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是明末至清代最著名的話本小說集,因其既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又蘊含著深厚的時代特色,出版后即得以迅速傳播,對后代的小說、戲曲等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程國賦先生統計,“三言”、“二拍”的清代選本達14種之多,而改編方面,共有86篇小說在后世被改編,占全部小說的43%,共出現126篇改編作品,其中雜劇32篇,傳奇76篇,兩者共108篇,占改編作品總數的85.7%。還有一些與“三言”、“二拍”題材相關,但尚未能確定的作品沒有統計在內。而且,程著的統計尚不包括木魚書、潮州歌冊等說唱文學。本文將要討論的是從清代開始在潮汕地區廣泛流傳的說唱文學潮州歌冊對話本小說的改編情況。
潮州歌冊改編的話本皆來自“三言”、“二拍”,更明確地說是來自“三言”、“二拍”的選本《今古奇觀》。目前所知,與話本小說同題材的歌冊共十種,其題材來源關系如下:

潮州歌冊話本小說所載話本集雙生貴子劉元普雙生貴子《拍案驚奇》卷二十(題目作:李克讓竟達空函,劉元普雙生貴子)、《今古奇觀》卷十八竹箭誤女秀才移花接木《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題目作: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今古奇觀》卷十八行樂圖滕大尹鬼斷家私《喻世明言》卷十、《今古奇觀》卷三再合鴛鴦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喻世明言》卷十七、《今古奇觀》卷三十四珍珠衫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喻世明言》卷一、《今古奇觀》卷二十三賣油郎賣油郎獨占花魁《醒世恒言》卷三、《今古奇觀》卷七三合奇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醒世恒言》卷八、《今古奇觀》卷二十八白扇記張廷秀逃生救父《醒世恒言》卷二十瓊花圖隋煬帝逸游召譴《醒世恒言》卷十四玉沙赫大卿遺恨鴛鴦絳《醒世恒言》卷十五

其他七種歌冊從內容與結構來看,皆改編自話本小說,而且這七篇話本皆來自于“三言”、“二拍”,這與“三言”、“二拍”在話本小說史上的地位有關?!叭浴薄ⅰ岸摹庇伤卧挶尽⒚鞔挶疽约熬幾胝邆€人所創作的擬話本組成,馮夢龍、凌濛初在編纂時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潤色,現存具有代表性、影響力的話本小說多集中于此二書。另外,歌冊所改編的七種話本,皆同時收錄于《今古奇觀》,從上面十篇作品的情況來看,歌冊應是據《今古奇觀》所選話本改編,這種現象與“三言”、“二拍”的出版與傳播有密切關系。
“三言”及《二刻拍案驚奇》的刊印主要集中于明末,而《拍案驚奇》在清代的刻本比較多,因此清代所列焚毀小說書目,只提到《拍案驚奇》及“三言”、“二拍”的選本《今古奇觀》,而未提及“三言”及《二刻拍案驚奇》。直到20世紀初,魯迅寫《中國小說史略》時,仍未見《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可見清代“三言”、“二拍”的流傳并不廣泛,其原因有二:一是清朝的禁書政策,從中央至地方對所謂的“淫詞小說”皆嚴加禁止,“三言”、“二拍”中存在一些色情描寫,故被禁止傳播;二是出現了“三言”、“二拍”的選本《今古奇觀》,因其所選篇目大多現實性較強,且文字經過修飾、潤色,故其刊刻后,即迅速流行,取代了“三言”、“二拍”的地位。
