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依
名人哪個朝代都有,而名人又分為兩種:一是載入史冊,列傳為榮的;二是民間流傳,百姓喜歡的。而兩者兼?zhèn)涞娜耍攀钦嬲拇竺恕L拼笤娙税拙右拙褪沁@樣的人。白居易29歲考進中士,他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詩人,還是一位敢直言、愛民眾、重自律、講廉潔、干實事的清官。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下坡路時期,面對軍閥割據(jù)、政局動蕩的混亂時勢,37歲就任左拾遺(諫官)的他,倡導親民之風,反對宦官專權,竭力挽回殘局。他政績斐然,先后任刑部侍郎、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大權在握,名滿天下。
他不僅是一位著名詩人,還是一位清廉的“政治明星”,也是我國歷史上領導干部收入公示第一人。剛入仕途時,白居易擔任政府機關校書郎,是個抄抄寫寫的“文秘”,他在詩中說:“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余,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因才干凸顯,升為左拾遺,薪水翻了一番,作詩:“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他用詩歌,公示收入,表白心境,不讓別人有行賄的機會,也不給自己留下受賄的空間。
白居易的“新政”之風和執(zhí)政模式在當時官場可謂獨領風騷。他愛管“閑事”,向以敢諫聞名。一次,他竟管到了皇帝的后宮,斗膽請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宮女,惹得憲宗大怒。
“官二代”王鍔升任嶺南節(jié)度使,兼領廣州刺史、御史大夫。當時,廣州是唐朝重要貿易港口。王鍔貪贓枉法,斂聚財富,大賄朝中權貴,賂買各處關節(jié),并大肆搜刮民財獻給皇上邀功。唐憲宗決定提拔王鍔為宰相,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白居易卻挺身而出,以理進諫:“王鍔苛刻百姓,貪得無厭。今若授以宰相,天下人怎不恥笑。如此一來,上行下效,豈不朝綱大亂。”
他屢次犯顏直諫,唐憲宗自然心中不快,宦官趁機群起誣陷,終于將他貶為地方官。
此后,白居易先后任江州、蘇州、杭州等刺史,他幾番異地交流,深知民間疾苦和社會黑暗,可依然秉承“兼濟天下”之宏志,坦蕩剛直,政平訟簡,惠政于民,為民謀福。
白居易主政杭州時,以民生為本,大興水利,親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引水灌田,解決了當?shù)氐乃禐暮栴}。人們?yōu)榱思o念其功德,將其所筑之堤命名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他離任時,百姓站滿了運河兩岸,官員和百姓哭喊著隨船送行了十多里。他在《別州民》一詩中記下了這感人的場景:“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白居易,連飲茶吃菜等也在當?shù)卣諆r購買,更從不索要任何名貴物品。他卸任后,兩袖清風,僅帶回兩塊天竺山石,以資紀念。
一天,他擺弄石塊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對不起杭州,對不起天竺山。他想,倘若每個游客都帶回天竺山石,哪里還有天竺山的秀美?自己認為沒有帶走杭州一丁點兒東西,難道這石頭不是杭州的東西嗎?山石雖不值錢,但取之玷污名聲,這好比貪污了千金,不是一個為官清廉者應該做的。他越想越不能原諒自己,悔恨萬分,忍不住揮毫寫下了這首“自責詩”:“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葉。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為此而自責,誰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然而,白居易卻把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引申到了貪污腐敗的重大惡果上。這是何等可貴的自律精神!
白居易常在家中接待來訪,傾聽民間疾苦,幫扶弱勢群體,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報國之志的詩篇,成為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在《觀刈麥》詩中寫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因此名聲鵲起。
白居易是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能官能文,才氣縱橫,為民而歌。他與李白、杜甫被譽為中國詩壇的三大巨星,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化名人。他倡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刺詩,都具有很強的人民性。
出身官宦人家,一生宦海沉浮。白居易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順宗等八位皇帝,晚年官運亨通,一直升到了刑部尚書、太子少傅的高位,大權在握,名滿天下。前后居官近40年,始終以清廉自守,一心為民。武宗會昌二年(842年),他71歲高齡時以刑部尚書致仕(退休)。
白居易73歲那年,還壯心不已,兼濟人民,傾自己資財,開鑿了龍門石灘,解決了來往船只經過此處,常有觸石之險的問題。他親民、愛民、憂民、為民,在當時那個社會,實屬鳳毛麟角。
親民、勤政、廉潔、真誠、謙卑、堅毅,白居易正是因為堅守了這些“官德”才成就了他的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