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沛縣安國鎮養鴨大戶周生杉一次性將4000余只生態肉鴨銷售當地肉鴨加工企業駐村收購點,他顧不得擦一下滿臉的汗珠,一邊興奮地數著收購點付給的大額現款,一邊笑不攏口地對筆者說:“多虧當初沛縣農行給了俺5萬元貸款,幫俺養起了生態肉鴨,不僅讓俺脫貧致了富,還成了小有名氣的養鴨專業戶。嘿嘿,今兒天氣雖然炎熱,但俺心里就像吃了冰棍兒一樣,爽快極了。”
周生杉是一個出了名的勤快莊稼人,在養殖生態肉鴨之前,他一直辛辛苦苦地用心伺弄著6畝責任田,但除掉種子、農藥、化肥等費用,每年從開春忙到秋收,到頭來全部收入還不到2萬元,僅僅能夠勉強維持全家6口人的日常溫飽。前幾年,當他看到村內和鄰村其他農戶依靠飼養生態肉鴨紛紛發了財,不僅家家蓋起了寬敞闊氣的小洋樓,還在銀行有了大筆存款,這讓他既羨慕眼紅又很不服氣。可是,從事生態肉鴨養殖需要一筆數額不菲的啟動資金,而這筆資金對于像周生杉這樣的家庭來講卻是無力籌集的,他只好眼看著別人掙大錢自己卻無能為力。2010年,沛縣農行與安國鎮政府聯合實施“信用村”建設,大力加速惠農貸款支持農戶致富奔小康進程,周樓村被評為該鎮第一批“信用村”,周生杉也由此通過農戶聯保方式從沛縣農行獲得5萬元小額貸款。靠著這筆貸款,周生杉建起了新式鴨舍,購買了6000只優質生態肉鴨鴨苗,當年不僅還清了農行所有貸款本息,還把養殖規模擴大了一倍。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的養鴨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持續擴大,收入快速增加,一舉成為遠近有名的生態肉鴨養殖大戶,每年飼養數量均在2萬只以上。
在沛縣,像周生杉這樣依靠農行小額農戶貸款迅速走上富裕之路的農戶不勝枚舉。
近年來,農行江蘇沛縣支行把助推縣域農民致富奔小康作為惠農貸款投放的著力點,先后推行了“農行+公司+農戶”、“農行+合作社(行業協會)+農戶”、“農行+黨政機關(協管員)+農戶”、“農行+信用村+農戶”、“農行+特色項目+農戶”等貸款模式,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億余元,全力支持當地特色蔬菜、優質稻米、生態肉鴨三大特色產業發展,廣大農民由此走上富裕之路。
2011年初春,敬安鎮從事特色蔬菜種植的青年農民李玉龍因擴大種植面積,在資金上出現了缺口。陷入困境的他便向沛縣農行提出了6萬元的貸款申請。該行信貸人員經過認真考察,認定他所從事的優質牛蒡育種項目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便在最短時間內即將6萬元貸款發放到位,解除了他的燃眉之急。當年秋天,他所種植的15畝牛蒡良種大獲豐收,畝產高達2萬多斤,總收入達40余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的牛蒡良種供應“第一人”。
與此同時,沛縣農行緊緊抓住地方政府建設全國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的有利契機,不斷深化縣財政和農口部門以及鄉鎮政府的全方位合作關系,通過“農行+信用村+農戶”、“農行+黨政機關(協管員)+農戶”等途徑,積極發放惠農貸款支持當地農民將傳統水稻全部改為綠色水稻,促使沿微山湖西岸20萬畝水稻全部實現了無害化、粳稻化和優質化,一舉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稻米生產基地之一,稻農種植收入比以往翻了一番。在此基礎上,該行采取“協會+企業+農戶”、“合作社+經紀人+農戶”等多種形式,重點支持優質稻米加工企業發展,努力拉長稻米產業鏈條,催生出了一大批優質稻米加工示范村,目前僅楊屯、龍固、大屯三鎮就擁有稻米加工企業110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年加工能力180萬噸,銷售收入達43億元。
(文/吳春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