從“三言”、“二拍”的傳播過程來看,潮州歌冊據以改編的直接底本應來自《今古奇觀》?!督窆牌嬗^》,原名《古今奇觀》,一名《喻世明言二刻》,為明末擬話本選集,共40卷,每卷一回,題抱甕老人編,皆選自“三言”、“二拍”?!督窆牌嬗^》影響深遠,有清一代,幾乎取代了“三言”、“二拍”的地位和影響,這從清代禁書目錄中也可見一斑?!督窆牌嬗^》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湖州、清代蘇州及清同治七年(1868)丁日昌等的查禁書目中,以“淫詞小說”之名被抽禁。抽禁的具體篇目并無明確記載,但據佛山書坊翻刻本《繡像今古奇觀》(天寶樓刻本)一書可略知端倪。該翻刻本在目錄末題“奉憲抽禁:賣油郎獨占花魁、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唐解元玩世出奇、女秀才移花接木、王嬌鸞百年長恨、趙縣君喬送黃柑子、夸妙術丹客提金”。有意思的是,此八篇被抽禁的作品中,有四篇被改編為潮州歌冊,可見當時受民眾歡迎的作品面對法令的禁止,也會變換形式繼續傳播。
從題材內容來看,潮州歌冊所選擇改編的作品,皆為情愛婚姻和公案題材。情愛婚姻題材講述青年男女情愛婚姻的悲歡離合與奇特曲折的經歷,公案題材描述聳人聽聞的犯罪事件,著力展現充滿離奇色彩的辦案過程,兩者皆具有深厚的市井味,一直是通俗小說、傳統戲曲、說唱藝術等各種俗文學體裁最為偏愛的題材類型。
從潮州歌冊版本行款來看,《行樂圖》、《三合奇》、《雙生貴子》、《再合鴛鴦》四種皆為半頁七行,《賣油郎》、《竹箭誤》兩種為半頁八行,《珍珠衫》為半頁十行,絕大多數字距較寬,字體端正,字跡清晰,應該是早期刻版較為嚴謹認真的本子。從藏板的落款來看,除《竹箭誤》已被挖空外,《賣油郎》題為“府前街吳家瑞文堂藏板”、《珍珠衫》題為“潮安城府前街老萬利藏板”,其他四種皆題“潮城大街四進士亭腳李家萬利號藏板”,李萬利書坊于1922年前后從潮城大街遷至府前街,由此可見,歌冊改編話本并刻版印制主要集中在1920年代之前。
話本小說對潮州歌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話本小說為潮州歌冊提供了完整的敘事框架
潮州歌冊的情節展開順序完全以話本小說為依據,甚至有些文詞直接襲用話本。以《滕大尹鬼斷家私》與《行樂圖》中的相關片段為例:
話本
①每年十月間,倪太守親往莊上收租,整月的住下。莊戶人家,肥雞美酒,盡他受用。那一年又去住了幾日。偶然一日,午后無事,繞莊閑步,觀看野景,忽然見一個女子,同著一個白發婆婆,向溪邊石上搗衣。那女子雖然村莊打扮,頗有幾分姿色:
②發同漆黑,眼若波明。纖纖十指似栽蔥,曲曲雙眉如抹黛。隨常布帛,俏身軀賽著綾羅;點景野花,美豐儀不須釵鈿。五短身材偏有趣,二八年紀正當時。
③倪太守老興勃發,看得呆了。④那女子搗衣已畢,隨著老婆婆而走。那老兒留心觀看,只見他走過數家,進一個小小白籬笆門內去了。倪太守連忙轉身,喚管莊的來對他說,⑤如此如此,⑥教他訪那女子跟腳,曾否許人:“若是沒有人家時,我要娶他為妾,未知他肯否?”⑦管莊的巴不得奉承家主,領命便去。原來那女子姓梅,父親也是個府學秀才,因幼年父母雙亡,在外婆身邊居住,年一十七歲,尚未許人。
