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徐州221116)
高校財務預算是學校根據教學、科研、學生、生活服務、基本建設等事業發展的計劃、任務,對學校一個會計年度收支規模的預計。高校作為一個非盈利組織,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方式,高校預算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高校各項工作完成情況,直接影響到高校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關系到高校的發展。科學的財務預算能保障高校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優化資源配置,防范財務風險。
高校預算目標的分解就是把總目標科學地分解成若干個分目標,由相應的高校二級部門分別承擔,通過有效激勵和管理來完成總目標的方法。高校預算是一個金額龐大的總體預算目標和計劃,比較粗略,在高校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可執行和可操作性并不具備很強的指導性,所以需要將高校總體預算目標按照其本身的構成規律層層分解,轉變成具體的、可量化的、責任主體明確的分目標,分解成部門或個人能承擔的若干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分目標,然后把分目標落實到各個相關職能部門或個人,用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使每個分目標承擔者認為所承擔的分目標是合理的,通過努力可以完成并值得為之努力,以此激勵分目標承擔者努力完成分目標,最終達到完成預算總目標的效果。
高校可以將學校的教學、科研、行政等各項預算目標分解到院(系)等二級行政部門,形成一個目標的層級結構。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預算委員會把學校的總體預算目標分解成下一層次的執行目標;然后下一個層次在這個級別的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分解并細化為更低層次的執行目標,這樣逐層分解,直至最基層職能部門甚至個人,形成一個可執行的、系統的、更明確的目標體系。如果每個職能部門和個人目標均能完成,那么他們所在單位的目標也將實現,學校的總體預算目標也將達到學校的預算管理要求。
依托各高校會計信息化系統的支持,可以把分解后的可量化、具體的目標在財務信息系統中以預算項目的形式來反映和管理,并與日常會計業務和會計核算建立適當的對應關系,通過控制具體的、明細的預算項目使之符合預算管理的要求,這樣預算管理的總體目標得以落實、控制和實現。
預算項目編碼是衡量預算執行及控制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已融入到高校預算管理和日常會計業務工作之中,作為預算經費項目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部門代碼和經費項目編碼的設置工作是一項比較具體的經常發生的工作,在系統設計一開始,就應該把預算項目代碼體系設計出來,以便其他設計工作能順利進行。預算項目編碼看似簡單,但是確定合適的預算項目編碼體系,并保證最初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因此在設計預算項目編碼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作為代碼或編碼必須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予以系統化,按照預算項目的屬性和概念以及項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合理分類,尋求系統整體結構合理的科學分類體系。預算項目代碼要有規律,邏輯性強,這樣便于計算機進行系統處理,也便于識別和記憶以及人工處理,同時也便于相關預算項目數據的分類和匯總統計,確保能更好地為預算管理服務。
2.唯一性原則。在預算項目分類編碼時,每一個編碼對應一個具體的、確定的項目,一個代碼只唯一表示一個編碼對象,即一個代碼對應一個確定的實體或屬性,對于兩個不同意義的項目不能同時采用一個代碼,避免名稱相同引起混淆,但一個預算項目因預算管理的需要和資金來源不同可以設置數個編碼。
3.穩定性原則。代碼或編碼設置的規則制定后,要能適應環境變化,能在整個系統中較長時間的使用,而不應該經常變動,確保其規律性和連續性得以延續,方便相關人員熟練使用。
4.擴展性原則。預算代碼結構必須能適應同類編碼對象不斷增加的需要,必須給新的編碼設計預留出足夠的可擴充空間,以便適應不斷擴展的需要。通常的做法是在增加新的預算編碼時,應當可以直接在原來編碼基礎上進行擴充,而無需變動整個編碼體系的規則與穩定性,不至于打亂原有的體系結構。
