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燦云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江蘇 通州 226300)
如果說高中物理入學必須上好的第一堂課是緒論課的話,那么第二課則應該是數學知識的準備課.初高中物理存在著一定的臺階,除了人們常說的知識的特點,思維的方式,教學的要求等,還有一個不容小視的臺階,就是數學知識的銜接.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往往在教學過程中被忽視,處理的時候被“輕描淡寫”了.因而,也就成為高中物理難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高一的物理內容主要是力與運動.雖然學生初中階段也學習了與此相關的知識,但知識的深廣度、概念的精準度完全不同,所以,對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并且,由于對學生數學要求的提高,學生不習慣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且相當一部分入學物理中使用的數學知識,學生還沒學過,所以,一部分學生會在開學沒多久就懵了.
那么,這些滯后的數學知識有哪些呢?
(1)矢量(向量)的運算.矢量是一個新的物理概念,矢量的運算對學生來說是從沒有接觸過的.而相應的數學知識,向量的運算還沒有學到.一條直線上的矢量運算,比如直線運動速度變化量的求解,正負號代表的是方向.運算之前,需規定正方向,然后把正負號帶入計算,結果再由正負號來判斷物理量的方向.幾個彎子一轉,有些學生就昏了.而不在一條直線上的矢量運算,要用到三角形的對角線,比如,兩個力的合力的求解,這一切,學生都是聞所未聞的.
(2)一次函數的斜率和截距.一次函數學生不陌生,初中已經學過,但初中沒有對一次函數的圖形進行專門的研究,要在高中數學中才能學到.所以,對斜率、截距這兩個直線的特征量就一無所知了.但運動學中的v-t圖,x-t圖是學生必須掌握圖像,所以,弄清斜率和截距的意義就非常重要了.
(3)三角函數.三角函數是高一力學中最重要的數學工具.我們往往以為學生初中學過,其實,學生只學過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而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也要在高中數學中才學到.所以,在進行力的合成與分解時,學生往往分不清正弦和余弦、正切和余切,更不談用三角函數法解題了.
俗話說“一通百通”.這句話換過來就是“一堵百堵”,有時學生學不會物理,原因不是物理概念不通,而是數學知識不會應用.
初中物理大多是現象的解釋,與初中不同的是,高中物理對數學的要求很高.要求學生要會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及過程,再轉化成數學問題(已知什么,求解什么),再選用物理規律和數學工具進行解答.簡單的說,解答物理問題的最終落點是數學工具的應用.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必要時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分析.這是物理高考考綱對學生的要求.
高中物理解題用到的數學知識只是初等數學知識.如解方程、二次函數求極值、圖像法解題、基本不等式求極值、平面幾何問題、三角函數問題、數列求和、微元法等.但由于學生學科間的遷移能力不夠,往往出現一個現象“物理學習一個腦,數學學習一個腦”,簡單的數學用在物理上,往往就成了學習中的難點.
高中物理中的數學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一元二次方程求極值;(2)利用圖像分析物理問題;(3)利用力學三角形解物體的動態平衡問題;(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極值;(5)利用幾何圖形求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的半徑;(6)電磁感應中的微元法;(7)多過程問題中的數學歸納法等.
數學是物理學習的工具,只有熟練掌握了工具的應用,才能自如地動腦思考如何完成比較難的任務.
“不會靈活使用數學工具”是學習物理的一個非物理因素,應該交給數學老師?這個想法是錯的.一個好的物理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好的數學教師.物理教師自己不但要會靈活的使用數學工具,而且在自己的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把數學知識遷移到物理學習中.
不同的階段應采用不同的做法.數學工具應用的指導主要是在高一的時候,要與物理知識的傳授一樣重視,教運算,教方法,物理學科教學進度不宜過快;到高二的時候,只需著重教導重要的數學工具的應用(如微元法、圖解法、歸納法等),精力主要應放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上;高三的時候,一般的數學工具已經都在高一、高二的學習中掌握了,且學生的數學能力已經提高,所以,重點就可放在對物理問題的思考和分析上,而相應的方程的書寫,數學的運算則就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完成.
為什么高一階段一定要強調教數學?原因很簡單.高一的學生,處在初高中的銜接階段,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都比較差,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就更差.最典型的是,學習勻變速直線這一章的時候,由于一下子出來很多的公式,而每個公式又涉及到好幾個不同的物理量,學生往往懵了.拿到題目不知道應該用哪個公式,怎么求會比較方便,往往繞來繞去,半天解不出來.這時候,教師不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反正公式都已經教給你了,接下來怎么用就隨你了”.除了少數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是不會用的,學生會被難住.所以,必須帶著學生一起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一起選用公式,一起解方程,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再比如剛開始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時,學生的三角函數的應用并不熟練.所以,一定要放慢速度,與學生一起尋找函數關系.事實上,有時候,學生到了高三,還會把正弦和余弦搞混,而問題的形成卻是在高一.
教學生學會應用數學工具,似乎不是物理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但實際上,卻是降低物理學習難度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所以不可小視.
高一新學物理,數學知識滯后,這是事實.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可以先上一節數學知識的準備課,把學生沒學的數學知識先教會學生,這樣可以方便接下來的物理學習,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知識.
學生在初中數學中已經學過了一些粗淺的三角函數知識,但并沒有在三角形中學過.而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的求解則是高中數學的內容,筆者總結了一下,可以選教以下內容.
(1)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如圖1,直角三角形ABC,設角A大小為α,BC為角A的對邊,AC為角A的鄰邊,AB為斜邊,則角A的三角函數的定義為



圖1
(2)同一個角的三角函數之間的關系.
(3)互為余角的兩個角的三角函數關系.

(4)正弦定理.
在任意一個三角形中,如圖2,各邊和它所對角的正弦比相等,即(R為△ABC外接圓半徑)

圖2
一次函數學生在初中也有了初步的接觸,但一次函數的斜率和截距的定義并沒有學習.而高中物理入學篇運動學里,運動圖像問題中,斜率和截距頻頻出現,而且有時還會涉及到圖線切線的斜率和割線的斜率的區別,并且,物理圖像問題貫穿了整個高中物理的學習,所以,正確理解圖線的斜率和截距是很重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可以涉及以下內容.
(1)一次函數的表達式及圖線.
方程:y=kx+b.
圖線:不過原點的一條傾斜的直線,如圖3.
(2)斜率的定義及正負.

圖3
判斷斜率的大小與正負的方法:沿著x軸的正方向看,上坡斜率為正,下坡斜率為負;坡越陡斜率越大,坡越平緩斜率越小.
(3)縱橫截距的定義.
橫截距是直線與x軸交點橫坐標,只需令y=0求出x值,即為橫截距;縱截距是直線與y軸交點縱坐標,只需令x=0求出y值,即為縱截距.
不管是專門安排出課時教以上的數學知識,還是在具體要用到的時候再教.但是,這部分滯后的數學知識一定要專門教學生,絕不能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非物理因素導致的物理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