⑧管莊的訪得的實了,就與那老婆婆說:“我家老爺見你孫女兒生得齊整,意欲聘為偏房。雖說是做小,老奶奶去世已久,上面并無人拘管,嫁得成時,豐衣足食,自不須提;連你老人家年常衣服茶米,都是我家照顧,臨終還得個好斷送。只怕你老人家沒福?!?話本《滕大尹鬼斷家私》)
歌冊
①每年在只十月間,倪爺親自往莊中,去共莊戶收租粟,莊戶刣雞待伊人,肥雞美酒敬奉伊,太守在莊住數天。偶然一日身無事,出莊閑行一片時,觀看野景望山頭,青山疊疊水長流。忽然見有一女子,同一媽媽年歲高,兩鬢頭發白如絲,二人在許長江墘,坐在石中洗衫褲。倪爺見那少女兒,村莊打扮美無雙:
②毛與黑漆一般同,面如桃花免染淡,柘榴嘴齒珠唇紅,十指尖尖如姜芽,眼若波明似春星,雙眉又如初旬月。身穿粗衣箔人家,富女雖穿綾羅絲,誰可比及此女兒,五短身材觀不厭,二八年紀正當時。
③太守雖然年紀高,看此女子起興頭,不知他是誰家女,跕〔站〕定看到不開交。不怕人笑不正經,不怕人笑老不仁,不怕人笑無廉恥,癡癡呆呆不起身。④看到娘子洗衫完,媽孫二人同回還,倪爺隨后兌去看,看伊行到厝仔中,看伊媽孫進入門,倪爺彼時正回莊,就喚莊丁前來問,老爺欲問爾短長。⑤方才我到長江邊,見一洗衫少女兒,同一白發老頭婦,伊返我跟他返員〔圓〕,離此不遠第五家,見他進內我心青。⑥豈知他是誰家女,不知豈有領人茶,若有配親言勿持,若未許配人為妻,我欲娶他來繼后,他亦不嫌我老年,聘金加減我愿聽。⑦莊丁一言稟老爺,此女詳細我知道,父是秀才梅成名,無男單生此女兒,名字叫做梅月枝,今年亦有十七歲。父母雙亡無依棲,來在外媽個家中,外媽姓周孤身人,媽孫二人用針指,度日全在用手工,知伊未有配人親。老爺若欲娶伊身,待我小人來去說,包管親事隨即成。倪爺聽說喜心中,爾共老爺做媒人,事成自然重賞爾。⑧莊丁阿正從命言,一直就到周家來,入內呾乞周媽知,是爾老人福分到。周媽聽著心疑猜,開言回答阿正兄,福從何來呾我聽。今日年老又無子,只有待死穩心情,有子有孫會發財,可享老福情可知,只存一個外孫女,問爾好從何處來。
⑨莊丁賴阿正,言說周媽聽,好爾外孫女,花容月貌佳。城內倪太守,是我田主爹,家資又巨富,為人好心情,奶奶早去世,討租到只行,見爾令孫女,一貌無人贏,欲娶去繼后。爾若肯相聽,嫁伊做奶奶,豈不是香名,豐衣共足食,連爾好名聲,做了外老太,終身靠倪爺。衣服共錢米,照顧爾免驚,爾亦百年后,送爾上山行,豈不老福到。爾若將我聽,我對老爺說,送聘定親情。(潮州歌冊《行樂圖》)
①④⑥部分話本與歌冊的敘事內容與方式基本一致,甚至在用詞方面,歌冊也多襲用話本,只是歌冊將話本的散文形式轉為韻文;②話本中描寫外貌的駢體文,歌冊將其改為整齊的七言韻文,融入整個敘述過程中;③話本的描寫相對簡單很多,歌冊的描寫更加詳細,并且融入了改編者的感想;⑤話本在重述前文相關內容時常用“如此如此”等文詞一筆帶過,這說明“三言”、“二拍”等話本作品雖保持著某些說書活動的痕跡,但其編撰已盡量避免簡單的重復,比較案頭化、規范化和文人化,歌冊則仍然以口頭傳播為主,為便于聽眾的接受和理解,常有重復的內容出現,只是變換一下句式,如用五五句式,或三三四句式等。⑦敘述者發生了變化,話本以模仿說書人的語氣來展開,而歌冊則由故事中人物莊丁來敘述。變換敘述者的方法在歌冊中大量運用,此歌冊在描述滕大尹斷通奸案時,作案過程話本也以說書人的語氣陳述,歌冊則轉用作案者成大自述。⑧話本中從“領命便去”就直接過渡到“訪得的實了”,敘事方式跳躍,這是話本走向案頭化的體現,追求簡明扼要的效果,留下空白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加以串聯;歌冊則因以口頭為主要傳播方式,注意敘事的完整性、連貫性,故常將話本所省略的過程加以補充。⑨歌冊將話本的散文形式改成“五五句式”,歌冊為了突顯某些重要的對話段落,如一些重要的對話、陳述等,常使用改變句式的方式。從以上比較可見,話本改編為歌冊后,情節依然保持話本的展開模式,但將散文體改為韻文體,在文詞方面也有調整。
