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資本家的秘密藍調曲
本期封面文章是《資本家的秘密藍調曲》。不管什么樣的監管措施或是稅收政策,企業都能想出辦法應對,資本家總能另辟蹊徑繞過各種政策限制。
決策者應該從兩方面著手進行改變。首先降低企業稅率,從而抑制上市合伙企業稅收優惠引發的資金扭曲。美國的稅率比其他富裕國家要高(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結構在歐洲不盛行的原因)。本刊曾說過最好把稅收轉嫁給投資者、勞動者以及消費者。
其次減輕美國上市公司的監管負擔。政治家已經意識到監管會損害股權市場的活力,根據一年前生效的《創業企業融資法案》,美國放松了對新興增長企業上市的要求,Twitter就因此受益。美國應該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而不是認為制造出不同的層次,這里的資本主義是地球上最有活力的,現在應該更加開放。
《巴倫周刊》:
經濟慢速增長時代
用不了多久,議會里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又要為政府該征多少稅,該有多少支出而爭論不休了,“大協議”真正達成可能還需要幾年。即將發生的爭斗凸顯了這樣一個嚴峻的事實,很多政治家以及他們的幕僚不清楚未來20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將迅速放緩,創造的財富遠遠不能滿足共和黨平衡預算以及民主黨維持社會開支的目標。
經濟緩慢增長時代的來臨不但會影響華盛頓的斗士們,還將影響到商業和投資者。疲軟的經濟增長使得公司很難擴大盈利、增加分紅,同時還會加劇社會不公和階級矛盾,并限制政府籌集資金支持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這樣的福利項目,稅收收入也很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水平。
《商業周刊》:
殯儀巨頭SCI大發死人財
國際服務公司(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SCI)在殯葬業一手遮天。SCI總部位于休斯頓,在紐交所上市,在美國和加拿大經營著1800多家殯儀館和墓地。目前SCI有員工兩萬,市值40億美元。隨著這個行業先驅整合分散的殯葬業,40年來SCI不斷吞并競爭對手。盡管有時SCI發展太過頭,在20世紀90年代末大肆舉債后瀕臨倒閉,但如今公司再次感到饑餓。
SCI已是北美殯葬業的頭號企業,它希望在明年初吞并位于新奧爾良的行業老二Stewart Enterprises連鎖公司,吞并Stewart Enterprises后SCI的營業點數量將增至2168個。如果這筆14億美元的交易通過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反壟斷審查,SCI將控制15%的美國殯葬業。
《時代周刊》:
到美國的未來德克薩斯去
《時代周刊》封面文章稱,雖然德克薩斯州氣候惡劣,但它代表著美國的未來。
德州最近變得有點酷,學者維特曼(Marshall Wittmann)稱其為“美國的美國”,意即美國人需要重頭再來時前往的地方。德州種族和文化多樣,奧斯丁、馬爾法(Marfa)等地吸引著藝術家和其他小資的到來。
不過筆者認為美國人前往德州的原因簡單得多。身為一位經濟學家和自由主義者,我相信他們是受到正在重塑美國整體經濟的大力推動或拉動——中產階級空心化、人口中心生活成本上升及眾多國人尋求低成本的生活或經營之所。
中國式“競爭”
2013年第42期
在滔天的輿論壓力下支撐了整整三天,10月26日晨6時許,剃成光頭的陳永洲出現在央視的報道中。他向警方承認,自己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連續發表針對中聯重科的“失實報道”,并收受了中間人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的酬勞。
過去十年,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之間發生了諸多事件。這兩家同行公司幾乎同時從湖南創立、發展、壯大并躋身世界工程機械一線陣營,掌舵人詹純新和梁穩根分別于2011年和2012年拿下被稱為“中國經濟奧斯卡”的大獎——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遺憾的是,同成長相伴生的,是兩家公司的激烈摩擦和生死冤仇,這是一種在中國特殊土壤上滋生的、與正常競爭并不相同的可怕纏斗。
土改萬言書
2013年第11期
當前,土地制度的變革已經成為無法繞開的重大課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劉守英潛心研究、比較中外土地制度,積數年之力,撰寫了“中國土地制度的問題與變革”一文,深入探討了中國土地制度存在的弊端、改革方向及具體改革措施。原國土部官員、中國老科協國土資源分會土地與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鄭振源撰寫的文章,細致梳理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必要性、法律瓶頸、市場準入限制等,分析了遍布22個省區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經驗,提出集體土地入市的條件已經成熟。
中國富豪接班大考
2013年42期
改革開放30余年,中國的財富階層也成長了30余年。30余年間,伴隨著羨慕與質疑,一批批富豪從中華大地的各個角落生長起來。他們中的佼佼者,也不斷改寫著胡潤和《福布斯》等財富榜單的次序。
然而,時過境遷,當年那些憑借著異乎常人的精力、勇氣和堅毅,創造中國超級財富神話的企業家們,年歲也隨著財富一同增長,到了功成身退之時。但問題是,傳承人能擔此大任嗎?千百億的資產的傳承安全嗎?未來還有哪些風險?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傳承人是否還有夢想可言?
對于富豪們而言,不論財富如何傳承,不斷回饋社會才是財富傳承的最終方向和真正價值。
紅二代陳小魯
2013年第37期
“我都沒那么關心國家大事了,這次是被推了出來,你們媒體愿意關注。”坐在擺滿雕塑和繪畫的客廳里,67歲的陳小魯說起10月7號那天,北京市八中對面的一間茶社里,他代表八中老三屆同學會,向“文革”中批斗過的老師鄭重道歉。老師們都已經七十多歲,年齡最小的學生也60歲了,“有些話不說,就晚了。”
陳小魯認為,紅二代被認為代表一方面力量,其實不能。記者也問陳小魯先生,作為紅二代,您覺得有責任傳承父輩的政治理想嗎?他用毋庸置疑的語氣告訴我,“當然有啊,就是實現共產主義,我也是共產黨員,這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