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親自動手實驗,陳霄手都在抖。如今,這位曾經青澀的陜西小伙已經在科研世界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陳霄有點偏科,化學成績特別好。高考時,他理所當然地填報了化學專業。來到湖南大學,他發現大學學習的東西和中學的完全不一樣,只好一邊學一邊培養興趣。大三下學期,他參加了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培訓計劃,跟著老師一起做課題。“本科階段的工作還算不上真正的‘科研,更多是熟悉實驗的環境、過程,建立對實驗室的初步認識和印象。”
在外行人眼中,化學是個危險的學科。因為許多化學藥品具有毒性,在化學實驗中一旦操作不當便會導致燃燒、爆炸等事故。“一些實驗需要穿好防護服、護目鏡甚至防毒面具,但是沒有電視劇里那么夸張。”陳霄笑道,“但一定要在實驗前認真制定計劃,對可能出現的過程有一個預見和防范措施,小心操作。”
在自己參與過的眾多項目中,陳霄最得意的兩個課題分別是“過渡金屬硅化物的選控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和“非常規油品的催化轉化生產清潔燃料”。前者主要研究硅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后者則應用于將植物油、煤焦油等轉化成汽油和柴油。
為了考察催化劑的壽命,實驗需要模擬正式生產環境連續進行。每天,陳霄和他的團隊都像化工廠工人一樣三班倒,二十四小時不離人。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課題終于通過了中試。現在,工廠已經投入建設,明后年正式投產。
從事科研至今,陳霄曾獲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等眾多榮譽。2013年,他又獲得了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能拿到這個獎,自己壓力也很大,因為身邊比我優秀的同學有很多。”陳霄說,“我會繼續努力,讓自己無愧于這些榮譽。”
http://china.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