(二)話本小說豐富了歌冊人物情感描寫技巧
相對于宋元話本將敘事的重點放在故事情節上,明代以“三言”、“二拍”為代表的擬話本更注重故事、人物、主題的緊密結合,為突顯故事的人物與主題,明代話本的“場景化描繪更加細膩精致、細節描寫大量增加,注意對人物行動過程的詳盡展示和人物心理情感細致入微的刻畫”。歌冊撰寫者在改編話本小說時,也將這些描寫技巧直接移用過來。如話本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描寫王三巧錯認陳商為蔣興哥的場面:
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話,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直到二月初旬,椿樹發芽,不見些動靜。三巧兒思想丈夫臨行之約,愈加心慌,一日幾遍,向外探望。也是合當有事,遇著這個后生。……三巧兒遠遠瞧見,只道是他丈夫回了,揭開簾子,定睛而看。陳大郎抬頭,望見樓上一個年少的美婦人,目不轉睛的。只道心上喜歡了他,也對著樓上丟個眼色。誰知兩個都錯認了。三巧兒見不是丈夫,羞得兩頰通紅,忙忙把窗兒拽轉,跑在后樓,靠著床沿上坐著,兀自心頭突突的跳一個不住。誰知陳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婦人眼光攝上去了,回到下處,心心念念的放他不下。肚里想道:“家中妻子雖有些顏色,怎比得婦人一半?欲得通個情款,爭奈無門可入。若得謀他一宿,就消花這些本錢,也不枉為人在世!”嘆了幾口氣,忽然想起大市街東巷有個賣珠子的薛婆,曾與他做過交易?!斑@婆子能言快語;況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認得。須是與他商議,定有道理?!?/p>
此段場景主要描寫王三巧和陳商(陳大郎)的外在言行和內在思想情感的波動,且將描寫的重點放在人物內心活動上。歌冊在改編時,以韻文體的形式完全借用了此種寫法,甚至有所拓展:
王氏聞言喜心機,送還先生卦金錢,自己上樓心歡喜,信他之卦心意癡,想君早晚必回身,日日仰望君信音,所為望梅龍〔能〕止渴,畫餅充饑枉費心。一日望過一日間,月盡不見君形田〔藏〕,至于月初還未返,去開樓窗望官人,意欲望君歸返員〔圓〕,望出個禍大如天。遇一少年風流客……王氏在樓望君身,看見一人面前來,恰似吾夫個形骸,離遠看來無差錯,忽然之間到樓前,揭開簾子細看君,手托香腮笑吧呅。大郎行來到樓下,抬頭一望失三云〔魂〕,吾觀樓上美佳人,無非仙女離月宮,看他有意憶著吾,對吾觀望眼傳情,住步不行有主張,丟個眼色去看娘。誰知兩人俱錯認,王氏誤君回家鄉,正有揭簾看官人,認著不是面紅紅,真正羞恥令人笑,快快關窗話不言。誰知樓下陳大郎,見他放簾閉窗門,不見美人的容貌,云〔魂〕消魄散心頭酸。他定有意在吾身,將眼傳情吾知因,亦無佳音賜吾聞,男女授受不相親,兀探無聊歸返員〔圓〕,回到館中費心機。樓中美女顏如玉,吾家妻子難比伊,比伊一半差不多,這般姿色世間無,況伊有心憶著吾,無門可入是如何。若得謀他來成雙,錢艮〔銀〕費盡心亦甘,左思右想無一計,再得此女來仝房。未知此樓誰人個,美婦誰家之女孩,忽然想有一條計,待吾速速來安排。有個找珠婆子身,人叫薛婆吾知因,這個珠婆實能干,口如刈紙大才能,伊身又是本處人,每日賣珠街巷中。值家值處盡知道,共伊商議只形藏,諒他必然有計施,就只一計來張遲。