5.簡潔性原則。根據高校預算細化管理要求和日常會計業務量的多少來確定代碼或編碼的長度,在設計時,應根據簡潔和長度適宜的原則,倘若長度過長,不方便人們的記憶和使用,也會給系統操作帶來很多不便;倘若長度過短,必然會影響預留代碼的冗余空間,不利于代碼或編碼的增加。
1.層碼群分類法。將預算項目編碼對象按照設定的屬性或規則逐次地分成若干層次類別,并排成一個層次,逐級展開形成分類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同類別項目之間存在并列關系,下一類別項目和上一類別項目之間存在隸屬關系,同類別項目不重復、不交叉。各層次依次組合成多段代碼,形成群碼。若在分類的末層加上一個流水號,即可形成編碼。該類編碼中包含分類碼和流水碼兩個獨立部分,合成后成為編碼對象的唯一編碼。主要優點是:(1)層次性好,能較好地反映同類別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2)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處理信息的傳統習慣,又便于計算機進行信息化處理。主要缺點是:(1)結構彈性較差,分類結構一旦確定,不易變動;(2)效率較低,當分類層次較多時,代碼位數較長,影響數據處理的效率。
2.面碼群分類法。將預算項目的若干屬性或特征視為一個切面,每個切面中又可以分成許多彼此獨立的若干個類目。使用時,可根據需要將這些切面的類目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復合類目,各切面之間是平行的,沒有隸屬關系,不同的切面內的類目沒有交叉和重復,切面的位置嚴格固定,具體位置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各切面在編碼中都是獨立碼段,切面的組合即為項目編碼,無須另加流水號。主要優點是:(1)結構具有較大的彈性;(2)適用性強,可根據需要組成任何類目;(3)易于添加和修改類目。主要缺點是:(1)不能充分利用容量,雖可組合的類目很多,但有時實際應用的類目不多;(2)難以手工處理信息。
1.最簡單的項目編碼體系。適合項目管理只到部門級的高校。項目的完全編碼規則為:部門代碼+經費順序號,這一方案的情況下,只需要對部門代碼進行較為細致的規定即可。加經費順序號的目的是為了區分同一部門下的不同經費項目,另外為以后的擴充打下基礎。順序號占用幾位視預算經費項目多少而定。
2.加入經費類別的項目體系。適用于大中型高校,體現從經費類別角度+部門角度的管理意圖。項目的完全編碼規則為:經費來源+部門代碼+順序號。或者:部門代碼+經費類別+順序號。經費來源一般是指:預算經費;科研經費;其他經費。
3.項目類別劃分非常細致的項目體系。適合項目多、管理復雜的高校。項目的完全編碼規則為:部門代碼+項目明細類編碼+順序號。項目明細類編碼由 “經費類別+詳細分類代碼”組成,通常先依據經費類別劃分為幾個大塊,然后對每個塊中依據項目的詳細分類編制項目類別碼。
預算項目編碼在設置結束后,為方便對預算項目進行管理和核算,通常把一組具有相同性質或類似性質的項目歸為一個“項目大類”進行管理,每個具體的預算項目必須屬于一個預算項目大類。
不同的預算項目具有不同的項目屬性,如暫付、暫存、代管等大類的項目,在年底結轉時,需要把本年的項目余額結轉到下一會計年度繼續使用;而收入、支出等大類的項目,在年底結轉時,無需把本年的項目余額結轉到下一會計年度。因此設置項目大類,可以按照項目所屬的項目大類,進行年底結轉,為年底項目結轉帶來極大的方便。
一般來說,一個預算項目的核算參與到許多科目,而不是孤立地與一個科目核算有關。如一個科研課題是一個項目,它有不同的支出科目,如:科研課題的調研費、資料費、招待費等;不同的收入科目,如科研課題的上級科研經費、學校內部配套經費等;不同的經費來源,使用不同的科目核算。必須將這些不同科目與預算項目關聯起來,形成此預算項目的一套完整賬簿,主要包含此項目經費收入、經費支出、經費暫付等財務信息,以方便對此預算項目進行管理和查詢。
每一個預算項目的核算需要與相關的科目一一對應和關聯起來,對于一個高校來講,預算項目的數量是龐大的,如果把所有預算項目與該項目的相關科目運用一一關聯起來,工作量會非常大。如果設置預算項目大類,只需要把相關的預算項目按照項目的屬性分別歸屬到不同的項目大類中,并將該預算項目大類與相關的科目關聯起來,該預算大類下的所有明細預算項目就會自動和科目實現關聯。
針對不同的項目,在預算管理上有不同的控制要求。如有些預算項目允許超支,有些預算項目嚴禁超支;有些項目中,接待費用不允許超過預算項目總指標的10%等。設置項目大類的概念后,根據預算項目控制的不同要求,針對各項目大類設置相關的預算控制的規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