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魏
(山東八一煤電化有限公司,山東 滕州277524)
八一煤電化公司井下水泵的開停及選擇切換均由人工完成,系統不能根據水位或其它參數自動開停水泵,僅能實現就地的簡單操作,大量的實時數據不能由地面調度人員及時監測和管理,系統運行狀態以及出現故障時不能及時發現并處理,給統一調配、事故處理造成不便,而且每個泵房均設置專人專崗進行操作,這將嚴重影響井下主排水泵房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生產效率低,為實現礦并排水系統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八一煤礦對中央泵房進行自動化改造。
八一礦井原是一座全水力化采煤礦井,1958年建井,1963年投產,1970年經過改擴建建成生產能力75萬噸的礦井,于1992年底注銷生產能力,2007年政策性破產重組改名為八一煤電化公司。礦井井下涌水量較大,中央泵房設計安裝了6臺MD500-57×9主排水泵,配套電動機1050kW,3趟排水管路,三個水倉。正常涌水時,2臺工作,2臺備用,2臺檢修。
系統應滿足水泵機組起停、故障診斷和數據處理上完全自動化;達到節約能源和人力資源的功能,并能長時間連續穩定地工作。
鑒于PLC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對中央泵房的6臺主排水泵及其附屬的抽真空系統與管道電動閥門(注:原為手動閥門)等裝置實施了PLC自動控制及運行參數自動檢測,動態顯示,并將數據傳送到地面生產調度中心,進行實時監測及報警顯示。系統通過檢測水倉水位和其它參數,控制水泵輪流工作與適時啟動備用泵,合理調度6臺水泵運行。系統通過觸摸屏以圖形、圖像、數據、文字等方式,直觀、形象、實時地反映系統工作狀態以及水倉水位、電機工作電流、電機溫度、軸承溫度、3趟排水管流量等參數,并通過通訊模塊與綜合監測監控主機實現數據交換。該系統具有運行可靠、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并可節省水泵的運行費用。
八一煤礦中央泵房井下主排水泵自動化控制系統,整個自動控制系統由數據自動采集、自動輪換工作、自動控制、動態顯示及故障記錄報警和通訊接口等5個部分組成。

圖1 八一煤電化公司泵房排水示意圖

圖2 PLC控制系統原理圖
系統控制設計選用了日本三菱公司FX2N-64型PLC為控制主機。該無人信守系統以水倉水位作為水泵的起停的基本條件,在此條件滿足的前提下,然后再根據均勻磨損的原則、電價避峰填谷的原則實現水泵的起停。該原理為:首先設定四個水位限值:H1、H2、H3、H4(H:實時水位 H1:超限水位H2:報警水位H3:啟動水位 H4停機水位),當水位達到報警水位時,首先對電網的負荷進行監測,若處于用電谷段或平段時,可以立即啟動;若處于用電峰段,則暫緩啟動。當水位繼續上升至超限水位時,則不論電網負荷如何,必須立即啟動水泵。若水位繼續上升到超限水位時,則表明一臺水泵的排水量已不足以排除礦井出水,以礦井的最大排水能力來排除礦井涌水。不論投入幾臺水泵,水位必須下降到低限水位方可停泵。即當PLC讀取的水倉水位值為H4時,表示水倉水位低于低限水位,水泵機組將不投入運行;水位值≥H3,并且時間為電價谷段或者平段時間,一臺水泵機組投入運行,如果為峰段時間,則等待水位上漲到H2時再投入一臺水泵機組運行。當一臺機組處于運行狀態時水位仍然上漲到H1,則繼續投入一臺機組運行,如果水位仍然上漲,則陸續投入所有水泵。機組運行至水位下降到H4時,水泵機組限出運行。
3.3.1 PLC控制程序采用模塊化結構,系統可按程序模塊分段調試,分段運行。該程序結構具有清晰、簡捷、易懂,便于模擬調試,運行速度快等特點。
3.3.2 系統根據水位和壓力控制原則,自動實現水泵的輪換工作,延長了水泵的使用壽命。
3.3.3 系統可根據投入運行泵組的位置,自動選擇啟動就近的真空泵,若在程序設定的時間內達不到真空度,便自動啟動備用真空泵。
3.3.4 系統根據電網負荷和供電部門所規定的平段、谷段、峰段供電電價時間段,以“避峰 填谷”原則確定開、停水泵時間,從而合理地利用電網信息,提高礦井的電網運行質量。
3.3.5 PLC自動檢測水位信號,計算單位時間內不同水位段水位的上升速率,從而判斷礦井的涌水量,自動投入和退出水泵運行臺數,合理地調度水泵運行。
3.3.6 在觸摸屏上動態監控水泵及其附屬設備的運行狀況,實時顯示水位、流量、壓力、溫度、電流、電壓等參數,超限報警,故障畫面自動彈出,故障點自動閃爍。具有故障記錄,歷史數據查詢等功能。
3.3.7 系統具有通訊接口功能,PLC可同時與觸摸屏及地面監測監控主機通訊,傳送數據,交換信息,實現遙測遙控功能。
3.3.8 系統保護功能有以下幾種:
超溫保護:水泵長期運行,當軸承溫度或定子溫度超出允許值時,通過溫度保護裝置及PLC實現超限報警。
流量保護:當水泵啟動后或正常運行時,如流量達不到正常值,通過流量保護裝置使本臺水泵停車,自動轉換為啟動另一臺水泵。
電動機故障:利用PLC及觸摸屏監視水泵電機過電流、漏電、低電壓等電氣故障,并參與控制。
電動閘閥故障:由電動機綜保監視閘閥電機的過載、短路、漏電、斷相等故障,并參與水泵的聯鎖控制。
3.3.9 系統控制具有自動、半自動和手動檢修3種工作方式。自動時,由PLC檢測水位、壓力及有關信號,自動完成各泵組運行,不需人工參與;半自動工作方式時,由工作人員選擇某臺或幾臺泵組投入,PLC自動完成已選泵組的啟停和監控工作;手動檢修方式為故障檢修和手動試車時使用,當某臺水泵及其附屬設備發生故障時,該泵組將自動退出運行,不影響其它泵組正常運行。PLC柜上設有該泵的禁止啟動按鈕,設備檢修時,可防止其他人員誤操作,以保證系統安全可靠。系統可隨時轉換為自動和半自動工作方式運行。
該自動化系統完成了各種信號的采集,系統保護完備,工作流程準確,減輕工人的負擔。實現無人值守,提高了泵房的安全掛、可靠性,同時節約了大量地電能,提升了泵房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1]何堃山.可編程序設計范例大全[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2]莫正康.半導體變流技術[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
[3]王順晃.智能控制系統及其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徐平.電控及自動化設備可靠性工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