的資金來源,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采用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經費,如爭取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教師教育機構或培養專業的投資力度,或通過社會企業的融資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1]陶行知.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M]://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6.
[2]徐英俊.發達國家職教師資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主要特點[J].職教論壇,2010(3):89-91.
[3]徐晶,賀文瑾.三元共生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的保障制度評析[J].職教論壇,2010(3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