在一些篇章中,歌冊對人物的思想流動和情感狀態的描繪甚至比話本小說更加細膩、深入。如《滕大尹鬼斷家私》中述至倪太守往莊園收租時,看中一梅姓女子,欲納其為妾,即派管莊園的至其家中說合,女子的外婆對此事的反應話本描寫僅有一句話:“老婆婆聽得花錦似一片說話,即時依允。”片言未及女子的回應。歌冊《行樂圖》則有一段落描寫兩者的對話及思想活動,使人物形象顯得更加豐滿:
周媽聽著只話言,雖然歡喜在心中,猶想孫女年十七,欲將伊來嫁老翁,只恐甥女不喜歡,暗共月枝說千般。今日有個倪太守,當初做過知府官,欲來求親我孫兒,將爾娶去為繼妻,又有照顧爾媽媽,爾媽想來合心機。只恐奴爾不合心,伊人年老爾年輕,我正不敢自主意,只遭亦與爾同寅,媽就快快應承依,故此正問我孫兒,奴爾若不嫌他老,媽就敢收他聘儀。月枝是個賢孝人,況伊父親在日間,乃是黌門個秀士,亦有教訓向女言,三從四德伊盡知,亦曉綱常無亂來,又曉廉恥識貴賤,對親亦欲好門眉〔楣〕。他雖是個老年人,黃堂知府名聲香,過門就是做阿奶,況伊富蓋一縣中,若是命好生男兒,好分家業享晚年。月枝應媽有一句,孫女自細爾扶持,定親由在媽一人。周媽見孫肯聽言,歡喜就共正兄呾,我的孫女喜心中,叫伊擇日送聘儀,正兄快快就返員〔圓〕。
歌冊此段內容既點明周媽的內心意圖,也敘述其對此門親事的疑慮,同時描寫到月枝的心理感受,因此在人物刻畫方面更顯細膩。
(一)歌冊對話本結構的調整
話本小說一般包括篇首詩、入話、頭回、正話、結語和篇尾詩六部分,歌冊改編時,除保留其主干正話及篇尾詩外,其他部分皆刪除?!督鹩衽舸虮∏槔伞分蓄^回朱買臣休妻故事,《女秀才移花接木》中頭回書生孟沂遇薛濤鬼魂故事,等等,在話本中占較大篇幅的引導性故事,歌冊皆已刪除。此做法應是因兩種藝術形式文體性質的差異而作出的調整。
韻文方面。話本小說的正話由散文和韻文(詩詞、偶句、駢體文等)兩部分構成,以散文形式來敘述故事,韻文即用來描寫景物和場面,或者描寫人物外貌與服飾。歌冊以韻文為主體,偶爾夾有說白,其寫景狀物、敘事抒情皆用韻文。歌冊在改編話本時,將其韻文部分絕大多數刪除,余者一部分變化句式融入歌冊中,一部分直接移用于歌冊中,此類移用的韻文是歌冊直接改編自話本的明證。潮州歌冊對話本中韻文的處理見下表:

名稱話本正話韻文歌冊處理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詩3,偶句4,賦贊2留詩1、偶句2滕大尹鬼斷家私詩6,詞1,偶句3,賦贊1留詩2,賦贊改為七字句劉元普雙生貴子詩7,偶句5,賦贊3留詩1、偶句1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詩8,詞1,偶句14,賦贊2留詩3、偶句2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詩5,偶句2,賦贊1留詩1賣油郎獨占花魁詩5,詞5,偶句14,賦贊2全部刪除女秀才移花接木詩2,詞1,偶句1,賦贊1賦贊改為“三三四”句式,留詩1首

(二)歌冊刪除話本一些解釋性、評論性或者介紹性的段落
