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宏寶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市場經濟倫理得到了深入研究分析。然而,市場經濟與倫理道德之間存在著矛盾。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本文首先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方法論原則,其次探討了市場經濟的倫理缺陷,最后提出了相關調節理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道德;倫理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方法論原則
1.歷史原則
在堅持唯物主義立場下,辯證地看待當今的經濟生活中形成的倫理觀念和經濟行為的倫理性問題,這就是馬克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構建的歷史原則。馬克思認為,不可能存在永恒的道德,人們看來是永恒性的道德原則,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意識、道德心理的改變,原則必然逃出道德的范疇。另一方面,道德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進化,每一種新生的道德形態都會比前一種道德形態進步。然而,道德發展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不可逆轉的,倫理的產生具有一定的社會生活基礎,只有通過當時的社會經濟現狀,才能真正理解相關倫理道德的合理性。馬克思指出,一切以往的倫理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
2.實踐原則
由于個人發展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因此,市場經濟倫理的構建必須與個人發展、社會建設實踐活動一致。市場經濟倫理的建構必然在社會生活實踐中,追尋個人的發展步伐。在康德看來,純粹理性只是自為地實踐的,并且給與人一條我們稱為道德的普通法則。個人受自我理性的約束,“人為自己立法”以及自由、自覺、自主的“能動精神的實踐理性就是“道德形而上學原理”,從而影響的市場經濟倫理。
3.實然與應然統一原則
馬克思認為,價值既不是立足于實然,也不是立足于應然,而是立足于兩者的統一,也就是從實然到應然的超越性。在他看來,人的本質就在于不斷超越的行動,即實踐。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單一的核心價值,而是一個價值體系,是一系列價值的有機統一。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的建構中,既要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經濟倫理的實然,又要通過批判來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的應然。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實際上就是實然是合理的。馬克思指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p>
4.效率與公平統一原則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導致效率的倫理性無法顯現出來。但隨著技術改革、勞動生產率提高、工業交際復雜等情況的出現,效率的倫理性充分的表現出來。在市場經濟中,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成反比關系,機會均等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均等的收入,反而拉大收入差距。而在合理的資源配置下機會均等,按勞分配是完全符合市場經濟效率法則的。有了利益的激勵,廠商將竭盡全力提升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使得廠商之間的競爭達到一定的程度,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二、市場經濟的倫理缺陷
1.理論前提的倫理缺陷
市場經濟理論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前提建立的,唯有 “自私自利”的理念,才能達到市場經濟的高效率運作。韋伯認為:“新教倫理將營利行為視為上帝垂青和釋罪的方式,從而不僅使 ‘獲利沖動合法化,而且把它看著是‘上帝的直接意愿?!瘪R克思認為:“商品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商品的流通和對利潤的追求會導致社會中經濟與道德的沖突和分裂,主觀的道德價值和客觀的經濟價值會分道揚鑣,政治經濟學應該研究價值的分配方式,使經濟學的發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觀念?!惫诺浣洕鷮W的鼻祖亞當·斯密認為:“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經濟個體對自身利益的追逐,通過“看不見的手”推動了社會財富的增長。這種促進作用 “甚至比他想要這么作時更為有效”?!白岳庇伞白鳛槭侄巍钡暮侠硇宰優榱恕白鳛槟康呐c結果”的合理性。既然自利是合理的,那么依自利動機對經濟個體行為進行理性規劃,追求“最大化”的效益與財富也就具有了合理性。然而這些都僅是一個方面,人們強調自利的同時卻忽略了《道德情操論》中所重視的社會人的倫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從而曲解、誤讀了亞當·斯密學說。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曾說:“我們目睹了金錢欲爆發之后的種種罪惡,會感到斯密稱《道德情操論》比《國富論》更基本的含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 由此,經濟理性對個人主義的片面強調不僅造成了自我與他人的對立,也造成了自我與作為自我生存條件的整個社會環境的對立,動搖了所有以 “利他”與 “合理約束個人欲望”為基本特征的傳統美德的文化基礎。
2.運行過程的倫理缺陷
19世紀中葉,英國工人將“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作為自己努力勞動的激勵。從經濟倫理的角度看,這在道德上是公平的,而社會經濟來看,卻是不公平的。馬克思在其“剩余價值”學說中指出:干活付錢,這是錯誤的認識,就是說工人干活,資本家付給他錢,看來這并沒有什么不對,但是實際上,這不是“等價交換”,工人為資本家勞動所創造的財富遠遠大于自己所得的報酬,而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卻被資本家無償地剝削走了。所以可見,這并不公平,工人們并沒有得到他干一天活所應得的公平工資。由此可見,勞資倫理關系的本質不是平等,而是雇傭;不是自由,而是專制。
三、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倫理問題調節
1.重審理性經濟的合理性
現階段,市場經濟在運作的過程中將經濟發展與物質財富的積累遠遠的放在高于倫理道德之上,而這種理念的價值與意義需要重新審定。重新檢討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不能忽略了一個本質性的問題,那就是,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為了服務社會從而增加社會福利,而并非追求個人或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因為經濟理性只是人類把握經濟事實的一種理論假設,其所蘊含的經濟邏輯具有嚴格的適用范圍以及理論和事實上的局限性與矛盾性。如果將其推廣至所有的社會事實與社會領域,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倫理后果與廣泛性的社會后果。這種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與道德倫理的相背離,并不能在精神上給人們帶來高福利、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因此,理性經濟的合理性應該重新審定,把經濟理性納入倫理關懷的視域中。
2.市場經濟價值的多樣選擇
恩格斯提出:“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边@說明了市場經濟的價值在于以生產方式為主要內容,從而達到社會的總產出的最大化,這決定了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在本質上決定“人們的意識”。倫理研究的前提是堅持經濟與倫理的辯證統一。這種統一,不是根據抽象的倫理原則來規范市場經濟行為,也不是以經濟運行自發產生的規范來定義倫理,更不是以犧牲倫理原則而達到市場經濟的高效運作,而是在對經濟運行過程的科學批判基礎上,形成植根于經濟而又超越經濟的倫理精神,以促使經濟的健康發展。
馬克思認為:倫理價值問題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脫離了倫理價值研究,經濟研究就成了見物不見人的“發財致富”學說。由此可見,倫理道德在市場經濟運作中的重要性。而當今市場經濟在運作的過程中將經濟發展與物質財富的積累遠遠的放在高于倫理道德之上,這種理念的價值與意義需要重新審定。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倫理的研究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此方面的研究還需要更加細致具體。
參考文獻
[1] 陳新漢. 市場經濟與社會經濟價值觀念[J].財經研究,2001(07).
[2] 侯惠勤,肖玲.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與當代市場經濟實踐[J].江海學刊,2003(06).
[3] 宋希仁. 剩余價值的生產與勞資倫理[N].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9(09).
[4] 肖樂群. 市場經濟的倫理缺陷研究[J].特區經濟,2007(07).
[5] 孫彬鋒.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建構原則[N]. 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07).
[6] 王嵐.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倫理構建[J].生產力研究,2007(08).
[7] 楊東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倫理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03).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