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看《求真·求新》圖冊(以下稱圖冊)時,筆者被一幅圖片深深吸引住了:漆黑的夜晚,一群人圍坐在一團火堆旁,一邊取暖,一邊探討著什么……
筆者此后了解到,這張照片為《共克時艱寫忠誠》組照中的一張,記錄的是青海專員辦的財政人在玉樹抗震救災前線的帳篷外,每天晚上例會的情景。也因為這組作品,它的作者李曉林獲得了財政部攝影比賽一等獎。李曉林表示,作品中的人物——財政部駐青海省專員辦,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評為“抗震救災英雄集體”,這是自1949年以來,財政系統被授予最高的榮譽稱號。
李曉林談到,創作之初,是想拍一組反映財政人工作的圖片。但由于財政工作很抽象,拍攝起來難度非常大。經過反復思考,他認為必須以獨特視角切入,才能拍出好作品。李曉林說:“我想通過鏡頭傳達財政人的工作生活的真實狀態以及他們對財政的執著和堅守?!痹谪斦咳私趟竟ぷ鞫嗄甑睦顣粤窒氲?,在財政部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全國財政優秀人員評選活動中,許多基層財政人堅守在崗位的事跡都十分感人,何不從中選取切入。
要想讓照片生動,唯一的途徑就是“走進去”,走向財政人的工作生活。選好切入角度后,李曉林開始尋找人物,當時恰巧是玉樹地震一周年的日子,他想去玉樹拍攝參與重建的財政人。李曉林向司分管專員辦工作的李專員匯報了自己的想法,領導非常支持。當時的主管部長正是現任中國財政攝影協會主席賀邦靖,也非常支持這一想法。她認為,只有走進財政人的工作生活,才能拍到優秀的作品。
“后來的實際情況也印證了這一想法是正確的?!崩顣粤直硎尽4舜斡駱渲?,拍到了這群堅守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財政人。他本人非常震撼,同時也深受感動。
李曉林告訴筆者,他隨青海專員辦奔赴玉樹,深入一線調研。專員辦的同事白天工作在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走訪受災家庭,跟蹤救災款物分配、使用情況。晚上就在燭光下,熬夜撰寫材料,及時、真實地向上級反應玉樹救災資金和物資分配、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他們顧不得余震危險,顧不得高原反應。專員辦同事頑強的工作精神令人佩服。
給李曉林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專員辦同事們吃午餐的情景,他們席地而坐,嚼著泡面、吃著榨菜、喝著冰冷的水。李曉林問道:“這么冷的天,怎么不找個地方吃些暖乎的食物?”他們卻回答:“平時都這樣,已經習慣了。”
“當我說他們的事跡如果報道出來時一定很感人,他們卻說,‘我們很普通,我們做的只是平平常常的工作,沒什么值得報道的。樸實的語言更讓我發自內心的佩服?!?/p>
李曉林表示,通過這次玉樹之行,他認為做好財政攝影必須要把鏡頭對準一個個現實中典型的人物,從他們的工作、生活中找閃光點,這樣才能拍出好作品。從拍攝手法上看,這次獲獎的攝影作品采用的都是普通的攝影技巧,重點是攝影思想。圖片可以反映攝影者的情感,拍攝者在第一現場用心拍攝出來的圖片,會不自覺地感染讀者。
另外,財政工作的特點也讓財政攝影愛好者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財政人可以跟隨財政小組下基層,了解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從而拍攝出全面立體地圖片。
李曉林表示,真正優秀的攝影作品應該是立體的、豐富的、紀實的?,F在他更關注生活中的細節,更關注身邊的人和事。他會一直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