話本小說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經常插入一些解釋性、評論性、介紹性的段落,對其中的某些問題進一步闡釋,如《賣油郎獨占花魁》中劉四媽關于從良不同之處的大段敘述、《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關于“團頭”的解釋,歌冊將前者完全刪除,后者將“團頭”直接改為“丐首”,刪去解釋性文字。話本中一些以說書人口吻引入的評論性或介紹性文字,歌冊也一并刪除,如《女秀才移花接木》中,講到聞俊卿女扮男裝進京尋舊友救父,途中在客店歇息,見一女子于窗口觀望:

歌冊將“看官……那里放在心上”此段文字盡數刪去,僅以“世間有此美佳人,可惜妾是婦人身,若是來生做男子,一定與伊細言陳”帶過。話本中由“看官”、“說話的”、“看官有所不知”等引起的闡釋評論性話語比比皆是,主要作用是解釋作品中人物從他們的角度無法解釋,而讀者又需要了解的敘事因素和環節,但此類評論往往會影響情節的連貫性,故歌冊刪除了此類內容,以防止敘事出現中斷,影響聽者的接受。
(三)歌冊對話本重要情節的刪改
歌冊在改編時,為突顯人物的某種性格特征,會對話本的情節進行一定的刪改。以《滕大尹鬼斷家私》和《行樂圖》為例,話本中寫到倪太守臨終前將所有家產皆給大兒子善繼,分給小兒子善述的財產僅能維持生存,善述之母梅氏與倪太守哭訴:

整個故事中,這是梅氏惟一的一次反抗,從中可見其愛子心切和對日后生活的擔憂。歌冊將此段內容全部刪去,應是改編者認為這樣的描寫與梅氏溫良賢淑的性格不協調。

(四)歌冊在情節方面對話本也有所豐富
潮州歌冊除對話本進行一定的刪減外,在一些情節上也有所增添、豐富。先來看一下話本與歌冊在篇幅上的比較(話本只計正話部分;篇名上者為話本,下者為歌冊):

1357篇名字數(萬字)喬太守亂點鴛鴦譜1.6三合奇2.3劉元普雙生貴子1.4雙生貴子2.2金玉奴棒打薄情郎0.5再合鴛鴦1.5女秀才移花接木1.7竹箭誤3.5 246篇名字數(萬字)滕大尹鬼斷家私1.1行樂圖1.5蔣興哥重會珍珠衫2.1珍珠衫3.2賣油郎獨占花魁2.4賣油郎2.5
從篇幅的比較可以看出,歌冊在改編話本時,篇幅皆有所增加,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歌冊有較多的重復性敘述
歌冊因以口頭傳唱為主,為加深特定情節在聽者腦海里的印象,多作重復性的敘述是有必要的。歌冊中人物常重復講述其經歷或轉述相關內容。話本《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孫家養娘受孫寡婦之托至劉家探視劉璞病情回來后,向孫寡婦稟告相關情況,僅用“將上項事說與主母”帶過,歌冊《三合奇》即用“三三四”句式來說明探視過程:

以此種方式轉述的內容,歌冊中尚多,此處不贅。
(2)歌冊增加了大量的心理描寫
與話本相比較,歌冊增加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寫,而且注重從不同人物的視角來描寫事件的發展。歌冊《行樂圖》增加人物心理描寫最多。如,在倪太守帶梅氏回家,繼善夫婦在背后詆毀梅氏時,加入一段述婢女對繼善夫妻的看法:

從而突顯出繼善夫婦的不仁之舉。倪太守臨終前將家里的財產皆托于繼善,話本描寫繼善的反應也僅有“滿臉堆下笑來”幾字,而歌冊以較多篇幅敘述繼善當時的心理活動:

