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國,曾 智,饒 莉,張衛東,梅紅宇,鄧學斌,羅曉峰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2.簡陽市衛生局,四川 簡陽 641400;3.五通橋區衛生局,四川 五通橋 614800)
在國家“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四川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應用在“四川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應用創新示范研究”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的精心指導和示范縣(市區)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組織以及相關醫療機構及其醫療衛生人員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1]。為了進一步完善四川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評價,為四川省乃至全國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決策依據,我們對四川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技術推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調查對象為2個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示范縣(簡陽市和五通橋區,簡稱示范縣)4項技術推廣者,見表1。其中,胃癌直腸癌手術治療和慢性心力衰竭規范治療為縣級技術,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為鄉鎮級技術,放置帶銅宮內節育器術后月經過多治療為村級技術。兩示范縣四項技術推廣者共計79人,均填寫調查問卷。

表1 2示范縣4項適宜技術推廣者人數
設計自填式調查問卷,通過預調查和征求示范縣相關衛生行政管理及其醫務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修訂調查表。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一般項目,即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人口學特征),例如性別、年齡、學歷等;研究項目,即適宜技術研究指標,例如與其他治療同種病癥的技術相比,技術操作性、療效和滿意度等。
2012年6-7月,在2示范縣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大力支持和醫療衛生機構認真配合下,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四項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所有推廣者進行問卷調查(非抽樣調查),并開展調查問卷填報和錄入的質量控制。調查對象問卷回收率100%。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取0.05。由于各項技術推廣者人數有限,故采用分子/分母方式進行相關情況的描述,而未采用百分數的方式描述。
四項適宜技術推廣者以男性居多,79名技術推廣者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按照技術推廣要求,均具備相應技術推廣的資質見表2。

表2 2個示范縣技術推廣者基本情況
首先,分別進行2個示范縣4項技術調查對象的人口學和研究指標的比較,確定相應指標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然后,依據人口學和研究指標的比較結果,進行兩示范縣同種技術的合并分析。
2.2.1 2個示范縣4項適宜技術推廣者人口學比較
在4項適宜技術中,采用非參數統計學方法分別進行兩縣適宜技術推廣者年齡、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的差異性分析(見表3),可見2個示范縣4項適宜技術推廣者4項人口學指標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確切概率法,進行推廣者性別差異分析,2縣3項技術推廣者性別差異的Fisher’s確切概率(雙側)P>0.290。另外,胃癌直腸癌手術治療技術推廣者均為男性,五通橋和簡陽分別為6人和7人。因此,可以認為2縣同種技術推廣者人口學指標基本一致。

表3 2個示范縣4項技術推廣者人口學差異比較
2.2.2 2個示范縣4項適宜技術研究項目比較
從表4可見,除放置帶銅宮內節育器術后月經過多的治療在技術操作性、并發癥和死亡率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以外,其余2個示范縣的4項技術研究項目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關于放置帶銅宮內節育器術后月經過多的治療,雖然2個示范縣技術操作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是2個示范縣技術推廣者均認為,該技術操作性強或較強(簡陽 21/21技術推廣者均認為技術操作性較強;五通橋5/13技術推廣者認為技術操作性較強,8/13技術推廣者認為技術操作性強)。因此,從專業上看,2個示范縣技術推廣者總體評價基本一致,即技術操作性≥強。

表4 2個示范縣4項適宜技術項目差異比較
2.3.1 胃癌直腸癌手術治療
在13名胃癌直腸癌手術治療技術推廣者中,10/13認為總費用降低,10/13認為療效增加,11/13認為并發癥降低,10/13認為患者滿意度增加。關于技術操作性,13例技術推廣者認為是強或較強。
2.3.2 慢性心力衰竭規范治療
在23名慢性心力衰竭規范治療技術推廣者中,2/23認為總費用增加,23/23認為療效增加,20/23認為并發癥降低,22/23認為患者滿意度增加。關于技術操作性,23例技術推廣者均認為很強、較強或強。
2.3.3 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
在23名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推廣者中,6/9認為總費用增加,9/9認為療效增加,7/9認為并發癥降低,9/9認為患者滿意度增加。關于技術操作性,9例技術推廣者均認為很強、強或較強。
2.3.4 放置帶銅宮內節育器術后月經過多的治療
在 23名放置帶銅宮內節育器術后月經過多的治療技術推廣者中,28/34認為總費用降低,34/34認為療效增加,29/34認為并發癥降低,34/34認為患者滿意度增加。關于技術操作性,34例技術推廣者均認為強或較強。
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應重在實效。上述四川省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實踐表明,4種疾病的治療費用降低、療效增加、并發癥減少和患者滿意度增加,減少廣大基層患者出村、出鄉和出縣就診及其費用支出,深受基層群眾的歡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可謂成效顯著,達到了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預期目的。
由于技術可操作性、技術水平和技術療效的限制,既往部分患者就診需要出村、出鄉或出縣,由于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許多患者可以就近接受治療。研究表明,2個示范縣4項適宜技術,包括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可操作性強、較強、很強,達到“學得會、用得上、有效果、可持續”的技術篩選要求[2],提高了醫療機構及其專業技術人員針對相關疾病治療水平和療效,有利于實現廣大基層患者的相關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較大、復雜疾病的本地(縣、鄉鎮、村)化 治療。例如,胃癌、直腸癌手術治療和慢性心力衰竭規范治療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既往需要轉院或異地就診的患者可以不出縣,便可以接受到較好的醫療服務,滿足了相關較大、復雜疾病患者就地醫治的需要。
研究表明,4項縣、鄉、村農村衛生技術具有較好的技術可操作性,這為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充分表明四川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篩選是符合實際當地醫療衛生的實際需求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遠程醫學教育培訓和強化培訓工作是卓有成效的[3]。
目前我國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醫療資源、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有限,不能滿足本地常見病、多發病及其較大、復雜疾病診治的需求,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廣大基層群眾“看病難”的局面。研究表明,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不但深受廣大基層患者的歡迎,也獲得了基層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是一項有利于我國衛生事業全面、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應該持之以恒。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具有實施的可行性和顯著成效,值得大力推廣應用。只有以縣級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依托,不斷合理配置和優化醫療資源,加快基層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縣、鄉兩級醫院硬、軟件建設,進一步規范村衛生室設置和管理,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方能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廣大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確保我國醫療事業持續、健康的發展,不斷滿足廣大基層群眾醫療與健康需求。
今后,我們應該充分借鑒衛生技術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加大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應用的衛生經濟學評價,逐步建立具有農村衛生適宜技術評估特色的路徑、規范和方法學,努力篩選簡便價廉、易學易會、適宜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應用的技術[4]。
[1]孫榮國,饒 莉,曾 智.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中的主導作用[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69-78.
[2]朱小鳳,孫榮國.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篩選[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0):1854-1855,1870.
[3]孫榮國,曾 智,饒 莉,等.四川農村衛生適宜技術遠程教育培訓實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4):649-650.
[4]孫榮國,曾 智,饒 莉,等.衛生技術評估與衛生適宜技術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3):490-4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