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汨輝 郭錫泉
“能力為本”是國外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先進理念,近年來應用到我國高職課程改革中,引領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導向型課程改革的熱潮。能力本位的高職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學習的過程性,而傳統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評價方法簡單化,不能適應能力本位課程項目化、仿真化的特點,亟待改進。
能力本位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課程設計的核心思想[1]。在確立一個專業的課程之前,首先需要通過行業的積極參與開發出該專業相關就業崗位的能力標準。
能力標準一般包含若干能力領域,能力領域下再劃分成若干能力單元,即能力是有層次性的。開發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時,先分析該專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再把能力轉化成科目[2]。能力與課程的關系可以是一對一的,即一項能力對應一門課程;也可以是多對一的,即多項能力對應一門課程。
能力本位的課程設計要注意以下問題:(1)專業能力標準的制訂需要政府與行業積極、廣泛的參與,以保證其權威性與職業導向;(2)確定能力單元時應注意其粒度與難度,粒度過大不利于區分難度,粒度過小對這個層次的能力劃分并沒有什么價值;(3)能力到課程的轉化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根據專業和課程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該專業的工作崗位包括網絡系統集成與運維、網絡應用開發等,需要具備綜合布線、網絡互連、網絡服務構建、Web開發等工作領域的能力,并可進一步轉化成綜合布線技術與工程、網絡互連設備配置、網絡服務配置、動態網頁開發等課程。每一門課程還要對能力進行細分,明確該課程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如網絡互連設備配置課程,能力領域包括路由器配置、交換機配置、無線局域網配置、VPN配置等,每項能力領域下可需要細分出若干能力單元要求(表1)。

表1 網絡互連設備配置的能力標準(節選)
確立專業的能力標準、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后,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適宜采用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導向型的教學設計,把仿真性的工作任務帶到課堂,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
能力本位設計的高職課程十分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性,傳統評價方式側重終結性評價、評價方法也過于簡單,不能適應能力本位課程的評價。真實性評價(authenticassessment)是國外提出的新型評價方式[3],以檢測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見長,可彌補我國現有評價方式的缺憾。
美國評價培訓學會專家Grant Wiggins在1989年提出“真實性評價”一詞,認為真實性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一種評價方式,是基于真實任務情境的評價,它要求學生應用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去完成真實情境或模擬真實情境中的某項任務,通過對學生完成任務狀況的考察而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反思實踐、提高研究技巧的目的”。真實性評價由真實性任務(authentic task)和量規(rubric)組成。真實性任務是現實生活中的任務,或對現實任務的模擬。量規是評分工具,由評價項目、評價等級構成。學生在完成真實性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量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真實性評價一般包括以下步驟(圖1):(1)確定目標,明確提出對學生的要求;(2)設計任務,根據評價目標設計真實性任務,任務難度適中,利于考察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確立標準,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確定量化的級別;(4)制訂量規,形成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案;(5)評定等級,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等級評價,并反饋給學生和教師共同改進教學。

圖1 真實性評價的實施流程
真實性評價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教育評價方法,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全面深入考察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能力本位的高職課程大多采用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導向型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都把實踐性很強的任務作為教學載體來呈現給學生,容易滿足設計真實性任務的要求,因此能力本位的高職課程非常適宜采用真實性評價。對于已使用真實性任務作為教學載體的高職課程,只要設計好量規就能實施真實性評價。
在網絡互連設備配置這門課程里,能對交換機配置VLAN是交換機配置能力領域下要求掌握的一個能力單元。該課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課程設計,課堂教學通過三個工作任務由淺入深進行VLAN的相關配置(表2)。

表2 VLAN配置的任務設計
為了應用真實性評價方法,還需要設計評價量規。量規包含評價項目(評價指標)、評價等級以及關于等級的詳細描述。根據VLAN配置單元的任務設計,制訂出相應的評價量規(表3)。評價項目包括同一交換機下的VLAN、跨交換機的VLAN、VLAN間的通信三項,每個項目的評價等級分成優、良、中、及、差共五個級別,評價者也可以按百分制直接給出相應的分數,方便量化處理成績。評價等級的評定需要有清晰明確的規定,以支持評價者的實際操作。

表3 VLAN配置的評價量規
為了充分發揮的主觀能動性,除了由教師進行評價外,學生自己也進行評價。我們嘗試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課程學業成就的評價(表4),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常常是一致的,當發生不一致的時候,教師就進行更細致的了解,往往能發掘更多的問題,不斷修正對學生的評價和教學的過程。

表4 網絡互連設備配置的單元評價項目
我們把真實性評價應用到其他能力本位的課程中,如綜合布線技術與工程、網絡服務配置、網絡安全技術等,目前實施情況良好,在課堂實施、教學評價上取得了實效。真實性評價能把評價過程和教學過程進行有機的結合,能更全面細致地評價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一種有推廣意義的教育評價方法。采用真實性評價后,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使用量規對學生進行評價,平時還要注意收集學生作品、觀察學生表現,因此教師的工作量是要增加的。真實性評價畢竟屬于過程性評價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筆試這樣的終結性評價方法。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是我國高職課程評價的發展方向。
[1]呂紅.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課程質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學博士論文,2009:60.
[2]呂紅,朱德全.試論從職業能力標準到人力培養標準的轉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4:33-35.
[3]張繼璽.真實性評價:理論與實踐[EB/OL].
http://www.cnsaes.org/homepage/saesmag/jyfzyj/2007/1B/gj07010 6B.htm,201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