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上兵
(洛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
體育新課改以后,在體育學習方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等現代學習方式。不少人對現代體育學習方式的特性缺乏認識,以致將現代學習方式和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割裂開來,現代學習方式的使用也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在分析現代體育學習方式特性的基礎上,探討現代學習方式與傳統體育學習方式的關聯性及整合應用,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提供參考。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學習方式,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做主,通過自身的活動,自主探索來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體育自主學習是指“以我為主”的自學、自練、自評、自控的體育鍛煉[1]。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學習的自主程度上有著一定的區別,像語文,學生通過預習一篇課文,基本上能夠了解其大意,假如再有對應的參考書對個別生字、生詞、難句的解釋,基本上能夠達到自學的效果。而體育有一定難度,體現出一定的選擇性。其選擇性表現在,難度較大的項目或動作難以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很難看出效果;危險性較高的項目或動作不便于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可能會發生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只有那些相對簡易且不具有安全隱患的內容才適合于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主要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采用某種合作程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協同活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2]。使用合作學習方式的前提:兩人以上共同完成;有明確分工的。換句話說,目標一個人是難以達成的。合作學習運用到體育學科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只有集體項目或兩人以上共同完成的練習,才符合合作學習的前提,合作才具有意義,或才能體現出真實的合作。而大部分單項練習如田徑的跳遠、體操的單肩后滾翻等都是不需合作就能完成的。因此,體育學科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時候是有條件限制的,即在項目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探究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等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為獲得科學素養以類似科學探究的方式所開展的學習活動[3]。體育探究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有著明顯的差別,它集中表現在體育學科探究學習的閉鎖性。所謂閉鎖是指體育課堂學習受很多條件的限制,如場地器材的限定性(一般都在操場或館內進行),學習材料的稀缺性(一般上體育課不帶任何書本資料)等,在探究過程中只能是學生個人或小組成員一起依靠思考、討論、動作體驗等方式探究問題。這種相對封閉的教學環境或條件,決定了探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為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除了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還可以查閱豐富的資料、觀看多媒體演示、用紙筆繪制或計算進行判斷和推理等探究式學習。這一差異性,決定了體育探究學習無論是發現新的問題,還是探究新的答案,都難以挖掘太深,因此,容易流于形式。探究學習在體育學科教學中不太容易把握和運用。
以接受式學習為代表的傳統學習方式和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的現代學習方式不能人為割裂,雖然有時以單一形式存在,但多數情況下是以組合形式存在的。
1)單一學習式。
所謂單一學習形式,是指無論是傳統的接受式學習,還是現代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都分別以一種方式獨立呈現在課堂上。如,一節體育課,從學習方式上來看,僅僅采用了接受式學習,或者僅僅采用現代學習方式中的任何一種學習方式。
2)兩種結合式。
傳統學習方式和現代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兩兩組合形式共有12種:接受學習和自主學習、接受學習和合作學習、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接受學習、合作學習和接受學習、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前6種形式和后6種兩兩相似,只是兩種學習方式位置發生了變化而已。如接受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兩種組合,一種是接受學習在前;另一種是自主學習在前。排在前面的,可以理解為以前者為主的學習方式組合,如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的組合,可以理解為是以接受學習為主的,其中也有采用自主性的學習方式;相反,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的組合,同樣可以理解為以自主學習為主,其中有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3)三種結合式。
三種結合式是由3種學習方式組合而成,也就是說,一節體育課堂采用3種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傳統與現代學習方式共同組合成了如下三種結合式:接受式與自主、合作式;接受式與自主、探究式;接受式與合作、探究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4)四種結合式。
關于體育學習方式的組合形式,除了上述3種的存在形式以外,傳統與現代學習方式,從理論上來看,還有可能是全部共同出現在一節體育課上,既有接受式,又有現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實際上,一般情況下,體育課上的學習,往往都是有多種方式,很少只是一種方式獨立存在。
通過觀察發現,無論是新課改實驗期還是新課標修訂版出臺以后的深化階段,體育教學中的學習方式多以接受式為主。雖然新課標倡導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入到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4],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嘗試著運用這些學習方式組織教學工作,但流于形式,效果不好。究竟一節課上該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些方式,是并列還是穿插應用,下面對這些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整合進行分析。
首先,無論是兩種、三種還是四種學習方式整合在一起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都離不開接受式學習,因為,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大都有教師講解或示范形式的傳授,這些方式的教所對應的最主要的就是接受式的學,因此,無論學習方式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
其次,究竟體育課堂上要選擇幾種學習方式組織教學工作,一方面要看教學內容難易度、學習方式的適應性,另一方面還要看學生的年齡特點對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因此,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中不是出現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有現代學習方式在其中就好,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需要客觀地、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學習方式。
第三,需要考慮學習方式運用的目的性。盡管新課改提倡引入現代學習方式,但不能盲目運用,而要有明確的目的。由于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特點和使用的范圍,因此,在選擇某一種或多種學習方式的時候,有必要對學習方式在某節課上的運用價值進行一個簡單的評估。如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接受式學習主要是完成教師在講解、示范過程中的聽講和觀察過程,而且,接受式學習尤其在新授課上必不可少。但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究竟應該采用哪一種更為適宜呢?先看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當老師講解、示范技術動作,或組織學生模仿練習以后,往往會安排學生自主練習,通過反復的自主性練習體驗該技術的動作方法。其次看合作學習是否需要,關鍵要看這一內容的教學是否需要學生合作,如何合作,如果不采用合作學習是否也同樣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分析發現,當需要兩兩之間互相觀察對方的動作,并相互糾正的時候,需要合作,但假如只是讓學生體驗投籃,從中找一找動作感覺的話,自主學習就能達到目的。不過,籃球教學經常都是在課的基本部分的初期或后期組織教學比賽,教學比賽中離不開學生之間的配合,但這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再來看探究學習,通過與一線教師的訪談和分析發現,就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這一內容的教學,探究的必要性不大,而且還容易走向形式化,因為是僅通過反復練習就能掌握的技術,也就是說,沒有太大難度的技術,探究價值不明顯。通過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對于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教學,采用接受學習和自主學習方式就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第四,要把握好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頻次。傳統與現代學習方式在體育課堂上應該如何呈現?多次反復交替式的?還是單個依次出現式的?假如需要多次出現,應該如何把握這些學習方式呈現形式?通過研究發現,除了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頻次較高以外,其他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中是根據需要而確定的。如探究學習,根據探究的問題難度和數量而確定探究學習方式出現的次數,假如是一個相對容易的問題,讓學生反復多次探究,就容易走形式,而且每次探究的時間不可能太長,甚至學生根本還不知道探究什么或沒有探究出什么已經結束了一輪的探究,這是明顯的形式化扎堆式探究[5]。
體育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學習方式上的若干變化。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和運用,不但要考慮教材的需要、學習方式的價值,還要考慮學生對現代方式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而且在學習方式的整合上還要考慮教學的目的性等若干前提條件,盲目地或形式化地運用學習方式,勢必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提高學習方式在體育課堂上的價值,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提高對各種學習方式的深入學習和不斷嘗試,將能夠使方式的運用更加合理、科學、有效。
[1] 成東波. 體育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探究[J]. 新課程研究,2008(5):61-62.
[2] 金欽昌. 學校體育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徐學福. 探究學習的內涵辨析[J]. 教育科學,2002(3):33-3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 于素梅. 體育教學正確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關鍵[J]. 體育教學,2012(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