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胡稅根
行政體制改革說到底就是政府的轉型升級。目前,我國政府的公共生產力水平還是偏低的。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經濟要轉型升級,產業要轉型升級,其實政府也需要轉型升級,通過提高公共生產力,推動經濟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現階段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政府的手太長,沒有厘清市場與政府各自發揮作用的邊界。
首先是政府對市場仍然有過多的干預,設置了過多的行政壁壘。比如能源、基礎設施、金融等關鍵領域的準入門檻還是偏高,民資很難進入。"促進民間投資新36條"說了幾年了,但其實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其次,在宏觀調控過程中,當市場遇到問題,政府更多地是用行政手段、財政手段來解決問題,應強調盡可能用經濟手段來調節。典型的問題就是對房價的調控,采用了像限購令、國十條等等調控措施,但從目前看來效果并不理想。
再次,就是對國有企業還有太多的保護,對民企來說競爭環境不夠公平公正。舉個例子,我們國家的銀行存貸款利率差達到了3%左右,很多國家通過市場化調節這個數字僅為1%。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剝奪了儲戶的利益,也加重了企業和社會的負擔。
在新一輪的改革中,政府要把伸得太長的手縮回來,進一步簡政放權,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讓市場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需要給投資者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除了清理審批事項,還要降低行業的準入門檻,并通過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規范審批收費等工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激發社會的創業熱情,增強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各種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太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韓瑞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改革完善紀檢監察雙重領導體制,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實現巡視全覆蓋,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等,這一系列深化反腐倡廉建設的新舉措,是對當前我國反腐敗形勢的深入思考和準確把握,找準了腐敗問題的癥結,對有效遏制腐敗將會起到巨大的作用。《決定》進一步明確了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定位,也對廣大紀檢監察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干部,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嚴格要求自己,抓住機遇,做好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加強對“四風”問題、“三公”經費支出、會風文風等方面的監督檢查,深化正風肅紀;要抓早抓小,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及時糾正,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深化廉潔風險排查防控工作,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預警機制;要深入開展效能監察,發揮管理的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作用;要加大對領導人員違反黨紀政紀的查處力度,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要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形成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根除腐敗產生的土壤,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