此段心理描寫中,繼善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歌冊在改編話本時,所增加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俯拾皆是。歌冊《再合鴛鴦》比話本《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篇幅增加三倍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改編者補充了大量多角度的心理描寫,如莫稽中功名后,因妻子身份而苦惱不樂時,歌冊增加了金玉奴心理活動的描寫,再如莫稽將金玉奴投入江中時,歌冊寫了船夫們對莫稽暗地里的譴責。
(3)歌冊增添或擴展話本的相關情節
話本在敘述的過程中常有跳躍性,省略事情發展中的某些過程,而歌冊在改編時卻將這些省略的情節一一補充?;蛞蛟挶疽园割^閱讀為主,如多作描述即有繁復累贅之感,而歌冊以口頭念誦為主,展開敘述可增強聽者腦海中的畫面感。以《竹箭誤》為例,話本描寫魏撰之與杜子中互通書信,講敘先前事跡:“(魏撰之)寫罷,將竹箭封了,一同送去。杜子中收了,與聞小姐拆開來看?!焙喢鞯孛鑼懥送ㄐ诺倪^程,歌冊將其敷衍開來:

詳細地描寫了送書的過程,杜子中的回信過程也有詳細的描寫。
對一些特定場景的描寫,歌冊比話本要詳細很多?!杜悴乓苹ń幽尽分袑ξ鹤?、景小姐聯婚的描寫僅有“約定了回來,先教魏撰之納幣。揀個吉日迎娶回家,花燭之夕,見了模樣,如獲天人”二句,歌冊用八百來字詳細描述魏、景聯婚的過程。
歌冊改編話本時,有時也會略為增加一些情節,此應為改編者從故事發展的合理性角度所做的變動?!吨窦`》在杜子中懷疑聞俊卿為女身并揭露其身份之前,插述杜子中托關系至兵部上書讓皇帝赦免聞俊卿之父聞確的情節,這使杜、聞的結合更具有可信性和合理性。《再合鴛鴦》中增加莫稽寫信給其岳父金富,假言金玉奴失足落水身亡的片段,使情節更加合理?!顿u油郎獨占花魁》并沒有交待拐賣莘瑤琴的卜喬及偷走朱老十財產的邢權、芝蘭的結局,歌冊結尾增加了這樣的敘述:“卜喬邢權共芝蘭,后來三個奸心人,邢權芝蘭無好死,卜喬流碌慘難堪。”既交待了人物的結局,也加強勸善的道德目的。
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間說唱潮州歌冊,在不斷吸收彈詞、木魚書、小說等其他藝術樣式的表現手法和題材內容的基礎上生長起來,并逐步走向成熟。通過潮州歌冊與話本小說同題材作品的比較,可以看出話本對歌冊有著重要影響,它既為歌冊提供了完整的敘事結構,又豐富了歌冊的人物情感描寫技巧,這種影響體現了案頭閱讀文本與口頭說唱文本間的密切關系。但潮州歌冊在繼承的同時,也有所新變,如刪除一些評論性、解釋性的段落,增刪故事情節,這既是由兩者的文體性質及其傳播方式所決定,同時也反映了受眾的不同審美情趣。
注
:①② 關于“三言”、“二拍”的傳播及改編情況的問題,參見程國賦《三言二拍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版。
③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18、121、149頁。
④ 李緒柏《清代廣東的書坊及其刻書》,《中山大學史學集刊》(第一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文化生態視野下潮州歌冊的生成與嬗變研究》(項目編號:11CZW058)階段性成果